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69 返回首頁    go 汽車大全


探路者半年內再換帥 多元發展效果待現

探路者(300005.SZ)也許仍在“探路”,短短半年之內,作為戶外用品第一股的它經曆了兩次換帥。

11月29日,探路者發布了最新董事會人員名單,王靜成為新任董事長兼總裁,強煒不再擔任公司總裁及其他任何職務。值得一提的是,強煒於6月就任總裁,距離目前不到半年時間。此外,同時離任的還有多名高管。

在過去幾年,探路者進行了一係列收購並購,建立了戶外用品、旅行服務、大體育三大事業群。強煒在今年擔任總裁以後,宣布了集團將加強品牌多元化布局。不過,這些動作並沒有為探路者貢獻太多,主業戶外用品的發展仍不明朗。換帥能否為探路者帶來新的起色,也許尚待時間的驗證。

多元鋪路轉型

11月29日,探路者發布公告,王靜當選為新一屆董事會的董事長兼總裁。在給《中國經營報》記者的采訪函答複中,探路者方麵提到,王靜是探路者公司創始人及主要投資人之一,她與盛發強先生於1999年共同創立並經營探路者。記者了解到,王靜是盛發強的妻子,在推動探路者在2009年上市之後,便離開公司日常管理,隨後多次嚐試戶外探險活動並推出相關主題的書籍。

同時,探路者方麵還提到,王靜就任後,將繼續聚焦戶外用品主業,持續夯實提升公司運營管理能力,挖掘戶外細分運動市場的發展空間,促進戶外旅行等相關業務發展。

對於新帥上任是否會對戰略執行帶來影響,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告訴記者,近幾年王靜並沒有參與實際業務,她的上任對公司來說會帶來怎麼樣的效果還有待觀察。

北京一家探路者經銷商告訴記者,探路者換帥之後,他們尚未收到政策或戰略上的變化與調整,目前表現一切正常。不過他拒絕透露更多的信息。隨後記者就相關問題致電探路者招商加盟部,工作人員表示當前招商一切按照正常進行,並未有所改變。

記者了解到,探路者從做帳篷起家,後來逐漸拓展至戶外服裝及鞋品。不過,探路者並不想隻做一個“靠戶外用品賺錢” 的公司。2013年,其先後投資了新加坡在線旅遊平台Asiatravel(麵向亞太和中東國家提供機票、酒店和景點預訂服務)、戶外活動網站綠野以及極地旅行機構“極之美”。緊接著,2014年3月,探路者收購了易遊天下74.56%的股權,從事旅行社渠道運營分銷業務。2015 年 7 月,它正式設立了戶外用品、旅行服務和大體育產業三大事業群,並著手轉型。公司名稱也由“北京探路者戶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探路者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並且,自強煒6月擔任集團總裁以後,一直加強多元化方麵的進展,並提出“新定位”“新機製”和“新運營”的經營戰略。

記者留意到,國內另一戶外用品上市公司三夫戶外也有類似的布局。其2017年半年報顯示,業務包括多品牌連鎖零售、組織戶外活動和戶外賽事、設計建設運營綜合戶外營地以及開展青少年戶外體驗教育,不過目前從收入構成看,戶外用品銷售仍然占據大頭。

隻是,探路者的多元發展卻帶來了淨利潤的下滑。今年前三季度,探路者實現營收19.5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淨利潤8122.68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9.06%。今年半年報也顯示,期內在營收上漲的同時,探路者的淨利潤同比下滑16.30%至7901.26萬元。

程偉雄表示,在旅行和大體育業務板塊上,探路者的業績提升還需要一段時間。以旅行業務為例,該板塊上半年收入7.23億元,同比增長81.31%,但是毛利率卻較低——僅為2.99%,同比甚至有所下降。2015年財報也顯示,包括極之美和易遊天下在內的旅行業務的營業收入為 20.04 億元,但虧損達到了 2285.57 萬元,財報同時顯示,這項新業務尚處於快速開拓期,在銷售、運營、管理費用等成本支出增長了 20% 以上,導致虧損嚴重。投資的大體育業務同樣存在爭議,探路者旗下負責雪滑雪場項目的冰雪控股發展有限公司在上半年收入137萬元,虧損982萬元。

鞋服行業獨立評論人士馬崗表示,大體育和旅行業務都不是探路者所擅長的,旅行服務板塊隻貢獻收入而淨利潤持續虧損,體育板塊也處於起步階段,未來探路者想要轉型成功,實現利潤高增長,存在一定風險。

主業停滯不前

探路者一係列轉型措施並未出現較大貢獻,而其主業卻陷入低迷的狀態。

探路者2017年半年報顯示,戶外用品板塊業務銷售低迷,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43億元,較去年同期降低19.83%。對於利潤下滑,探路者表示,主要是因為戶外用品板塊受行業競爭持續、零售消費低迷等市場環境因素影響,營業收入減少使得淨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半年報還顯示,報告期末,探路者線下連鎖經營店鋪數量1353家,較2016年末的1370家店鋪數量略有下降。

對此,探路者方麵向記者透露,旅行板塊的定位仍然是作為集團用戶流量的入口,聚焦戶外用品主業、同時促進戶外旅行業務協同發展是公司中長期的發展戰略,並未發生改變。

事實上,從 2012~ 2015 年,探路者主業淨利潤的增幅已經放緩了,庫存方麵也麵臨較大壓力,截至2015年底,存貨數量約 118 萬件,過季產品庫存也在增加。而探路者今年三季度財報中也提到,“存貨較年初增加75.35%,主要是受公司經營業務的季節性特征及貨品的入庫發貨周期影響。”

與此同時,戶外用品行業格局正在發生改變。中商產業研究院《2017~2022年戶外用品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戶外用品市場規模將達283.4億元,由於行業初期進入門檻不高,同質化競爭現象較為明顯。而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戶外用品分會的一份研報也顯示,2016年,國內戶外市場零售總額和品牌總數較上年分別同比增長4.91%和2.09%,但是增速較之前有所放緩。

一方麵,戶外品牌市場競爭加劇,尤其是以Columbia、The Northface和Jack Wolfskin為代表的主力品牌,讓探路者在這場戶外變局中付出了更多代價。馬崗指出,盡管探路者占據了一定市場份額和地位,但是想要獲得快速發展難度比較大,意味著要在別的競爭對手裏去搶市場蛋糕,同時2015年以來,李寧、安踏等大量知名運動品牌紛紛涉足戶外用品領域,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品牌的沉澱正是探路者比較弱的地方,在激烈競爭中,它隻能比拚運營和管理,而這些不能在短期見效,也是其業績比較尷尬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麵,探路者在對自身產品挖掘上顯得乏力。“在某種程度上,消費者更加信賴外國戶外運動品牌,無論是從產品的功能性,還是從設計、品質等,這些都直接導致業績的差異性。” 比如The Northface,去年其推出一款“Moon Parka”大衣,宣稱采用人造蜘蛛絲製成的,有著堅固和柔軟的特點,這也是人造蜘蛛絲材料首次投入商業化的服裝生產之中。程偉雄對記者表示,“從帳篷和衝鋒衣起家,探路者如果能真正專心地去研究功能開發以及維護老客戶,也不會導致今天有點‘高不成低不就’的地步。”

隨著人們對生活健康的要求都在提升,戶外運動市場也正在不斷深化,呈現出更加細分、個性化和時尚化等特點,這給包括探路者在內的戶外用品品牌帶來了機會。記者留意到,一些外國的戶外品牌已經開始和Supreme等這樣的潮牌開始合作推出聯名係列,來吸引年輕消費者。此外,它們也樂於通過線上的業務延伸來提升業績。比如,The North Face 推出了 APP 去野吧,除了購物,用戶還可在平台上發起戶外活動約伴;Colombia 則是推出戶外 GPS 軟件,並針對性地推薦商品。

在探路者的規劃中,旗下 TOREAD 將擔負大眾專業戶外產品的角色,Discovery Expedition則偏重輕戶外,走時尚休閑的品牌路線。程偉雄對記者表示,一直以來,探路者偏重於生產專業的中高端產品,未來可以通過延伸產品線拓寬品牌發展。

(原標題:探路者半年內再換帥 多元發展效果待現)

最後更新:2017-12-17 02:19:42

  上一篇:go 獲無償贈予現金引關注 *ST河化急保殼連收各式“大紅包”
  下一篇:go 新日恒力豪賭幹細胞失敗 與博雅對簿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