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
財經資訊
央行:把主動防範和化解係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2016年,世界經濟保持複蘇態勢,同時國際經濟政治社會領域“黑天鵝”事件頻現,民粹主義、逆全球化、貿易及投資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上升。中國經濟總體呈現出企穩回升態勢,尤其是第三季度以後經濟回升勢頭有所加快,但經濟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部分地區房價漲幅較大。麵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各地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推進改革,妥善應對挑戰。總體看,各地區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發展質量和效益有所提高。全年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生產總值加權平均增長率分別為7.6%、8.0%、8.2%和2.7%,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52.3%、20.6%、20.3%和6.8%,較2015年分別上升0.8個、0.3個、0.2個和下降1.3個百分點。中國人民銀行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尤其注重根據形勢變化把握好調控的節奏、力度和工具組合,加強預調微調,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進一步提高。各地區社會融資規模和貸款增長總體平穩,信貸投向結構持續優化,行業集中度下降,產能過剩行業貸款增速放緩,高耗能產業貸款占比繼續降低,對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薄弱環節和民生領域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東部地區經濟運行呈現穩中向好態勢,地區生產總值、投資和出口等指標占全國的份額有所提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步擴大,占全國比重持續保持在5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緩中趨穩,民間投資增速高於其他地區,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財政收入增速有所放緩,但仍明顯高於其他地區。工業經濟效益有所好轉,第三產業占比繼續提高,逐漸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主要動力。金融運行總體穩健。受傳統金融加速互聯網化和智能銀行布局等影響,東部地區銀行從業人員數量近年來首次出現下降。7月份以後,人民幣貸款增速企穩回升,全年貸款增長加快,貸款中長期化趨勢較為明顯。人民幣貸款利率平穩運行,執行貸款基準利率下浮的比例高於其他地區。銀行資產質量較為穩定,新增不良貸款大幅少增;地方法人銀行機構資本充足水平提高,但流動性相對趨緊、盈利能力有所下降。證券業、保險業較快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直接融資占比有所下降。
中部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有所加快,消費、第三產業增加值等指標增速領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1.5%,增速居各地區之首。固定資產投資總體放緩,但隨著經濟逐步企穩,二季度以後民間投資增速逐步回升,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高於其他地區。財政收支增速回落,收支差額有所擴大。工業增加值增速逐季回升,第三產業穩定較快發展,且增速領先於其他地區。金融業發展總體呈現加快趨勢,銀行業資產規模、存款、貸款等主要指標增速領先於其他地區。人民幣貸款利率水平繼續下行,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同比下降0.34個百分點。銀行業機構運營總體穩健,不良貸款率有所下降。社會融資規模增長較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積極推進,直接融資比重上升。保費收入增速提高,保費支出增速在各地區中處於領先位置,保險業對地方經濟發展保障作用進一步增強。
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在各地區中仍保持最快,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有所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領先其他地區,消費發展態勢良好。固定資產投資加快,基礎設施、先進製造業及高新技術領域投資增長較多,民間投資增速自二季度開始有所企穩。第三產業占比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工業企業效益好轉。銀行業金融機構繼續保持穩定擴張態勢,各項存款平穩增長,新增活期存款占比較高。在投資加快和住房貸款帶動下,中長期貸款增速有所提高,而短期貸款增速回落較大;涉農貸款增速高於其他地區,金融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力度不斷加大。人民幣貸款利率低位微升,小微企業、金融精準扶貧貸款利率降幅明顯。不良貸款率小幅上升,各省多措並舉加強不良資產處置,地方法人銀行機構盈利能力基本穩定,但流動性壓力有所上升。非金融企業股票融資在社會融資規模中占比上升,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融資支持作用進一步凸顯。保險普及率上升,但各省差異較大。
東北地區依托新一輪振興發展政策,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新動能正在逐步形成和壯大,但尚不能完全彌補傳統動能減弱的缺口,結構調整過程中的陣痛仍在持續。主要受產業結構較為單一、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以及占東北經濟體量重頭的遼寧省統計數據“去水分”等影響,東北地區主要經濟指標繼續運行在負值區間,消費增速穩中趨降,工業生產負增長,下半年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出現好轉跡象。財政收入止跌回升,財政支出增速加快。金融業發展總體有所放緩。各項存款增速回落,理財產品快速增長。有效信貸需求大幅放緩,中長期貸款增速較低,房地產貸款增速有所回落。銀行不良貸款率略有上升,地方法人銀行機構積極補充資本,風險抵禦能力有所增強。
2016年,各地區緊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初步成效,“互聯網+”等新經濟新動能快速發展。區域金融改革試點持續推進,四個自貿試驗區、五個國家級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在跨境人民幣業務、農村金融服務和對外經貿往來便利化等方麵開展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民營銀行布局加快,全年新批設12家民營銀行,實現各區域板塊全覆蓋。宏觀審慎評估有效落地,金融機構自我約束、穩健發展理念進一步增強。地方法人銀行機構快速發展,多元化擴張趨勢明顯,但資產業務趨於複雜,對批發性融資依賴度上升,負債穩定性有所降低。金融科技創新步伐加快,互聯網金融新業態快速發展,業務發展不斷規範。綠色金融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中國綠色債券發行量躍居全球第一。社會信用體係建設深入推進,支付結算環境持續優化,農村金融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2017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政放權和創新驅動戰略不斷深入實施, “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自由貿易區等國家戰略的加速布局,以及鼓勵東部率先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 推進西部大開發、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持續推進,將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潛力,激活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為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機遇。但也要看到,國際經濟環境依然複雜多變,全球經濟複蘇的可持續性仍待觀察,地緣政治衝突風險還在積累。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仍待強化,區域經濟走勢分化,經濟結構調整任重道遠。各地區將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大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振興實體經濟,實現轉型升級。各地區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突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2017年,各地區金融業將認真貫徹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落實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貨幣信貸適度增長和流動性基本穩定,為區域經濟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進一步優化增量、盤活存量,把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積極支持和配合“三去一降一補”工作,不斷改善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持續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把主動防範和化解係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動態排查風險隱患,著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附件:
1.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2.北京市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3.天津市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4.河北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5.山西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6.內蒙古自治區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7.遼寧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8.吉林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9.黑龍江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10.上海市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11.江蘇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12.浙江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13.安徽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14.福建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15.江西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16.山東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17.河南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18.湖北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19.湖南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20.廣東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21.廣西壯族自治區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22.海南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23.重慶市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24.四川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25.貴州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26.雲南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27.西藏自治區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28.陝西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29.甘肅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30.青海省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31.寧夏回族自治區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3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33.深圳市金融運行報告(2017).pdf
(原標題: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7))
最後更新:2017-08-05 08: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