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釣魚_釣好魚
路亞釣鯉魚時的操作方法
自從路亞在國內興起之後,有許多對象魚類不斷有新的路亞紀錄魚出現,而大家一直十分熟悉的四大家魚也都是路亞的對象魚類。今天我們來介紹一種大家十分熟悉的魚類-鯉魚。鯉魚也是路亞的對象魚之一,我們來看看鯉魚的路亞釣法。以下從生態習性、釣具組合與操作方法三個方麵來進行說明。
習性
鯉魚分為鱗鯉、鏡鯉與革鯉三大類。一般我們常見的為鱗鯉。鏡鯉就是鯉魚身上的鱗片成長板的片狀,鱗片大小不定,同時沒有排列的順序。而革鯉則是全身沒有任何的鱗片。但無論是上述哪一種鯉魚,它們都具有相同的習性。
鯉魚屬底層魚。它們棲息於水域的鬆軟底層和水草叢生處,喜歡在有腐殖質的泥層中尋找食物。早晚風平浪靜時,它們也常到岸邊淺水區遊弋覓食。
鯉魚的食性雜。葷素皆吃,以葷為主。幼魚期主要吃浮遊生物,成魚則以底棲動物為主要食物。小魚、小蝦、紅蟲、蛆蟲、螺肉、水蚯蚓以及藻類果實等都是它的美味佳肴,尤其喜食紅蚯蚓和薯類,對有香味的甜麵餌特別感興趣。隨著氣候和水溫的變化,其攝食口味也會發生某些改變,有時有明顯的選擇性。鯉魚的吻部長而堅,伸縮性強,吃餌常常翻泥打洞,有點像豬拱食,並隨之泛起氣泡。在魚塘抽水幹枯後,可以看到塘底和岸邊那無數的圓形坑窩和孔洞,便是鯉魚所為。
鯉魚喜弱光,喜活水。鯉魚喜歡在水色比較暗褐、透明度較低的水域中生活,陰天時比晴天時活躍,特別喜歡在有新水注入的流水口處遊弋和覓食。鯉魚機警聰明,較其他魚類要聰明機警得多,素有“鬼子鯉”之稱。鯉魚上鉤後為逃避“滅頂之災”,會使出渾身解數與人對抗,如在水底原地不動“打樁”、躲進障礙物或草叢之中等,有時甚至能夠製造某種假象來迷惑釣手。鯉魚膽小,一有動靜便立即逃走。
鯉魚生長快,壽命長,個體大。當年魚可長到250~800克,三齡魚體重可達2000克。在江河、湖泊和大中型水庫中,二三十千克以上的大鯉魚為數甚多。鯉魚的壽命比較長,一般能活四五十年,素有魚中“老壽星”之稱。
鯉魚的攝食量與水溫關係密切,水溫是決定鯉魚食欲的關鍵因素。水溫20~250C時,食欲最旺,攝食能力強,上鉤率高。水溫低於10度,活動量很小,基本上不進食。水溫在2度以下時,它就會躲進深水處越冬,不吃不動。
鯉魚生性好動,到處遊弋覓食,有逆水而上的習性。在一個地方呆不了多長時間,愛躍出水麵蹦跳。鯉魚雖好動,但較孤僻,不大合群。大鯉魚喜歡單獨行動。
鯉魚的適應能力強,能耐寒、耐堿、耐低氧,對水體要求不高,能在各種水體中生活,隻要水域沒有被汙染,就能生存。
鯉魚繁殖力強。兩歲齡鯉魚便開始產卵,產卵數量大。在我國北方,每年的五月上甸至中旬雄雌鯉魚相互追逐遊到岸邊淺水區水草稀疏處,進行交尾和產卵,多月貼於水草或其他物體上發育、孵化成幼魚。鯉魚交尾期不進食,產卵後食量大增。每年春夏之交、盛夏和初秋,攝食量最大,初春和深秋次之。冬季南方仍可釣到鯉魚,在北方則較為困難了。
鈞組組合
釣竿可選用路亞直柄竿,長度1.98~2.1米,釣線負荷4~1O磅,路亞拋投適重6~12克。輪子為1500~2000型,線容量為尼龍線2號100米,如此便足夠。適合釣鯉使用的路亞目前以硬餌類為多,一般使用5厘米左右深潛型的搖擺路亞或旋轉型亮片為主。這是因為鯉魚屬於底棲型魚類,它基本上都在水域底層活動,而且它的泳速不快,我們選擇不需太高速收線就能有良好泳型,並且又能貼近水域底層的路亞。釣線可以使用尼龍線1.5~2號,或是PE線O.8~1號都可以。鯉魚並沒有太大的拉力,雖然用細線作釣,隻要輪子的泄力滑順,用上述的裝備應付5千克的鯉魚是沒有問題的。
操作方式
想要用路亞釣鯉魚,建議還是從人工魚塘開始,因為自然水域中的鯉魚在水中分布很分散,加上它的底棲習慣,要在自然水域中找出鯉魚的所在的確有難度,所以在自然水域中用路亞釣鯉魚不是很容易。但是可以從大的魚塘開始練習,先掌握手感與操餌技巧,再轉戰自然水域,如此就較有勝算。
鯉魚泳層是貼近水域底部,釣者必須先了解釣場水深,然後將自己的路亞操作盡量帖底,同時收線的速度不能太快,保持固定的泳層與收線速度,在自己的選定標點中進行扇狀搜索。鯉魚對路亞的反應不是太強,釣者必須耐心地反複搜索與誘釣。
選擇標點盡量選擇塘中中心位置,向塘邊收線。鯉魚不太靠近岸邊,這與多數魚類的習性不同,由於路亞並不使用誘餌打窩,所以鯉魚不會群聚。字釣上一條鯉魚後,要再上一條的時間會比較長,但這也是樂趣所在。用路亞釣鯉魚不會太容易,但是也不會太難。以鯉魚為目標,會提升帖底路亞的操作手法。
鯉魚索餌的方式是張口吸入的,所以路亞的適口性很重要。要注意的是路亞最好不要超過5厘米的長度,太大的路亞不利於鯉魚的攝入,這點必須要加以注意。
最後更新:2017-08-31 10: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