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83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媒體稱京東金融洽購A股上市券商第一創業24%的股份

媒體稱,京東金融洽購A股上市券商第一創業24%的股份,作價約15億美元。第一創業直線拉升,一度漲約9%。隨後,第一創業回應被京東收購傳言,稱沒有這方麵信息。

【相關報道】

第一創業上市後遭遇業績“變臉” 千億市值縮水約6成

第一創業證券8月26日發布了2017年中報,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72億元,同比增長5.1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89億元,同比下降17.97%。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在A股各上市券商中,中信證券以186.94億元的營收穩居第一,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緊隨其後,均破百億;太平洋證券則以3.74億元的營收墊底。

業績上市以來持續“變臉”

在淨利潤方麵,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名列前三甲,分別為49.27億元、47.56億元、43.01億元。在A股29家上市券商中,第一創業的淨利超過太平洋證券和中原證券。2017年半年報顯示,第一創業上半年淨利潤為1.89億元;太平洋證券虧損1.23億元,上半年同比下降184.21%;中原證券上半年淨利為1.33億元。

年報顯示,第一創業2016年實現營收20.28億元,同比下降32.64%;實現淨利潤5.62億元,同比下降44.99%。而公司在2016年5月11日上市之前的三年業績表現均非常亮眼。招股書顯示,2013-2015年第一創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約10.3億元、18.6億元和30.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63億元、5.08億元和10.2億元。也就是說,公司上市後即遭遇業績“變臉”。

針對業績持續下滑問題,中國網財經記者連線了第一創業證券投資者熱線,工作人員表示,這與券商屬於周期性行業是有關係的,業績與牛市時期是有差距的。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公司一切經營正常。

根據證券業協會發布的證券公司經營數據顯示, 2017年上半年, 129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36.96億元,同比下降8.52%;當期實現淨利潤552.58億元,同比下降11.55%。而2016年129家證券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279.94億元,同比下降42.97%;實現淨利潤1234.45億元,同比下降49.57%。

“固收+”模式提升資管收入占比

半年報顯示,2017上半年,第一創業資產管理業務收入為3.27億元,占營業收入比37.53%,是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其次為證券經紀及信用業務,為2.47億元,占比28.30%。

安信證券發布的相關研報中指出,第一創業資產管理類業務是公司差異化競爭能力的體現,上半年資管收入增長主要得益於控股子公司創金合信基金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大幅提升。創金合信基金上半年末公募基金及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規模3312億元,同比增長46倍,當期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同比增長11倍。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統計,2017年二季度創金合信位列基金管理公司專戶管理資產月均規模排名第一。

民生證券認為,2017年上半年,第一創業營業支出同比增長26.14%,其中業務及管理費用同比增加了37.43%,導致淨利潤同比下滑。此外,第一創業固收業務繼續保持行業優勢地位,實現營收約7515萬元。“固收+”資管模式取得良好業績。截至至報告期末,資管收入占比從上年同期的34.62%提升至37.53%,高於經紀業務9.23個百分點。

近千億到382億市值泡沫破裂

公開數據顯示,第一創業上市之初股價一路高歌勐進,在2016年11月14日達到45.48元/股。據數據,第一創業彼時市盈率達170.09倍,總市值近千億,直逼申萬宏源、招商證券等大型券商。截至9月8日收盤,第一創業總市值為382億元,與股價巔峰時期相比,市值縮水約6成。

第一創業總市值數據來源

可以發現,自去年11月14日達到巔峰之後,第一創業的股價便開始走低。今年5月8日,第一創業發布公告,稱公司36名股東所持有的9.8億股首發限售股即將解禁,並於5月11日上市流通。從5月11日起,第一創業連續三個交易日一字跌停。

縱然股價回落,第一創業的市盈率卻依然十分任性的懸掛在100倍上方,截至9月8日收盤,第一創業的市值排在22位,而市值排在其後的東吳證券、東北證券、山西證券、國金證券等今年上半年業績表現均優於第一創業。

第一創業市盈率數據來源

此外,據此前證監會公布的證券公司評級分類結果,今年評級為A、AA級的共有40家。第一創業繼續維持BBB級,綜合排名在40以外。(來源:中國網)

最後更新:2017-09-15 14:17:39

  上一篇:go 陳剛:高標準高質量做好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
  下一篇:go 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