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財經資訊
再融資縮水一半:僅38家券商有承銷進賬 中信2.29億收入最高
再融資新政對今年A股市場增發影響究竟有多大?
今日,在上海舉行2017陸家嘴論壇上,證監會副主席薑洋給出了最新數據,1-5月份上市公司再融資3701億元人民幣,顯著低於去年同期。
券商中國記者根據數據(截至6月20日),按發行日統計了一組對比數據:
1、2016年1-6月增發募集資金7727.93億元,而今年1-6月該數據僅為3642.02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了52.87%;
2、2016年1-6月增發的上市公司數量達365家,而今年僅為181家;
3、2016年1-6月券商增發承銷收入為36.45億元,而今年僅有21.72億元;
4、截至6月20日,已公告停止實施增發預案的上市公司共有184家,幾乎等同於去年全年發布增發停止實施公告的數量,去年全年有193家上市公司宣布停止實施增發預案。
增發規模縮水一半
再融資在經曆監管調控之後,募資規模較2016年已呈顯著縮減之勢,尤其是在今年2月份發布新規後,再融資募資規模呈逐月遞減的趨勢,6月份更是出現大幅下滑,目前僅有2筆增發。
按照發行日統計,截至6月20日,今年以來增發規模為3642.02億元,比去年1-6月增發發行規模7727.93億元,較少了52.87%。
從單月增發發行規模來看,2016年平均每月增發發行規模約為1506.99億元,2017年1月至5月的發行規模分別為1309.67億元、581.94億元、734.88億元、612.68億元、349.74億元。6月份至今,發行規模更驟減至53.1億元。
增發規模縮水,實施增發的上市公司也在大幅減少。從上述表格中不難看出,今年以來個月完成增發的上市公司呈逐月減少的態勢。據統計,截至6月20日,今年1月至6月增發數量分別為54筆、42筆、39筆、28筆、16筆、2筆。
“即使考慮到6月還有兩周額交易時間,但6月定增總量也難有較大突破。”某上市券商分析師表示,目前已經發審委通過或者證監會批準的項目數量達有72項。一般而言,目前定增流程已經進行到發審委審批或者證監會審批,則下半年有一定的可能性進行定增發行。
“預計下半年定增發行的規模約為 4981.6 億元,較去年大幅下滑。”長江證券分析師張宇生認為,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定增發行規模的收緊,將使市場的股票供給出現下降,由此所帶來的流動性衝擊也會相應減少。
當然,增發發行規模的縮水也導致了券商承銷收入的降低。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6月18日,券商增發承銷收入為21.72億元,比去年同期36.45億元減少了40%。
具體來看,今年以來在增發項目中取得收入的券商有38家,其中中信證券承銷收入最高,為2.29億元;緊隨其後的是國泰君安,增發項目承銷收入為1.89億元;中信建投增發項目承銷收入為1.75億元。此外,中金公司、海通證券、華泰聯合增發項目收入也超過了1億元。此外,國信證券、瑞銀證券、招商證券、中德證券和東方花旗證券增發承銷收入也在5000萬以上。
184家上市公司增發預案停止
今年增發發行規模從1月份1309.67億元,突然縮減至2月份581.94億元,不少市場人士將此指向再融資新規的出台。
今年2月17日,證監會發布修訂後的《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同時發布《發行監管問答——關於引導規範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監管要求》。
從修訂的內容來看,《實施細則》和《監管問答》對定增明確四大要求:
1、明確發行首日為定價基準日;
2、定增規模不得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份的20%;
3、兩次募集資金間隔不少於18個月;
4、公司進行非公開發行的不得有大額理財等資產。
“此次修訂將減少套利行為,將定價引導走向市場化,將引導市場更加看重個股成長性α和市場整體β研究,推動再融資市場回歸價值走向理性。”華泰證券金融行業分析師沈娟曾預計,修訂後未來三年期定增的發行價格將更貼近市場價格,盈利空間將被壓縮,未來三年期定增規模將較大縮水,同時對投資人項目篩選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政策對行業影響巨大而深遠,短期效果也極為明顯。以上市券商為例,2月17日再融資新規出台日晚間,興業證券即表示,因不滿足新規要求,決定終止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宜。
而這並非個例。據統計,截至6月20日,今年以來已公告停止實施增發預案的有184筆,其中有161筆發生在新規之後,占87.5%。而與去年相比,今年以來發布增發停止實施公告的數量也幾乎接近於去年全年。據統計,去年全年共有193家上市公司宣布停止實施增發預案,而1-6月發布停止實施增發預案的僅有37筆。
受新規影響,除了停止實施增發預案外,還有不少上市公司調整了增發預案內容。如國金證券, 5月8日接到公司控股股東長沙九芝堂(集團)有限公司之一致行動人湧金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通知,湧金投資於5月8日通過上交所集中競價交易係統從二級市場增持了公司股份436.75萬股。
今年3月14日,國金證券的定增方案獲證監會批複。這是再融資新規實行後首家定增獲批的券商,但定增規模已由150億縮水至48億,發行底價為14.3元/股。即便如此,國金證券的這一定增仍然麵臨著非常嚴重的價格倒掛,截至5月18日收盤,國金證券收報於11.63元/股,倒掛比例仍然高達23%。
有投行人士指出,以前非公開募集的資金都是企業用來造廠房流水線的,資金運用一般要3至5年,而現在上市公司進行非公開發行大多用來收購,資金運用周期很短,有些企業差不多一年搞一次增發,這一條主要是抑製企業過度融資。
據國信證券統計,2007年至今的十年間,共有1788家公司做了3407次增發,其中604家、719次增發符合間隔18個月的條件(在此不考慮前一次融資是IPO和配股的情況,所以實際數據會比本次測算還要稍大)。國信證券認為,此舉將限製增發規模增長的速度。
(原標題:再融資縮水一半,僅38家券商有承銷進賬,中信2.29億收入最高)
最後更新:2017-06-20 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