閱讀618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減持新規實施半年:大股東減持金額大降 委外資金入場積極

昨日,上交所發布了《服務實體經濟重塑市場生態減持新規實施半年收效明顯》,從文中,火山君注意到,自減持新規5月26日實施至10月底,滬市上市公司股東累計減持73.3億股,總金額763億元,日均7.3億元;而2017年初至減持新規實施前,滬市上市公司股東累積減持102億股,總金額900億元,日均9.4億元。

可以看出,同為5個月左右的時間,且在6月以來指數逐步走強刺激股東減持意願,以及6~10月限售股解禁數量比1~5月增加近30%的壓力下,新規實施後日均減持金額仍較新規前減少了23%。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項減持指標下降的同時,記者了解到,一些銀行等委外資金卻是進場意願提升,有機構人士表示,基本上每個季度都能新增一個大賬戶。

大股東日均減持金額下降超70%

從此次上交所發布的數據來看,除了整體日均減持金額的明顯下降,如果細分到各大類減持主體,降幅其實更為明顯。其中截至10月底,新規實施5個月以來,滬市大股東減持金額僅為77.58億元,僅占大股東、董監高及特定股東總減持金額(以下簡稱總減持金額)的10.17%,且日均減持金額下降明顯,較2015年峰值時的日均減持金額下降超過70%。

還有,截至10月底,新規實施後,滬市持股1%~5%的特定股東減持金額為360.64億元,占總減持金額的47.29%;滬市大宗交易減持158億元、日均1.5億元,較2017年初至新規發布前大宗交易日均3.7億元的減持金額下降60%;滬市上市公司董監高減持0.32億股,減持金額5.45億元,涉及88隻股票和126個賬戶,日均減持金額0.05億元,較新規發布前董監高日均0.17億元的減持金額下降了70%。

此外,公募基金定期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參與定增項目熱情明顯降溫,參與配售增發92次,比去年同期的196次降低53%,累計動用申購資金485億元,也較去年同期減少32%;新成立的定增基金建倉緩慢,權益類證券倉位普遍偏低,甚至出現個別基金募集失敗的情況。

再從定增項目(含配套融資)的數量來看,2016年全市場月均定增的上市公司數量為47家,而2017年1~9月則降至月均25家,數量幾近折半。

上交所表示,這些變化體現了市場投機套利熱情的降溫,有助於推動資金更加注重價值投資,改善資金結構和獲利模式,從根源上維護市場的公平與秩序。

而有公募機構人士也指出,對於定增,之前很多機構是看到賺錢效應進來的,(新規之後),實際上很多資金是在退卻的,因為他們對這個市場本身就不熟悉,他們在這個市場裏能夠積累的資源跟獲得的各方麵其實都是有限的,如果自身沒有成熟體係,他們是很難生存下去的。

委外配置需求增加

可以看出,減持新規的實施,對於各個環節的參與主體都有著明顯的影響,但記者也注意到,一邊是減持新規帶來的各項指標的下降,一邊銀行等委外資金的參與熱情則是在不斷提升。

有公募機構人士向記者表示,“委外資金你能感覺到在增多,或者說和你有意向去溝通協商或者想了解這個策略的人在增多,另外,投機的資金可能越來越少了,投資的資金越來越多了,而且更傾向於長期的價值。”

比如定增方麵,“2014年-2015年可能是市場最好的時候,賺錢效應最強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一些不成熟的投資者也在往這個市場湧入,但是慢慢地,到2016年-2017年,特別是2017年,定增市場出現了一輪降溫,其實一些真正的價值投資者,相反它會發現市場資金減少了之後,可能定增的投資窪地反倒出現了。”

而具體到委外資金的進入節奏,該機構人士表示,“我不太能代表整個公司,但我能感受到的基本上是每個季度一個大賬戶的概念,後麵洽談的資金可能也還有很多。”

另據記者進一步了解,在該機構人士掌管的委外規模中,一個大賬戶的金額大概在10億元左右。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委外的需求很大,但其實差異也比較大。

“有的機構喜歡你的產品策略是單一的,因為在他的層麵,他的策略是多元的,他隻需要你做好你要做的事情,比如說定增,隻需要做好這一塊就可以,但有的客戶就希望你的產品盡量多元,比如既有定增又有可轉債等,通過這種多元的策略來分散他自己單一策略的風險。” 該人士補充說道。

(原標題:減持新規實施半年,一邊是大股東減持金額大降,一邊是委外資金入場熱情提升!)

最後更新:2017-11-22 00:33:59

  上一篇:go 騰訊市值相當於4個茅台10個萬科 南下資金還在買買買!
  下一篇:go PPP稅收問題待完善 相關優惠政策有望加快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