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5 返回首頁    go 鬥魚直播


鬥魚接連收到嗨氏和張大仙的法律禁令,背後指向的是什麼?

幾年前,在英雄聯盟主播身上發生的一些列事件正在王者榮耀主播身上再一次上演。

8月31日,王者榮耀知名主播嗨氏發了一條微博,大意是由於發燒,無法直播。

而在此之前的8月27日嗨氏剛剛宣布從虎牙跳槽鬥魚,緊隨其後的是虎牙針對嗨氏違約的一紙訴訟,8月28日廣州番禹法院宣布凍結嗨氏4970萬元資產,並且還禁止其在其它平台直播的權利。

根據鬥魚直播平台的信息顯示,其最後一次直播的時間定格為8月31日00:04分,也就是說,嗨氏已經連續5天沒有直播了,這在其成名之後,從未發生。

種種現象表明,嗨氏的停播是由於司法的介入導致,而並不是所謂的發燒。

就在嗨氏跳槽鬥魚事件被司法介入沒多久,另外一位知名的王者榮耀主播張大仙同樣收到了法院的禁令。

而在此之前,張大仙同樣是由企鵝電競跳槽至鬥魚,企鵝電競以違約為由發起訴訟,受理法院對張大仙本人發布禁播令,禁止張大仙在企鵝電競直播平台之外進行直播行為。同時,禁止鬥魚直播平台對張大仙直播視頻內容進行發布、推廣等行為。

與嗨氏以發燒為由停止直播不同的是,張大仙並未停止直播,其在微博發表聲明表示以將違約金200萬、附帶半年所得的薪資全部交付企鵝電競。

但是,多名律師表示,從法律角度看,法院做出的生效裁定在按照法律程度被撤銷前都是有效的,所以之前法院對他發布的禁播令,不會因為付了一定違約金就無效了,必須等待訴訟結束後的法院判決。而違反法院裁定,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對有相應行為的單位,也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從法律條款來看,鬥魚可能仍未擺脫違法行為。

遊戲直播這個產業,似乎正在成為訴訟的高發地帶,主播之間的互相跳槽正在急劇的破壞整個產業的生態。

實際上,如果熟悉遊戲直播產業的人會發現,嗨氏和張大仙被起訴的事件在遊戲直播發展的早期十分常見,而當時基本都集中在英雄聯盟這個項目。

比如,鬥魚起訴文森特的事件,當時文森特剛剛宣布加盟戰旗TV,此後法院就凍結了其1500萬元的資產。這件事情當時在網絡上曾發酵過一段時間。

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簡單來說就是文森特在與鬥魚的合同期內,跳槽到了戰旗TV,由此引發了鬥魚的訴訟,要求賠償,法院受理此案,並暫時凍結了文森特的資產。

根據相關的資料顯示,由於在合同當中明確規定違約金數額為1500萬元,而文森特的所有資產可能不足1500萬,所以基本上所有資產都算被凍結了。

關於這兩者的關於違約的故事不是筆者這一句話能說清楚的,涉及到很多事情,比如文森特說是鬥魚帶有欺騙性質的騙他簽下的合同,而鬥魚則公開否認。

再比如,鬥魚曾一口氣起訴10位主播,包括洞主、王者小弟、浪子彥、機智的蛋糕等知名主播。此後有貼吧網友曝出了幾張主播被起訴的裁定書,其中阿倪蛋糕店被凍結銀行存款1800萬,洞主被凍結銀行存款1800萬。

當我們再往前追溯,實際上,在電競圈這樣的跳槽違約事件並不僅限於遊戲直播領域,在電競俱樂部發展的早期,同樣比比皆是。

2011年初,一支富二代成立的雲南俱樂部DK私下挖角,給EHOME戰隊的兩名主力徐誌雷和周揚各塞了5萬元—這筆錢超過了兩個人過去一年獲得的獎金總和。頃刻間,這支幾天前還在一起吃慶功宴的王者之師土崩瓦解,EHOME戰隊很快不複存在。

可就在2015年,DK宣布解散的微博聲明在電競圈中擴散開來,其首席執行官Andy在聲明中闡述的解散原因有國內俱樂部和聯盟體係都不完整、電競圈拚錢挖角大環境畸形、少數俱樂部成員認為俱樂部管理不人性化、官方賽事對外援問題的不斷變卦等。

關於挖角、跳槽,直觀的是的確迅速的帶給了這些電競俱樂部成績、遊戲直播平台流量,但是同時也帶來了急劇升高的成本壓力。

比如電競俱樂部,DK可以用5萬元就挖來冠軍戰隊的隊員,但是Uzi2015年底從OMG轉會時,僅轉會費就達到了5000萬,年薪千萬。

而在遊戲直播領域,這個數據更是漲幅嚇人,2014年前WE戰隊的草莓退役,簽約戰旗TV,當時的價格是500萬元一年,但是這個價格已經引起了各方的震撼。

這個數據並未能保持多久,到了2015年1000萬、2000萬就已經成為了常態,而Miss從龍珠轉戰虎牙時,更是簽下了3年1億元的合約,PDD2016年加盟熊貓TV時據傳簽約價是每年4000萬元外加2%熊貓TV的股份。

遊戲直播平台為了快速發展而瘋狂的挖人的背景之下,最大的受益人很顯然的是這些主播,當各個遊戲直播都陷入虧損的泥沼時,這些主播卻一個個成為了年入千萬的富翁。

而很顯然的是,遊戲直播平台正在模仿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以虧損換取發展的速度,比如京東依舊在虧損,但這不妨礙其公司的價值。

但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話題是,遊戲直播平台這樣的虧損換發展的模式似乎看不到盡頭。

在這一次鬥魚瘋狂的挖王者榮耀的主播之前,實際上鬥魚已經依靠大筆的砸錢在遊戲直播領域成為了領頭羊的位置,其《英雄聯盟》、《DOTA2》等流量大戶的項目遙遙領先其它平台。

但是,伴隨著《王者榮耀》的出現,遊戲直播平台進行了重新的洗牌,虎牙由於早期的布局成為了最大的贏家,而企鵝電競由於背靠騰訊已經獨特的生態同樣開始崛起,鬥魚則在該項目上成為了落後的那一個。

原本直播平台的戰爭已經慢慢進入尾聲,但是好像隨著王者榮耀的走紅,開始進入新的戰爭階段,那麼按照這個趨勢下去,是不是以後隻要一款遊戲爆紅,那麼就得重新再來一次大規模的挖角、跳槽事件?

遊戲直播平台領先的壁壘似乎並不牢靠,現在落後的戰旗、熊貓等可能完全因為一款遊戲再次走到前麵。

虧損不可怕,可怕的是虧損之下,依舊不能保持第一的位置。

伴隨著這一次,法院對嗨氏、張大仙出具的遠比當初僅僅是凍結英雄聯盟那幾位主播嚴厲的禁播條令,看上去司法正在慢慢的完善整個產業的利益鏈條。

但是,司法向來都是最後的手段,是那一條底線,而不應該成為常態。對於整個直播行業來說,現在急需要的是行業的自我約束。

鬥魚當年是訴訟方,這一次是被訴方,角色的變換之下,實際上就是每一個直播平台就存在挖人和被挖兩種概率。

參考電競俱樂部這幾年的發展,我們發現電競俱樂部這幾年已經規範了很多,而這當中不可忽視的就是行業的自我約束起到了作用,ACE聯盟的存在已經是每一個電競戰隊都不可忽視的存在。

前段時間,Ti6冠軍戰隊Wings風波鬧得滿城風雨之時,ACE聯盟直接發出一封封的處罰公告Shadow、跳刀跳刀、ICEICE罰金一個月合同工資,禁止TI7後五場俱樂部賽事出場資格。而挖來了Faithbian和Y隊的Ehome被直接踢出聯盟。

ACE聯盟的做法是否正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正是ACE聯盟的存在迅速的將該事件平息下來,並且穩定了整個中國DOTA2的戰隊生態。

再看另外一種模式的生態,王者榮耀KPL的生態。在KPL的模式當中,它盡力的在模仿NBA的模式,包括職業選手的轉會、工資的設定都在一個組織下進行管理,一旦違規直接重罰。

而參考職業體育,比如足球的生態環境當中,俱樂部之間關於球員的轉會,一個先決條件是俱樂部應該首先對接俱樂部,而不是私下的去接觸球員本人。

一旦國際足聯發現俱樂部通過接觸球員本人促成轉會,那麼將會受到重罰。

在保護期內(合約簽訂之日未滿28歲的球員是3年,已滿28歲的球員是2年)違約或誘導違約的俱樂部,除支付賠償金外,還將受到體育處罰,即禁止其在4個月內參加任何官方比賽,情節嚴重者可禁賽6個月

在保護期內違約或誘導違約的俱樂部,除支付賠償金外,還將受到體育處罰。任何與無正當理由終止合同的職業球員簽約的俱樂部將被視為誘導職業球員違約。俱樂部將被懲罰在完整以及連續的兩個注冊期不能注冊任何國內或國際的新球員。俱樂部隻有在相關體育處罰在下一個注冊期開始前已經全部執行完畢的情況下,才能注冊國內或國際的新球員。

正是這樣的機構的存在,才使得行業相對的在一個穩定的規則下進行。

所以,筆者非常期待直播平台之間能夠組建這樣一個自我約束的組織,否則將永遠陷入挖人與被挖的泥沼,最終吃虧的是所有平台。

雖然,這樣的組織的建立將麵臨眾多的困難,但是如果有這樣一個組織來裁定平台之間的違規操作,那麼必然比通過司法的效率要高的多。

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甚至我們可以簡單想一下以下的處罰措施,如某平台私下接觸主播挖人,那麼:

1:所有其他平台和旗下主播在簽約時,簽下排他競業協議,即便要離開本平台,也不得加入那個亂挖人的平台。

2:所有平台與遊戲的擁有者或者賽事的擁有者談判,排除亂挖人的平台。

一切的一切,都應該指向,讓這個產業在一個健康的競爭狀態下成長,而不是無序。

最後更新:2017-10-19 02:07:24

  上一篇:go 鬥魚絕地求生主播糯米疑開掛被眾主播狂懟 究竟結局會逆轉嗎?
  下一篇:go 鬥魚微博刪除關於嗨氏來鬥魚的微博,並且針對嗨氏的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