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55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強化匯率預期管理仍不可掉以輕心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29日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6293,較上一交易日再上行60個基點,這是繼28日人民幣中間價大漲226個基點之後,人民幣中間價再次上行,創下了自2016年8月19日以來的最高。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收盤價衝破6.60關口,漲至6.5975的水平。

引發本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漲的直接因素是美元指數的走弱。美聯儲主席耶倫上周表示,應當溫和調整金融監管政策,但並未提及加息等貨幣政策。此後美元指數一路下行,目前已經跌至92下方,為近15個月新低。受美元指數下行影響,人民幣中間價走強。

不過,本周人民幣的走強並不隻是短期因素作用下的曇花一現,實際上,其近兩日走勢正是今年6月以來人民幣匯率“勢如破竹”漲勢的縮影。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值了4.35%。這輪上漲背後有多個力量的推動,包括中國宏觀經濟基本麵的支撐、美元指數的持續走弱,以及貨幣當局在引導市場預期方麵所做出的嚐試。

在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製中引入“逆周期因子”,被認為是貨幣當局為引導人民幣市場預期而采取的重要舉措,也是助推此輪較長周期的人民幣匯率上漲的重要力量。“逆周期因子”在今年5月底推出,彼時,國際市場美元指數持續走弱,但是國內匯市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持續在中間價弱側波動,可見,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並未隨著美元的走弱而同步走強,而“逆周期因子”的推出正是為了矯正這種非理性預期。事實證明,該舉措確實向市場釋放出了貨幣當局強烈的維穩人民幣匯率的信號,市場預期也自那時候起逐步扭轉。在美元持續走弱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走強順理成章。

實際上,2015年“811”匯改以來,國內外匯市場上持續形成的人民幣貶值預期一直未能徹底消散。就在今年上半年,大多數市場人士對這種預期是否能夠徹底被扭轉仍抱不確定態度。近一兩個月,人民幣匯率的走強、銀行結售匯數據以及外匯儲備數據的向好等從多個側麵證實,市場主體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正在發生明顯的變化。2017年7月,銀行結售匯逆差155億美元,環比下降26%;7月,遠期結售匯簽約順差26億美元,連續第4個月保持順差;截至7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已連續6個月上升,達到30807億美元。

此輪人民幣匯率走強超出了很多業內人士的預期,而人民幣匯率的屢創新高給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不過,長期來看,這種超預期的走強能否持續尚存變數。此輪人民幣升值主要源於美元的走弱,而美元的走弱與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存在一定關係。有分析指出,若美國總統特朗普所承諾的全麵刺激的財政政策正式施行並發揮作用,美元會有溫和上漲的可能性,而這或對人民幣形成下行壓力。與此同時,隨著美聯儲縮表和加息的進程以及全球貨幣政策的正常化進程,中外利差可能會收窄,這或對跨境資本流動和人民幣匯率產生影響。正如知名外匯問題專家韓會師所言,從年初以來持續逆差的結售匯格局看,貶值預期隻是大幅度淡化,但升值預期並未主導市場。

多個因素仍可能成為左右後期市場走勢的“X”因素,因此,加強匯率預期管理仍是今年完善匯率形成機製的核心,對此不可掉以輕心。實際上,現階段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並非單純的“去貶值化”,而重在增加匯率的波動和彈性,隻有讓市場看到人民幣匯率能夠參照“一籃子貨幣”有章法地上下波動,匯率政策可信度才會提高,非理性的預期自然也會被打掉。屆時,即使受到外部因素影響,一段時間內人民幣出現下跌波動,也不會演變成恐慌性預期。

(原標題:強化匯率預期管理仍不可掉以輕心)

最後更新:2017-08-30 00:47:17

  上一篇:go 網絡安全標準正在製定 手機安全行業或迎千億風口
  下一篇:go 倫銅漲向三年高位 得益於庫存和美元雙雙走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