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20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科融環境連番亂象收監管層問詢函 高層被“辭職”?董事會鬧烏龍?

9月8日,科融環境披露一份《關於公司財務負責人、副總經理辭職的公告》,但並未激起波瀾。而在本周一,科融環境披露一則董事會臨時決議公告,引發市場關注。原來,雖然決議公告顯示“公司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審閱了會議議案”,但是公司監事會主席王豫剛直接嗆聲,“未收到本次董事會會議通知及有關預案,公告內容與事實不符”。而董事之一的鄭軍也委托王豫剛代為發聲,其公告稱,“召開臨時董事會需要提前3天通知董事,而今天我看到科融環境公告稱本人因工作原因沒有參加也未委托代理人參加會議表決,這違背了上市公司提前3天送達審議的原則,與上市公司章程不符”。這些聲明,除了讓上市公司頗為難堪外,還暴露出科融環境涉嫌違規信披的蹤跡。

在王豫剛發聲後,科融環境副董事長、財務負責人張永輝也發布聲明,表示自己屬於“被辭職”,未簽署過辭職報告。這份聲明,更將科融環境推至市場爭議的中心。

連番亂象後科融環境收問詢函

連番亂象,讓監管層也看不下去,發函問詢。而在本周四晚間,科融環境對此作出回複。

深交所要求科融環境對公司就《關於財務負責人、副總經理辭職的公告》中關於張永輝申請辭去副董事長、財務負責人的職務一事,說明公司上報文件是否真實有效,並補充說明張永輝是否自願辭職。

對此,科融環境回應,今年8月中下旬,張永輝向公司董事會提交親筆書寫並簽名的辭職申請,申請辭去公司的副董事長、財務負責人職務。由於當時公司未有新的財務負責人人選,經公司時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毛鳳麗女士和張永輝先生口頭溝通達成一致,上述辭職申請日期部分暫留白,待公司確定擬續聘新的財務負責人後,辭職申請即立刻生效。

2017年9月6日,公司董事會意向選聘新的財務負責人;2017年9月8日,公司就張永輝辭職一事在相關媒體上予以公告。

因此,科融環境認為,公司報備的文件是真實有效的,張永輝申請辭去公司副董事長、財務負責人的職務是真實自願的。

而這場鬧出烏龍的臨時董事會,也備受質疑。因此,深交所要求科融環境提供相應證據,並補充說明董事會決議是否有效及相關表述是否準確。

科融環境表示,9月8日,公司將召開第三屆董事會第四十一次(臨時)會議一事以郵件形式通知全體董事等相關人員,議案內容為“關於聘任財務負責人的議案”。因為工作疏忽,上述議案漏發給了公司監事,且公告中誤將發出通知日期寫成9月7日。由於前述疏漏,導致公司監事未能收到議案(根據公司章程,上述董事會議案無需監事審閱通過)、公司未滿三日即召開董事會會議。

此外,對於媒體提到的科融環境董秘孫成宇無法參與信批方麵的工作的事項,科融環境稱,在當時公司證券事務代表由於個人私事,在經過了董秘的同意後,便將UKEY和密鑰交給了公司董事長,因此,在9月6日至9月12日期間,公司的信批由董事長最終審核。公司董事會秘書孫成宇能夠切實履行相應的職責,董事會工作部相關人員一直配合董事會秘書的工作。

“豐利係”入主後高管變動頻繁

諸多蹊蹺,令人尋味。科融環境的9位董事裏有6位出席這次董事會臨時會議,表決情況為:5票同意,0票反對,1票棄權。獨立董事廖良漢因會議通知時間太短,無法對會議議案相關事項進行考察和核實,對本次會議議案投“棄權”票。

未出席會議的董事為張永輝、劉彬和鄭軍,公告顯示,上述三人因工作原因未出席本次會議, 也未委托其他董事代為表決。但鄭軍在聲明中不僅表示未被通知,還補投“反對”票。

公開資料顯示,王豫剛、鄭軍、張永輝三人屬“豐利係”,而同為豐利係的前董事長毛鳳麗和郭接見則投出同意票。因此,上述表決情況表現出“豐利係”之間意見相左。

據了解,去年6月22日,科融環境控股股東傑能科技的股東王文舉、賈紅生、侯國富、袁邦銀、任國宏、吳永勝等37名自然人分別與天津豐利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協議約定,上述37名自然人股東分別將所持傑能科技股權部分或全部轉讓給天津豐利。每股受讓價格為92.4元(稅後),交易總價為8.5億元(稅後)。交易完成後,天津豐利持有傑能科技91.96%股份,通過傑能科技間接持有科融環境2.1億股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9.46%,間接控製上市公司。原37名自然人股東中,僅有董事長賈紅生留有5.18%股份,兩名副總經理劉彬、謝偉分別留下有0.68%和2.18%股份。此次變更後,毛鳳麗成為科融環境實際控製人。而在“豐利係”入主後,科融環境出現“辭職潮”。去年7月,公司副董事長裴萬柱等7名高層集體辭職;8月6日,董事長賈紅生因個人工作原因遞交辭呈;10月14日,公司又收到獨立董事耿成軒、林愛梅、趙春祥的書麵辭呈;10月17日,科融環境公告稱,總經理李貴蓉和副總經理、財務總監彭育蓉因“公司管理需要”,被雙雙免職。

今年8月底,毛鳳麗因個人原因辭去董事長、總經理職位,但仍在公司擔任董事職務,仍為科融環境實控人。

賣房撐起半年報淨利潤數據

頻頻的人事變動,也讓不少投資者擔心高層會把精力更多用於人事鬥爭上,而並非發展業務。

今年8月中旬,科融環境交出了今年上半年的成績單。雖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數據喜人,但是仍引發市場擔憂。半年報顯示,科融環境2017年1-6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530.54萬元,同比增長108.03%。

淨利潤翻倍的表象背後,卻是營業收入下滑。今年上半年科融環境實現營業收入3.43億元,同比下降25.32%。對此,科融環境表示主要是鍋爐業務訂單下降所致。

具體來看,公司潔淨燃燒及鍋爐節能提效業務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9.74%,毛利率同比下降5.70%;煙氣治理業務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1.94%,毛利率同比下降1.42%;水處理業務營業收入同比上升23.30%,毛利率同比下降15.95%。而垃圾發電業務,科融環境未給出營收、毛利率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或減少數據。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讓公司實現淨利潤翻倍的原因,竟是賣房!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營業外收入為3044.49萬元,占利潤總額的94.72%,主要為公司本年處置房產所致。

半年報顯示,科融環境分別於2月10日和3月22日出售兩套房產,交易價格分別為1183萬元和6000萬元。

而科融環境今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僅有46.84萬元,和去年同期249.52萬元相比,整整下滑了81.23%!

兜底增持賬麵浮虧40萬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科融環境因鼓勵員工兜底增持獲得市場關注。披露公告當日,科融環境股價高開高走,全天漲逾8%。根據相關公告顯示,7月24日至7月26日期間,科融環境及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員工中共有47位員工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公司股票,累計增持股票48.51萬股,增持均價約為7.61元/股,增持總金額約為369.20萬元。

如果按照昨日收盤價6.78元/股算,這47位員工的持股賬麵已浮虧40多萬元。

而科融環境的控股股東徐州豐利於7月19日因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有充分的信心及對公司價值的充分認可,為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增強投資者信心,保護公司股東尤其是廣大中小股東的利益,使用自有資金增持28萬股,成交均價7.139元/股。上述股份也虧損逾10萬元。

(原標題:科融環境連番亂象收監管層問詢函)

最後更新:2017-09-17 06:48:07

  上一篇:go 幾家歡喜幾家憂 A股那些事兒之中報業績大揭秘
  下一篇:go 科融環境連番亂象收監管層問詢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