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34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中國證券報:完善政策體係 激發資本“責任”

近年來,證監會建立健全了脫貧攻堅的責任體係、政策體係和評估體係,組織動員行業資源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通過不斷完善相關政策製度建設,激發資本“責任”,有效發揮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專家指出,應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機製,加大對口幫扶力度,提升資本市場對口幫扶精度,凝聚行業共識和行業力量,形成資本市場服務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完善履行社會責任政策體係

2016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助推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

2016年9月,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提出,要集聚證監會係統和資本市場主體的合力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支持貧困地區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支持和鼓勵上市公司、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履行扶貧社會責任,切實加強貧困地區投資者保護。為支持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幫助貧困群眾穩定脫貧,證監會對貧困地區企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新三板掛牌、發行債券、並購重組等開辟綠色通道。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資本市場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係最具活力和效率的組成部分,不僅要強調各類資源在實體經濟領域集聚、流轉和優化配置功能,也要發揮“雪中送炭”的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公平。通過加強政策引導,利用資本市場發行上市、並購重組等市場化機製,引導富裕地區的資金、人才、技術流向貧困地區,解決貧困地區普遍存在的“資本下不來、留不住、不活躍”等問題,提升貧困地區的“造血”能力。

“優先支持貧困地區的優質企業上市,有利於企業充實資本,提升盈利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同時,由於上市公司的示範效應,有利於為貧困地區引入市場化的經營理念,促進區域產業集群,對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擴大就業等也有直接的帶動作用。”接近證監會的人士透露,產業發展是脫貧之本,對貧困地區企業在首次公開發行、新三板掛牌、發行公司債券、並購重組時提出要加快審核,“即報即審、審過即發”。為強化東西部扶貧協作,推動產業層麵的合作,對於主動到貧困地區發展的企業,同樣予以政策支持,推動東部地區各類優質資源要素進入貧困地區。

該人士強調,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證監會不斷服務脫貧攻堅體係,從製度、機製建設上為資本市場服務脫貧攻堅奠定基礎,明確更具體的行動任務,賦予更光榮的社會責任。

受益於“綠色通道”,2016年西部地區和貧困地區申報企業優先審核,來自西藏和新疆的9家企業完成IPO,實現融資34.47億元,7家來自貧困地區的首發企業獲得優先審核,在確保條件標準不降低、程序環節不減少和企業質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優先首發上市。

此外,《綠色債券發行指引》和《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係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相繼發布,綠色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各項相關業務規範進一步細化,產品種類進一步豐富,證券公司服務綠色經濟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行業形象穩步提升。截至2016年底,共發行綠色公司債17隻,融資規模223億元。

增強貧困地區產業“造血”能力

除了不斷完善脫貧攻堅政策體係,證監會近年來還指導各行業協會成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把動員行業力量參與扶貧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引導行業經營機構和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優先支持貧困地區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資源,拓寬直接融資渠道,提高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不斷增強貧困地區產業“造血”能力。

證券公司方麵,2016年全年幫助貧困地區企業融資金額達446.57億元。其中,通過主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股票定向增發、並購重組3個項目,為貧困地區企業融資42.33億元;通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係統開展股權融資項目31個,為貧困地區企業融資34.33億元;通過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融資項目40個,融資49.75億元;為貧困地區企業發行資產管理計劃12個,融資33.96億元。

上市公司方麵,證監會積極創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製度,將扶貧工作納入信息披露範圍,引導上市公司主動加大扶貧力度。去年年底,滬深交易所發布通知,全麵細化了上市公司扶貧工作信息披露規則,要求上市公司充分披露扶貧工作概要、具體成果、後續計劃等內容,鼓勵上市公司結合自身生產經營情況開展產業扶貧。

目前,全國共有上市公司3000多家,涵蓋農業、製造業、建築業、批發零售、交通運輸、信息技術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上市公司履行作為公眾公司的社會責任,結合自身產業特點和優勢,對口幫扶貧困地區,有利於強化與貧困地區的資金對接、資源對接和人才對接,能夠顯著增強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2016年上市公司年報顯示,滬深兩市共57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扶貧工作信息。其中,滬市有36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精準扶貧信息,共計投入扶貧資金及物資折款166.57億元,幫助32.93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深市有21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扶貧工作信息,共計投入扶貧資金及物資折款44億元,幫助超過8.3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上市公司已經擺脫較為初級的‘輸血式’扶貧,越來越注重采取能夠發揮自身產業優勢的‘造血式’扶貧。”接近證監會的人士表示,上市公司的產業扶貧為貧困地區帶來了不少好處,一方麵促進農林業的自身發展,直接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另一方麵還帶動了農林業和其他產業(如旅遊、電商、科技等)的融合,推動了農林業的升級,幫助農業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從而幫助了更多貧困人口脫貧。

提升資本市場對口幫扶精度

證監會提出,2017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應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機製,加大對口幫扶力度,凝聚行業共識和行業力量,形成資本市場服務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一是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支持產業扶貧的精準度。支持證券公司到定點縣扶持一批企業走向資本市場,強化產業支撐;鼓勵受幫扶企業大力發展特色富民產業,促進特色富民產業集約化發展、規模化經營,努力實現向精深加工產品的轉換,提升富民能力和水平。

二是進一步落實市場主體幫扶責任的精準度。引導更多的上市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等市場主體發揮自身優勢,結對幫扶貧困縣,推動與定點扶貧縣結對共建,形成脫貧攻堅良好氛圍。

三是進一步增強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精準度。發揮期貨行業在穩定市場、抵禦風險、鞏固脫貧成效方麵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貧困地區的蘋果、茶油等特色農產品,積極開發小品種期貨,確保貧困地區群眾脫貧有保障。

四是進一步加強定點扶貧縣幹部培訓和交流。貧困縣基層幹部是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骨幹力量,也是當前最需要掌握政策、提升能力,加油鼓勁、擔當責任的群體。組織交易所、行業協會對定點縣的幹部開展資本市場知識培訓,提升他們運用市場化開展精準扶貧的能力。組織貧困縣幹部、扶貧企業代表、脫貧致富帶頭人到農業類上市公司參觀學習,提升他們發展扶貧產業的能力。

證監會強調,總之,要探索建立更加廣泛參與的扶貧工作機製,鼓勵和支持更多上市公司、行業機構履行扶貧社會責任,不斷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資本市場支撐。

(原標題:完善政策體係 激發資本“責任”)

最後更新:2017-08-11 08:54:38

  上一篇:go 甲醇價格繼續小漲 中長期依然麵臨壓力
  下一篇:go 涉嫌信披違規被立案稽查 爾康製藥麵臨暫停上市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