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
財經資訊
支付寶賬戶連續12個月未登錄將被注銷!互聯網企業密集修訂隱私條款
互聯網對個人隱私的泄露問題讓不少人困擾,在漫長的互聯網生涯中,很多小夥伴自己都不記得自己到底有注冊過、使用過多少互聯網平台,從最初的電子郵箱到如今的手機號碼甚至身份證號碼,各種一時興起的注冊讓你的個人信息流出了多少在網絡,而這之前,你知道自己很難刪除掉這些個人信息嗎?
互聯網企業密集修訂隱私條款
很多人在注冊微信、微博、淘寶用戶時,都點擊“同意”隱私條款,但對具體內容可能並不了解。為落實網絡安全法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要求,四部門組成的專家工作組昨天結束對首批10款網絡產品和服務的隱私條款評審,規範其收集、保存、使用、轉讓用戶個人信息的行為。首批被評審的網絡產品和服務為:京東商城、航旅縱橫、滴滴出行、攜程網、淘寶、高德地圖、新浪微博、支付寶、騰訊微信、百度地圖。
6月15日,攜程網發布新的《隱私政策》,其餘7款均在四部門7月26日宣布聯合開展隱私條款專項工作後更新。其中,高德地圖在專項工作兩天後,即於7月28日就發布了隱私權政策調整公告。航旅縱橫8月17日發布了《隱私聲明》,注明同日生效;京東的《隱私政策》8月20日更新,8月27日生效。支付寶的《隱私權政策》則是8月23日發布,將於一個月後生效。
已經有不少的網友注意到,較此前版本,不少產品的隱私條款內容均有所增加。比如,淘寶原本隱私條款全文僅有5371字,新版的則有10409字,百度地圖從用戶服務條款中獨立出來的隱私政策,全文也有9522字。為了方便用戶閱讀,絕大多數產品采用加粗或加下畫線的形式標出了與用戶權益相關的重要條款。
從應用權限的獲取到個人隱私的注銷,本次改動涉及互聯網企業及用戶之廣,引發了不少討論,一些明星企業的變化更成為討論的焦點。
提供注銷賬戶功能:用戶可刪除個人信息
在各款產品的新版隱私條款中,用戶被賦予的權利不但更為明確,而且有所增加。大體而言,用戶的權利包括訪問權、更正權、刪除權和注銷權等。
京東,給用戶30日注銷後悔期:最新版《京東隱私政策》將於2017年8月27日起生效。主要調整如下——
1、明確了京東的產品與/或服務收集、使用及共享個人信息的類型方式和用途;
2、以增強告知或即時提示的方式在收集、使用及共享個人信息時給予用戶明示選擇權,並在產品設置中允許用戶即時撤銷授權;
3、明確了用戶查詢、更正和刪除其個人信息的方式;
4、增加了用戶賬戶的鎖定/解鎖和注銷功能,並提供給用戶了30日注銷後悔期。
支付寶,連續12個月未登錄賬號將被注銷:支付寶也於8月23日發布了《變更支付寶服務協議的公告》,將《支付寶服務協議》的附屬協議《螞蟻金服隱私權政策》更名為《支付寶隱私權政策》,並對相應內容進行了修訂——
1、明確了支付寶的產品與/或服務收集、使用及共享個人信息的類型方式和用途;
2、以增強告知或即時提示的方式在收集、使用及共享個人信息時給予用戶明示選擇權。
值得注意的是,除攜程網、微信、新浪微博外的其餘幾款產品均在隱私條款中,為用戶提供了注銷賬戶的權利,並詳細提供了注銷的步驟。有媒體記者注意到,微信近日其實已經在安全中心裏上線了注銷功能,但相關隱私條款暫未更新。
在賬戶被刪除或注銷後,有的產品進一步說明了對個人信息的存儲期限。航旅縱橫稱,在注銷賬戶或提出刪除要求後,會對用戶的信息進行刪除。滴滴表示,將按法律法規的最短期限保留現有個人信息,並且不會進行商業化使用,超出保存期限,將對其進行匿名化處理。高德地圖和京東則明確指出了保存期限,前者稱將在36個月內繼續保存;後者則稱根據法律法規規定,相關交易記錄可能保存5年甚至更長時間。
明確告知用戶隱私及權限調用情況
應用軟件隨意調用和收集用戶隱私也是飽受爭議的事情,而隨著這次隱私條款大調整,這些情況都有可能得到改變——
以百度地圖為例,在“如何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上,新版本明確告知用戶使用個人信息的不同場景。當通過百度地圖使用團購、酒旅、票務服務等第三方服務時,百度地圖可間接獲得用戶的敏感信息,比如用戶的訂單、身份和設備信息,以及交易狀態和聯係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滴滴會調用的iOS係統權限有9項,包括位置、通訊錄、照片、麥克風等。其中獲取麥克風是滴滴的核心業務功能,為了在語音叫車或緊急情況下錄音取證,用戶首次進入APP時會看到該彈窗,也可選擇不授權。
而滴滴會調用的A ndroid權限有13項,包括短信、撥打電話、獲取手機拓展SD卡等。其中讀取短信是為了登錄賬號時自動獲取驗證碼。這一權限的開啟不會事先詢問用戶。
歡欣鼓舞的網友
想刪除個人信息而不得的網友以及不經意間被軟件要走各種權限的鬱悶,都讓人對過往的互聯網體驗頗有微詞,而隨著本次隱私政策的調整,網友大多非常興奮——
好吧,看上去寶寶們對支付寶以前不讓銷戶的事情有些耿耿於懷了……
寫在最後:刪除個人信息也是一種權利
事實上,個人信息刪除的權利不僅僅是我國互聯網討論的話題,國外同樣有著類似的唿聲。前不久數據保護法案被提交至英國國會,該提案的目的是給公民更多掌握自己數據的權力,同時限製企業從用戶身上獲取和在用戶身上使用數據的權力,這項提案的核心內容就包括了——
允許人們擁有在網絡上“被遺忘的權利”
個人用戶可以要求媒體平台刪除他們小時候發布的信息
人們必須對線上個人信息采集給出明確的同意
人們可以要求企業刪除他們已經獲取的個人數據
將人們要求組織披露他們收集的個人信息的流程變得更容易和免費
允許設立刑法條例遏製公司從匿名數據中鎖定具體個人
個人數據的定義將被延伸至網絡cookies和IP地址
小夥伴們,想要刪除自己個人信息的話,注意各家的執行時間和具體修改條款哦!
最後更新:2017-08-26 22: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