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3
汽車大全
多路政策密集推進 監管嚴控居民過快加杠杆
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全金融監管體係,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十九大代表和業內人士表示,去杠杆政策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更是現階段消除金融風險隱患的重要舉措之一。目前,包括企業去杠杆、抑製居民部門過快加杠杆等多重政策舉措均在密集推進,且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今後一段時間,我國風險管理的任務仍主要集中在去杠杆上。
十九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此前在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年會期間表示,從貨幣供應和信貸數據看,今年初以來,中國已進入去杠杆進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持續放緩,當前已低於9%。整體杠杆率開始出現下降。雖然幅度不大,但趨勢已經形成。他表示,金融危機以後,中國開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應對危機,所以在2009年後的兩年內中國債務占GDP的比重大幅上升,但這是值得的,因為中國經濟很快從危機中恢複。現在,中國需要將杠杆率降下來。
十九大新聞發言人庹震也表示,我們堅持積極穩妥去杠杆,堅持多管齊下、多種措施去杠杆,妥善處理好穩增長與去杠杆的關係,確保去杠杆不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麵影響。“目前,去杠杆已經取得初步成效,沒有對經濟產生明顯的緊縮效應。”他說。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截至一季度末,我國總體杠杆率為257.8%,同比增幅較上季度末下降4.7個百分點,連續4個季度保持下降趨勢。業內人士也表示,中國的債務和實體經濟杠杆率體現出了比較明顯的結構性特點。目前,政府債務占GDP的比例並不高;居民部門債務占GDP的比例仍然處於低位,但增長較快;主要的問題是企業部門債務占GDP的比例較高。
“我國企業部門的杠杆率相對比較高,這裏既有直接融資比重低,企業靠借貸、靠債務融資比重過高的問題,也確實存在企業運用資金效率不夠高的問題,包括投資的效益、使用流動資金的效益等。因此,我們特別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不僅涉及企業,也涉及銀行如何看待自己的資產質量,必須兩方麵共同努力來調整。”周小川表示。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去杠杆是去杠杆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國有企業穩定降杠杆,是未來工作的重點。他同時表示,要有序去杠杆,把去杠杆節奏控製在合理範圍之內,統籌各方麵政策,通過債轉股、優化債務結構、僵屍企業退出等政策,有效達到國有企業降杠杆的目標。
國務院此前印發《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杆率的意見》,企業去杠杆迎來首份頂層設計的綱領性文件。《意見》所附《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進一步細化和明確了債轉股的總體思路、實施方式和政策措施。本輪市場化債轉股大幕正式開啟。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數據,截至9月22日,各類實施機構已與77家企業簽署市場化債轉股框架協議金額超1.3萬億元。與此同時,我國企業杠杆率已開始下降。根據BIS數據,截至一季度末,我國非金融企業杠杆率為165.3%,連續3個季度環比下降或持平。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盡管債轉股項目存在簽約多、落地慢等問題,但這一輪債轉股工作總體來說是在積極穩妥地推進之中。他表示,未來相關部門可加快落地配套政策,便利債轉股落地操作,並完善激勵機製,探索不同主體間收益共享機製。
居民部門杠杆快增也引發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相應的政策措施也悉數出台,也成為去杠杆政策的另一個側麵。“從全球比較來看,中國家庭部門的債務杠杆率還不算高,但是最近幾年增長很快。這個快的程度大家要注意,不是說現在就要去杠杆,而是說增長的過程要注意質量,要使增量部分保持穩健,同時又是高質量的。”周小川說。
從央行公布的金融數據來看,去年,以房貸為主的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速較快,而今年以來,以消費貸款為主的居民短期貸款則增長迅勐。
另外,一些借款主體也存在從民間互聯網金融機構進行過度借貸的可能。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布的《中國去杠杆進程報告(2017年第二季度)》顯示,我國居民部門杠杆率依然延續上升趨勢,從一季度的46.1%上升到二季度的47.4%,上升了1.3個百分點,整個上半年上升了2.6個百分點。居民部門在全部實體經濟中加杠杆的速度依然較快。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銀監會通過一係列措施突出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風險防控,個人消費貸領域就是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與此同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監管部門已經對當地銀行業金融機構下發通知,收緊個人消費貸款。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表示,今後一段時間,我國風險管理和加強監管的任務主要集中在去杠杆上,而增加GDP,即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也是去杠杆的治本之道。
庹震表示,不能把去杠杆和穩增長對立起來看。從長期看,主動去杠杆有利於消除影響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風險隱患,增強經濟中長期發展韌勁。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為去杠杆和經濟增長營造良好穩定的宏觀環境。
【聚焦消費貸】
京城部分銀行消費貸掛鉤按揭貸審批 中介力薦“新版首付貸”
對於部分購房者來說,買房最大的資金缺口可能是首付款不足。不過,對於消費貸違規進入樓市,監管部門的態度一直很明確——不行!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獲悉,如果貸款人有未還清的消費貸或信用貸,有可能影響按揭貸款的審批額度,甚至不能通過審批。
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證券日報》記者日前暗訪調查發現,即便麵對強監管,仍有擔保公司和部分銀行員工向客戶支招“新版首付貸”,即先湊首付再貸款還首付。具體而言,就是先通過短期周轉借款過橋湊足首付並申請按揭貸款,放款後再去銀行申請消費貸或抵押貸款還清首付中的加杠杆部分。
消費貸管控升級
未還清難做按揭
近一段時間,《證券日報》記者接到了不少擔保融資公司的電話攬客,無一例外都是推薦消費貸款、抵押貸款等業務。在貸款用途上,多位業務員均表示沒有任何限製,並提供從消費合同到第三方托收的一條龍服務。
當《證券日報》記者提及監管部門正在嚴查消費貸時,多位業務員自信的向本報記者保證,“絕對不會有問題,我們之前做過很多例了。”
不過,房產中介、擔保融資公司的承諾真的會萬無一失嗎?針對這類公司的承諾,《證券日報》記者以購買家具需要申請消費貸為由暗訪谘詢了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的個貸部門。
多家銀行的工作人員在向本報記者介紹完需要提供的資料後都提醒道:“請問您近期有買房需求嗎?如果近期可能申請按揭貸款建議您不要申請消費貸,以免影響住房貸款的審批。”
以某國有大行為例,該行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某網點個貸部門的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申請按揭貸款沒有強製性要求必須還清之前的消費貸或信用貸,但是會影響審批額度,也有可能導致審批不通過。如果之前消費貸未還清,申請按揭貸款會要求貸款人的工資流水高一些,比如要求月收入10萬元以上,如果達不到就不批了。當然,如果申請人的工資流水以及其他資格條件完全足夠,並不強製要求還清以前的欠款。
這位工作人員還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如果查出消費貸被違規挪用,我行會中止貸款合同,要求立即還款,不會影響個人的征信記錄,但會進入本行的黑名單。”
本報記者谘詢的另外兩家股份製銀行情況比較相似,銀行工作人員表示:“申請消費貸原則上不影響按揭貸款的申請,但是如果在信用貸或其他消費貸申請後間隔時間不久申請按揭貸款,銀行會懷疑之前的消費貸是用於買房,需要貸款人提供一係列充分的證明材料,間接影響了按揭貸款的申請進度以及額度,所以還是建議提前還清消費貸。”
同時,某股份製銀行的個貸工作人員還提醒《證券日報》記者:“如果被查到消費貸用於購房,會停止額度使用,在銀行留下記錄,影響後續在我行的所有信貸審批。”
而一家城商行的要求則更加嚴格,該行朝陽區某網點個貸經理告訴本報記者:“有未還清的消費貸不能申請按揭貸款,我行已經有不少客戶因為此類問題被拒。”
擔保公司建議
先辦按揭再借消費貸
然而,在這樣的升級管控下,部分中介公司和購房人依然在尋求“首付貸”路徑。
《證券日報》記者以購房者的身份谘詢了多家擔保融資公司的工作人員:“我買房首付不夠,但又擔心申請消費貸會影響到後續住房貸款的申請,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根據業務員的回答,目前主要有兩個方法可行:一是有部分銀行的消費貸不上征信,相當於申請了一張大額信用卡,月息一般在0.5%-0.75%之間,手續費為貸款額的2%。還有一種方法是短期周轉借款,由擔保公司來墊資,隨借隨還,月息大概0.9%,手續費一般為貸款額的5%。等房屋購買成功、銀行放款後再做二次抵押還款,或由擔保中介協助購房者申請消費貸來還款。
某融資擔保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我公司墊資,購房成功後,我們可以協助提供消費合同和發票幫助購房者去銀行申請消費貸,我們和銀行有著密切聯係,不用擔心短期申請不成功。一般征信、社保、工資流水沒有問題,消費貸月息一般可以申請到0.42%,每筆30萬元,貸款期限3年-5年。”
另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銀行對於上述做法並非全然不知情。在某城商行,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購房者到銀行做按揭貸款之前,都會小心地規避貸款記錄避免影響到房貸額度和利率,經驗是,在按揭貸款批下來之前不要從銀行貸款,所以首付融資就隻能考慮從民間金融或類金融機構獲取。”
當本報記者問及“房貸放款後再來貸消費貸對工資流水的要求”時,上述工作人員回答道:“不需要覆蓋房貸以及消費貸月還款的兩倍,隻要手續齊全就可以,消費合同和發票這些材料很多中介公司都可以提供。”
也有銀行工作人員坦言,要完全了解消費貸後的資金流向,幾乎是不可能的,客戶把資金取現了,再分次存進不同的銀行卡,這條資金鏈基本就斷了。更不用說現在有專門幫客戶轉手資金的中介公司。(來源:證券日報)
【聚焦現金貸】
趣店上市引發爭論 現金貸迎來更嚴厲監管
趣店就在美國成功上市的同時,在國內卻引來市場的諸多質疑,甚至唿籲加強對現金貸業務監管。日前,有著“中國電商消費分期第一股”職稱的趣店,成功在美國紐交所正式上市,超過110億美元的市值更是引發市場高度關注。不過,對其業務模式,這兩天也引發市場的爭論和質疑,而這背後,是對現金貸和消費分期業務的模式爭論,勢必引發更嚴厲的監管。
趣店上市引發爭論
剛剛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趣店最近陷入了輿論漩渦。對於市場高度關注的問題,趣店創始人及CEO羅敏日前在接受采訪作出的回應,主要有兩點:一點就是關於年利率,如果名義和實際利率超過36%,他將提供100萬獎金;另一點就是對於逾期,保證不去催收,連催收電話都不打。
此言一出,立馬引起金融行業的高度關注,甚至是質疑。
以校園貸起家的趣店成立於2014年4月,其前身是“趣分期”,運營公司為北京快樂時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目前主要業務為“現金貸”和消費分期貸款。現金貸是互聯網金融中的一種小額現金貸款,貸款審批快、放款快,期限短、利率高,覆蓋的人群主要是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沒有觸及的人群。
而從趣店的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6年末,59.5%的產品年息超過36%。年息36%是201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定的紅線。也就說,利息超過法定利率4倍的部分,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在招股書中,趣店承認2016年的交易當中,大約59.5%的交易的年化收益率高出上限。如果嚴格按照36%的上限執行,公司營收大約將會減少3.07億元,這幾乎占到了2016年總營收的21%。
多家平台海外上市
就在趣店成功上市的同時,多家平台已經有海外上市計劃。日前,融360也剛剛遞交了IPO招股書。10月21日,融360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計劃通過首次公開招股募集最多2億美元資金。不過,他們目前尚未確定在紐交所或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同一時間,融360創始人葉大清發布公開信《融360成立簡普科技:成為每個人的金融夥伴》,宣布已經已簡普科技的名義提交IPO申請,數據、科技和AI將成為公司的戰略方向。
2011年成立的融360以谘詢和金融產品導流業務起家,主要集中在信貸產品搜索和評級,之後又推出了銀行理財產品、互聯網理財產品、P2P網貸理財產品的推薦。招股說明書顯示,今年上半年,超過2000家金融服務商在融360平台上發售超過10萬個金融產品,其產品月活躍用戶為6360萬人,相比2016年的3480萬人增長顯著。
另外,除了趣店成功上市外,拍拍貸和和信貸也在近期遞交了IPO申請。
監管風險不容小覷
不過,對於眾多現金貸和消費分期平台來說,目前麵臨的風險挑戰並不小。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市百良律師事務所主任王冰律師認為,消費貸存在的三大法律問題與風險。
首先,“消費貸”平台向借款人收取高額利息以及滯納金,若產生糾紛,向法院主張約定的利息和罰金,將不能完全得到法院的支持。其次,“消費貸”是平台向借款人提供的一種不設擔保、不設抵押的信用貸款,且針對的借款人群大多為沒有穩定經濟來源且不能控製自己欲望的人,一旦發生糾紛,訴諸法院,執行將會存在很大的難度。最後,“消費貸”平台經常會對逾期借款人采取暴力的催收手段,一旦過度,直接參與催收的平台工作人員以及平台的負責人或將麵臨刑事責任。
同樣,網貸之家的研究報告也顯示,趣店業務模式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目前監管層以對現金貸、P2P有明確的監管要求,但對於蓬勃發展的現金貸分支――助貸業務並沒有明確的定性,未來不排除對助貸業務加以限製,比如限製持牌金融機構的資金投放、提高助貸機構的經營門檻等。
事實上,監管部門對於現金貸的監管並未停止。央行副行長易綱近日公開表示,普惠金融必須依法合規開展業務,要警惕打著“普惠金融”旗號的違規和欺詐行為,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經營,都要納入監管。今年4月10日,中國銀監會下發《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第二十九條明確提到:做好“現金貸”業務活動的清理整頓工作。(來源:新聞晨報)
(原標題:多路政策密集推進 去杠杆成效顯現 超1.3萬億元債轉股項目簽約助企業降杠杆 監管嚴控居民過快加杠杆)
最後更新:2017-10-24 07: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