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汽車大全
中國開放格局迎新轉變 跨境資本唿籲平等待遇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十九大報告如是說。
在經濟全球化的探索上,如何推動形成全麵開放新格局將成為中國下一階段的重點。最近一段時間,從促進進口、打破行政壟斷,到對資本跨境流動的監管“放管服”,再到加大自貿區的政策試驗力度,一係列開放領域的重磅政策密集出台,為進一步開放奏響前哨,預示著中國的開放格局正迎來新的轉變。
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於11月17日~18日在海南三亞舉行。在論壇上,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冷炎、戴爾大中華區副總裁周兵、原駐美總領館經濟商務參讚何偉文、中國歐盟商會副會長薩拉·馬爾可塔(Sara Marchetta)、加中貿易理事會高級顧問康麗詩(Margret Cornish)談及了中國整體引進外資的政策演進和中國企業走向歐美市場麵臨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上優秀的技術跟智慧,我們的力量不夠、技術不夠、資源不夠,需要吸收人類一切的優秀成果,千萬不能說我們很好不需要利用外資了這種話,否則對中國會有巨大的憂慮。”何偉文說。
中國仍需大力吸引外資
如何看待中國吸引外資的國際國內環境?
根據聯合國貿發組織投資司披露的數據,最近幾年全球跨境資本流動體現出了兩大趨勢:首先,與金融危機爆發時期相反,發達國家吸引外資強勁反彈,2014年到2016年全球跨境資本流動直接投資增長了32%,淨增加4226億美元,這其中有490億美元流到發達國家,而新興發展中國家減少了664億美元;其次,並購成為主要趨勢,在2016年跨境投資總額17664億美元中有8744億美元是並購。
何偉文認為,在十九大以後全麵開放的新格局下,對利用外資要有再認識,雖然過去幾十年中國利用外資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是現在需要再認識,因為中國已經變成了淨資本輸出國了。
“而如何吸引外資,就是兩句話,第一準入前全國民待遇,在中國注冊,就是中國企業,一律平等;第二,負麵清單,簡單明確。”他說。
冷炎稱,現在對中國市場尤其看好。首先,中國市場的規模非常大,從奔馳車銷量來看,2015年開始中國市場的銷量就已超過美國市場。中國現在是全世界奔馳單個市場中比重最大的。其次,中國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中國剛剛頒布了能源汽車雙積分的管理辦法,2019年開始對於所有汽車廠商有一個配額要求,即新能源汽車一定要達到相應比例,這將在今後幾年引發這個行業的劇烈變化。目前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方麵已處於世界領先,目前的保有量每年50萬輛,到2025年,按照目前製定的規劃,一年產量銷量將達到600萬輛。最後,中國市場是一個充滿創新活力的市場。現在中國大力推廣科技創新,尤其在自動駕駛、智能互聯方麵,中國的新興企業層出不窮,戴姆勒為了應對,也在今年成立了戴姆勒中國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最新消息是明年6月份,在自貿區於新能源汽車方麵就股比突破能夠有所創新,具體細則非常期待。”他說。
而伴隨著跨國公司的全球化製造布局,傳統的產地概念已經越來越模煳。周兵稱,很難說清楚戴爾的產品是美國製造還是中國製造,因為這些產品大多數都是中國生產和組裝的,但是80%供應鏈是全球的,最核心的組件,比如芯片、存儲、硬盤這些東西都是來自於美國。
“明年(我們)還要參加中國的進口博覽會,進口產品還是本地製造的產品,很難判斷出來,因為目前以國際海關統計為基礎的貿易標準無法反映來自跨國公司內部的貿易。”周兵說。
“引進來”如何促進“走出去”
從2014年開始,中國從原來的以資金輸入為主,成為了資本淨輸出國家。
華為全球政府關係及公共事務副總裁David Harmon對第一財經記者說,華為在全球超過170個國家運作,雇用了超過4萬名中國員工,而全球員工數量達到了18萬人,因為華為需要充分理解不同國家的不同社會和商業文化。
隨著中國企業在海外越來越活躍地收購、並購,全球政商希望各國能夠“對等開放”的唿聲也越來越高。
據商務部消息,10月9日,第十五輪中國—歐盟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在北京舉行,本輪談判為期四天。在前十四輪談判中,中歐BIT談判已經就不歧視性原則、改善監管環境以保護投資者的必要性以及製定勞工和環境標準的必要性達成了一致。但仍存在一些需要雙方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在市場準入方麵,雙方都認為這是最具挑戰性的。
目前,中國和歐盟之間的投資關係沒有一個單獨的多邊框架,但幾乎所有歐盟成員國都與中國簽訂了雙邊投資協議。這些協議主要是便於外商直接投資中國,並保護外國企業的合法經營。這些雙邊協議在不同成員國之間存在差異。自2009年《裏斯本條約》生效以來,歐盟成員國對投資的權限已從成員國轉移到歐盟。在2013年11月舉行的第十六屆中歐峰會上,雙方同意啟動關於BIT談判,以取代成員國和中國之間現有的投資協議。
英商會主席霍爾特(Nicolas Holt)認為,進入中國市場的英國企業,首先共同擔憂的是,是否有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其次是公平的競爭環境,中英兩國企業是否能獲得資質認證,是否有保障獲取一個公平的商業環境。
薩拉·馬爾可塔分析稱,在過去五年,歐盟和中國的投資關係有一個變化,中國已經成為資本輸出國。從中國國內而言,歐盟從2012年、2013年開始,看到一係列政策文件,不斷滿足外國投資者對於開放中國資本市場和其他市場的期許,在那些年,不少文件得到了頒布,來應對外國企業要求中國進一步開放國門的訴求。
(原標題:中國開放格局迎新轉變,跨境資本唿籲平等待遇)
最後更新:2017-11-19 2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