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19 返回首頁    go 釣魚_釣好魚


釣魚實用釣諺其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3

文:阿陽

編輯:熊本魚

釣魚人實用釣諺其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十一長假剛過

不知各位釣魚老爺在假期的漁獲怎麼樣啊

可否也給熊本魚和廣大釣友炫一炫你的戰果!

可以通過《遊釣天下APP》中圈子功能發布您的漁獲信息

分享給其它釣友哦~

魚追氧,沒商量

這條釣諺道出了魚類對氧的絕對依賴關係。

高溫季節,在無風無雨的連陰天或悶熱天,池塘中很難釣到魚。這時如果塘主開動了增氧機,情況立刻起變化,出現在你眼前的景象是:一群群大大小小的魚兒,頓時活躍起來,紛紛從四麵八方湧向增氧機周圍。它們在水花飛濺層層波瀾之中貪婪地唿吸著新增的氧氣,人在岸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群魚暢遊歡騰跳躍的壯觀場麵。不用說靜水池塘,就是水麵寬闊的水庫、河道,進水口處同樣是魚兒集聚,活躍非常。這便是“魚追氧,沒商量”的真實寫照,同時也給釣者一個明示:哪裏溶氧高,哪裏魚歡躍。

魚和人一樣,離開氧就活不成。一般可釣淡水魚要求水體含氧量不低於3毫克/升,其中鯉、鯽、鯰等魚以4毫克/升以上為正常,鰱、鱅魚要求還要再高一些。所謂正常是指可以維持它們正常的活動。實踐證明,當水體溶氧飽和,達到6毫克/升以上時,魚兒才最感舒適最為活躍,食欲最旺盛,不僅吃得多,而且長得快。當溶氧量在3毫克左右時,鯉、鯽、鯰等魚已多少感到有些不適,但尚有攝食欲望。如果溶氧量再低一點,它們就會煩躁不安,開始起浮,在中上水層遊來遊去,一個勁兒地折騰,已無心進食。這時耐低氧能力極差的鰱、鱅魚,就會感到憋悶難受,紛紛浮在水麵,伸出嘴巴直接吸取空氣中的氧,此刻即使把最好的餌食送到它們嘴邊,也不會理睬。當溶氧量不足1.5毫克/升時,對鰱、鱅來說已是嚴重缺氧了,這時便會因窒息而死亡緊接著鯿魚、草魚和小雜魚隨之死亡。如不能及時得到緩解,則整塘魚都會相繼死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翻塘”,也叫“翻坑”。

缺氧主要發生在夏秋季節的靜水池塘,從午夜至黎明這段時間最為嚴重。規模越小,魚頭越厚,再加上遇上陰雨濕悶的天氣情況越糟糕。如果沒有增氧設施,又不能及時注入新水,極易造成“翻塘”。

水體中的氧氣,主要來自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一部分來自水體外的空氣中。水中溶氧量的多少除與水生植物的數量有關外,還與氣象的變化有直接關係。白天比黑夜高,晴天比陰天高,有風比無風高,活水比靜水高,瘦水比肥水高,水體上層比下層高。靜水池塘之所以夜間容易“翻坑”,就是因為夜間沒有太陽,光合作用停止,水中氧難以生成,加之水中各種生物大量耗氧所造成。

解除缺氧的有效辦法就是機械增氧,開動增氧機或用水泵衝水。最笨的辦法是人下水攪動,但效果遠不及開機開泵。另外就是等“老天爺”——等待出太陽或是起風、下雨使之緩解。

在同一個水體中,由於種種原因,氧的分布並不是均勻的,有的區域或水層高一些,有的區域或水層低一些。魚兒呢,出於生存的本能,總是拚命地追氧——遊向那些含氧相對較高的區域或水層中去,這就證明了“氧”是魚類賴以生存的一大支柱。正是:有氧魚則活,無氧魚則死;氧缺魚兒蔫,氧足魚兒歡。

應用:

既然魚兒一刻也離不開氧,那麼釣者就可以循著“氧”這條線索去選擇釣點,亦即尋找富氧區和富氧層下鉤。

那麼,哪些地方溶氧量高呢?經驗告訴我們下列各處溶氧量較高,是下鉤的好釣點;

一、池塘的進水口兩側。流水帶來了氧氣,同時還帶來了魚兒喜吃的食物,魚兒紛紛頂流而至,嬉戲覓食,故應成為首選 佳點。

二、開戶的增氧機周圍。這裏水花飛濺,上下層水產生對流,溶氧充足,吸引群魚來此覓食,是很理想的釣點。

三、有風天的迎風岸。由於風吃浪湧,死水變活,水中溶氧增加。風浪還把一些微生物、藻類以及落水的昆蟲推向了這一邊,加上底棲魚有逆水而遊的習性,因此迎風岸邊集聚的魚兒甚多。

四、雨後深水域的中上層。1.5米以上的水體中上層含氧明顯高於底層,這時釣浮旨於釣底。

五、有稀疏水草或有遮蔭的地方,含氧相對高於光水麵,可選做釣點。

六、野水溝渠有潛流或暗流的地方、涵洞口、樹陰下等處,含氧會相對高一些。

魚兒鼻子靈,先嗅後品嚐

魚的嗅覺器官十分靈敏,不僅能嗅出眼前水中物質的氣味,而且能嗅出遠距離水中物質的氣味。魚類學家測定,魚嗅氣味的能力是人的幾十倍至幾百倍,在1升水中滴入一滴曲酒,魚便立即感覺出來,難怪人們常說,魚的鼻子比狗還靈,超過逐臭的蒼蠅。

原來大多數魚類都有兩對小鼻孔,長在眼睛的前方,和口腔不相通。每個鼻腔都有兩個孔,中間隔著一道薄膜,成為前後兩個鼻孔,前麵的是入水孔,後麵的是出水孔。當它在水中流動時,水從前鼻孔流進,再從後鼻孔流出,一進一出就能嗅出水中物質的不同氣味。也就是說魚的鼻孔不是用來唿吸的,而是用來嗅味的。

魚的味覺器官也相當發達,它的口腔內唇部和觸須上布滿了味蕾,其他部位也有味覺神經的分布。味蕾與鼻孔共同擔負著對水位中物質進行定性分析的任務——什麼氣味,何種味道,有毒無毒,爾後決定取舍。所以魚的進食程序是:當發現食物後,先嗅其味兒,再察其形,辨其色,品其味道。結過幾次吞吞吐吐,合乎品味的就吞食,不合品味的則吐出。尤其是鯽、鯉、鯿等魚,它們都是品味的能手,從不吃那些無色無味的食物。

魚在水中發現食物,近距離靠視覺與嗅覺,遠距離全憑嗅覺。實際上食物的氣味成了魚兒覓食的向導,如同貓一聞到腥味兒就會跟蹤追擊一個樣——這既是條件反射,也是祖宗遺傳,不會改變。

應用:

這條諺語是告訴釣者,釣魚必須精心研究餌料的氣味與味道,色味俱佳方能有所收獲。

色味俱佳是總的原則,具體配製和使用當中還須注意下列各點

一、投魚所好。釣什麼魚配製什麼品味的餌食。因為不同種類的魚有著不同的口味嗜好。例如鯽魚喜歡奶香,鯉魚喜歡腥香,草魚、鯿魚喜歡青香,鰱、鱅喜歡酸臭,鯰魚喜歡腥膻等等。不僅如此,即使同一品種的魚,攝食的口味也不都一樣。比如鯉魚大多喜食香甜餌,但有的則專嗜酸餌,有的隻吃平時吃習慣了的豆餅和麥麩,對別的餌料一概不理。所以不能用一種固定的模式。同時,還要根據季節、水域、水溫、水質酸堿度等不現情況分別對待才行,不可千篇一律。

二、餌味濃淡要適當。經驗證明,並非氣味越濃越好,越重越佳。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太濃太重的餌味,魚兒反倒不領情。例如釣鰱、鱅一般餌宜淡不宜濃,酸味太重,魚兒反倒不愛吃;臭嗆味過頭,花鰱就會躲著走;香與甜也有這種情況。另外,還應根據水溫、水的肥瘦及時調整餌味的濃淡度。須知魚的口味是有變化的,最好是臨場多調配幾種濃淡不同的餌料,便於從中篩選,特別是多竿垂釣時更不能單打一。

三、誘、釣餌味應一致。防止“魚星往上冒,不見魚咬鉤”的局麵發生。例如在池塘釣鯉,誘餌用顆粒飼料,釣餌也應用同樣的顆粒餌料或在麵食中摻入用池塘水泡化了的顆粒飼料。這樣誘餌、釣餌味道一致,魚兒才不會生疑。

四、選餌要力求新鮮。新鮮餌對魚才會有招誘力,那些腐敗變質的餌料,魚兒是不會問津的。

五、餌味要純正。不能什麼調味的東西都往裏加一點,那些香不香、甜不甜、酸不酸、臭不臭的大雜燴,是不會有好效果的。六、製作餌料時,手要洗幹淨,盛放餌料的器具同樣要處理幹淨,不沾其他異味,否則就會影響上魚效果。

遊釣天下APP

長按左側二維碼下載APP

最後更新:2017-10-09 18:06:30

  上一篇:go 滄州肅寧縣偉發漁具加工廠-漁具 魚竿 海杆 釣魚竿 台釣竿 機竿供應
  下一篇:go 釣魚執法!全球最大兒童性虐網站背後老板竟是澳洲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