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8
財經資訊
央行貨政司副司長李斌:M2增速放緩總體上是良性變化
央行公布的金融數據顯示,過去的5、6兩月,M2(廣義貨幣)增速已經連續兩個月在10%以下個位數運行。5月M2增速創曆史新低,同比增長9.6%; 6月M2再創新低,同比增長9.4%。
“M2對應著金融機構內部去杠杆的過程,如果M2增速慢,同時經濟又能保持中高速增長,貸款、社會融資規模保持中高速增長,那麼總體上是良性變化,有利於降低全社會的杠杆率。”7月25日,央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李斌在“財富管理與發展論壇”上指出。
李斌指出,從貨幣創造角度看,目前信用貨幣主要是現金+存款,主要創造渠道包括,貸款、外匯占款、商業銀行購買非銀行發行的債券以及不規範的同業業務等。
“但我們發現,過去一段時間,貨幣創造渠道在發生變化。前些年貨幣創造渠道主要是貸款和外匯占款。隻要準確預測貸款和外匯占款就能較為準確的預測M2。但從2002年開始,國際收支逐漸平衡,外匯占款對貨幣創造的影響下降。其他例如同業等渠道對貨幣創造的影響加強。2013年上半年,通過同業渠道創造的貨幣約占新增貨幣20%。”李斌說。
這一變化背後是中國金融結構的改變。李斌認為,2015年、2016年之後,同業科目創造貨幣的比重減少,但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債券、股權以及其他投資創造的貨幣增長。2016年,商業銀行通過債券投資、股權投資以及其他投資等科目創造的貨幣超過貸款創造的貨幣,成為貨幣創造最主要的渠道。股權投資、債權投資在商業銀行表內,但與商業銀行表外、同業業務、影子銀行高度關聯在一起。當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開始實施,監管政策逐步加強,商業銀行主動加強內部杠杆管理,控製杠杆過快上升,控製表外影子銀行發展,所以M2增速發生了顯著下降。
李斌指出,M2增速下降背後反映了商業銀行債券投資、股權投資科目的快速收縮。但與此同時,貸款、社會融資總量仍然保持較快增長,可以看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依然穩固。
不過,由於同業的變化、債券、股權投資的變化,金融創新的變化,M2可控性、可測性與實體經濟關聯性下降,對央行而言是一個挑戰。
廣義貨幣M2已經不能反映“錢”的全部規模。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浙商銀行發布《錢去哪兒了:大資管框架下的資金流向和機製》,2009年,中國信用總量還隻有M2的88%,而到了2016年,信用總量已經相當於M2的1.2倍。換言之,有20%的“錢”不在M2的統計範圍內。
李斌指出,央行近年來,特別是在金融危機後,根據金融創新發展變化,提出了社會融資規模的概念,用社會融資規模來衡量金融部門對實體經濟部門的融資總量。這個指標已經成為貨幣政策重要指標。同時李斌表示,構建新的能夠更全麵、準確衡量全社會信用的指標也很有價值。
最後更新:2017-07-27 09: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