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90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今年前七個月定增融資規模7183億元 同比下降28.36%

今年2月份的再融資新規及5月份的減持新規,讓此前快速膨脹的定增市場受到限製。數據顯示,今年前七個月,定增融資規模7183億元,同比下降28.36%;定增項目整體收益相對之前高位下滑約九成。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陸續有約100家私募退出定增市場,前七個月的產品發行量也減少了近千隻。

萬億定增市場縮水近三成

多年來,定增一直是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最重要渠道。從2012年開始,定增募集資金規模占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總規模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以上。根據江蘇匯鴻匯升投資的統計,2014年至2016年期間,定增規模快速擴張,年增速分別為93%、77%和38%。經過幾年的高速增長,定增規模在2016年達到了1.69萬億的曆史最高點,占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總規模的比重高達80%。

麵對快速膨脹的定增市場,監管層出台多項政策以保障市場的穩定。今年2月的定增發行新規和5月的減持新規更是從上市公司發行和投資者減持兩個源頭著手引導定增市場適度擴張和理性投資。新規後的幾個月時間,定增規模受到影響,截至7月底,規模縮水至718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0025.9億元規模下降了三成,占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總規模的比重隨之下滑至75%。

北京某百億私募定增投資經理表示,新規出來以後,也出現過一些不錯的項目,折價卻很大。說明定增市場的參與熱度降低。同時,投行方麵也反饋項目發行不再像以前那麼容易。“過去發一單定增項目,有幾十人來報價,現在報價人數很多,也很少人會溢價拿項目。”

銀葉投資權益投資副總監秦懷寶表示明顯感覺到定增市場整體趨冷。“定增市場現在比較低迷,5月份以後比之前3個月的發行規模更低,隻有四五百億的樣子,相比去年的數據落差非常大。”上海一位私募投資經理則直言,預計定增市場規模會大幅萎縮,從萬億級別降到兩三千億,從以前再融資項目最大的市場變為一個比較小的市場。

收益大幅下滑 上百家私募撤離定增市場

事實上,定增規模不僅受限於政策的趨嚴,更是由於定增市場收益的大幅下滑。上述百億私募人士表示,2015年至今,定增投資缺乏賺錢效應。數據表明,非競價類定增的平均收益從2014年的145%急速下滑至目前的15%,下降幅度近9成。與此同時,競價類的定增收益從2014年的90.7%下降至今年的1.5%,下降幅度達到98%。

對此,江蘇匯鴻匯升投資表示,2014年是定增投資大年,定增市場處發展初期,折扣較高,並且大盤處於一個絕對低位。一年後解禁適逢五千多點大牛市,定增享受了大盤趨勢性上漲帶來的超高行情收益;隨後的2015年和2016年,大量資金湧入定增市場,使得定增項目折扣大幅收窄,加之股市2015年6月以後經曆了多次極端行情,大盤進入一路下跌的震蕩趨勢,定增投資收益率迅速大幅回落至10%以內。

同樣受製於折扣收窄以及整體市場行情走弱,參與定增的私募機構所獲得的收益甚微。2015年和2016年,參與定增的私募的加權收益率為5%和3%,2016年有過半數私募的定增投資出現了虧損,近三成私募定增投資虧損幅度超過了10%。

今年以來,市場雖然呈現震蕩上行的趨勢,但前7個月私募參與定增的加權收益率卻繼續下跌,目前僅有2%左右。而此前私募參與定增市場投資的收益率曾一度高達92%。

私募參與定增的熱情大幅下滑,不少私募快速撤離,轉戰二級市場。據獲得的有效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僅有62家私募參與定增,規模為279億元;而去年參與定增的私募機構數量為163家,規模達到1305億元。據朝陽永續數據統計,今年前7個月,定增發行數量僅有321隻,同比去年的1315隻減少了將近一千隻。

相關閱讀

小資金抽身觀望大資金艱難轉型定增市場回歸價值投資

中國基金報記者趙婷房佩燕吳君

定增市場出現萎縮,各路參與者的狀態也在發生變化。記者采訪北上廣深多家私募基金了解到,定增項目價格上演一九分化格局,短線套利機構逐漸被淘汰。

回歸價值投資

記者了解到,現階段私募參與定增主要呈現兩種狀態:小資金在觀望,大資金則在多方尋求轉型。

在定增市場整體萎縮的環境下,定增項目和參與的機構開始分化,好公司價格溢價,差公司無人問津。一些機構被淘汰,留下來的參與者更看重基本麵,回歸價值投資參與定增。

江蘇匯鴻升總經理王勝華表示,定增市場在新規發布後熱度減弱,報價資金明顯減少。未來定增市場將回歸長期價值投資而非短期投資套利的定位,理性價值投資者會留在這裏。

前海梧桐並購定增基金總經理杜朋分析,很多私募退出了定增投資,原因有兩點,一是定增退出的期限加長,追求短期收益的資金退出;二是折價越來越少,以折價判斷項目的投資邏輯被打破,這部分資金也退出了。“依靠價值投資來判斷項目、判斷股票價格的思維也在確立,這也是監管機構引導投資者向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目的。”杜朋說。

銀葉投資秦懷寶也持類似觀點,他表示,中小創跌下來之後,博短線的或投機的機構少了,留下來的更多的是看中上市公司基本麵,本著價值投資的理念參與定增的機構。

“有項目我們還是會看,但要謹慎得多。現階段參與定增看的是企業成長的價值,而非波動的價格。如果公司足夠好,折扣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秦懷寶說。

對於定增項目的分化,北京一位私募投資總監表示,新規剛出來時,有過明顯的供需失衡,但現已慢慢恢複,優秀項目仍然會受到資金的追捧。

秦懷寶強調,定增市場這種一九分化格局上還會保持一段時間。

私募大多“隻看不出手”

談到定增,大多私募基金給出的關鍵詞是“謹慎”,反映到行動上就是是“隻看不出手”。不少私募稱有定增項目還會看,但從減持新規出台後,並未再拿新項目。

王勝華表示,對於新規後的定增市場,現階段仍然保持謹慎。一方麵,在存量定增項目發完之後,不確定市場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另一方麵,當前市場輪動較快,且持續波動震蕩,行情特征不明朗,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選擇行業板塊與定增標的的難度。

但這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棄定增市場。王勝華表示,目前仍然保持對定增市場的關注,對定增市場出現的變化也在進行跟蹤分析,保持對定增項目的儲備,以便在定增市場出現明顯機會時,能夠迅速布局。

滬上某中型私募基金投資經理表示,新規後沒有再拿新項目,但還在關注定增,如果發定增的上市公司較好,會主要在二級市場上關注。在他看來,新規之後的定增市場對上市公司也進行了自動篩選,現在還能發定增的上市公司資質基本都在中等以上。

北京某百億私募定增投資經理稱,作為參與機構,考慮到鎖定兩年的期限,選擇標的必須非常慎重。衡量標的的重要指標就是拿兩年會不會虧。該投資經理直言,現在的定增市場更加考驗參與者的定價能力。他們公司今年在定增業務上沒有拿到新資金,存量資金做得比較謹慎,投出去的並不多。

不過,也有參與者大膽出手。杜朋就透露最近完成了幾個定增項目的投資,主要是看中了上市公司的長期發展。投資的項目折價率有高有低,很多項目的折價率都低於7%,少量項目折價率較高,達到15%,平均在10%以內,和業內近半年的平均折價率差不多。

多角度開發掘金新領域

在以往的操作模式中,私募往往將定增視為一個套利策略,利用市場信息不對稱、一二級市場股票價差、和上市公司的關係等套利,因此也出現了一些以參與定增項目為主業的大型私募基金。

其實,將定增作為投資策略之一的私募大多相對從容,未投的資金轉向其他領域,已投的項目不能退出就展期,此前大多產品采取“2+1”或“3+1”模式,已預留了空間。

但套利空間被壓縮,定增投入較大的機構也在尋求轉向。但這些以定增為主要業務的私募抽身並不容易。北京某中型私募總經理表示,最近沒有再參與定增,已經轉向股權市場。因為股權的估值較低,參與的項目也比較多

據了解,有北京以定增為特長的私募基金將旗下的產品清盤掉了幾個,轉去做影視基金。而華東幾家主做定增且資金量較大的機構,有些選擇配置可轉債、私募EB,有些選擇尋找股權投資的機會。

“定增項目屬於一級半市場,如果轉到二級市場搏殺,團隊並無優勢,而可轉債這些品種的容量也有限,轉型並非易事。”有私募業內人士表示。

相關閱讀

定增市場走向理性,長期資金成主力

中國基金報記者吳君趙婷房佩燕

新規出台,定增市場逐漸冷靜下來。私募人士認為,定增市場正逐步走向理性,給真正專注定增策略的機構帶來機會。

隨著定增市場規模的收縮,參與的投資者結構也將發生深層次變化,短期套利資金逐步退出,著眼於價值投資、長期持有的資金將成為主力。此外,私募認為近日並購重組、國企改革再度活躍,對定增市場有積極影響。

定增市場趨於理性 並購重組活躍釋放積極信號

“定增市場正在經曆一個回歸理性的過程,一些以投機為導向的短期熱錢逐步退場。過去兩年,定增市場的膨脹伴生了定增折價率持續走低、項目質量參差不齊、解禁壓力增大等問題。這次監管層對定增節奏的調整抑製了投資人追求短期暴利的衝動,提高了定增項目的絕對收益,更保障了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這種融資方式的可持續性。”長富匯銀資本市場事業部董事總經理曾晚晴告訴記者。

曾晚晴表示,不可否認,近期定增市場的活躍度有所下降,但與此同時折價率也大幅下降,部分熱門標的的折扣率達到7折、7.5折左右,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退出期加長帶來的流動性壓力和資金風險。“減持新規不但緩解和分散了市場解禁壓力,更促進了定增項目本身質量的提高,讓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可以在未來獲得更好的收益。”

北京某中型私募總經理表示,定增是上市公司融資的重要手段,但是從2015年開始,定增項目過多,每到解禁減持都會給市場帶來較大的流動性壓力。現在市場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萬億定增帶來的影響。監管層出台各種政策調控定增市場,打擊忽悠式重組,有利於市場的規範。

上海一位私募投資經理認為,目前來看定增市場規模可能會萎縮,從萬億級別降到兩三千億左右,可能變成偏小眾的市場,以後投資的方法會不太一樣。

但私募人士也表示,最近看到了積極信號。如監管層表態支持並購重組,國企混改再度活躍等。“近期監管層表示,並購重組是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手段,而且有上市公司150億的定增過會。這可能是個信號,定增市場將出現好轉的趨勢。”上述北京私募總經理說。

銀葉投資權益投資副總監秦懷寶告訴記者,監管層對並購重組的支持利好定增市場。“從明年開始,一些中小盤、二線公司定增的吸引力會上來,鼓勵並購重組意味著可選擇的機會多了。”

前海梧桐並購定增基金總經理杜朋表示,對於長期價值投資者而言,未來定增市場的機會將越來越多。現在國企混改、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受到鼓勵,對於基本麵、業務質量好的上市公司,通過定增會獲得越來越多的發展機遇。

投資者結構發生變化 套利資金退出長期資金成主力

私募人士預計將來定增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將發生深層次變化。一些短期套利的資金逐步退出市場,而著眼於價值投資、長期持有的資金,將成為定增市場的主要力量。

“過去很多私募將定增視為一個套利策略,利用信息不對稱套利、利用一二級市場股票價差套利。但這種套利空間已經不會長久,將被壓縮。”上述北京私募總經理說,因為減持時間拉長,原來把定增當成股票的資金可能要退出。

實際上,周期比較短的資金已經開始退出定增市場。“一些一年半、兩年的資金本來是想套利,現在退出周期變長,需要兩年半到三年,而且定增本身的盈利空間變小,定增產品的杠杆也受到限製,這些短線資金開始撤出市場。”北京某小型私募投資總監認為,未來的定增市場將成為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者的天下。他表示,雖然定增市場以後可能沒有那麼火爆,但中國企業轉型的動力、內在需求強烈,定增仍是企業再融資最好的選擇。“需求在、資金也有,隻不過原來偏散戶化的高流動性資金,會轉向產業資金、或者低流動性要求的資金。長期資金在定增市場的占比將會提高,他們投資周期長,可以幫助上市公司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拓展上下遊業務,進行資本運作、市值管理等,比原來純粹財務投資人要好很多。”

北京一位私募人士告訴記者,現在監管將定增列入股權投資,未來會有更多的長期資金、價值資金參與,對於這些資金來說,減持的時間限製影響不大。“未來定增市場可能是產業投資者的主戰場,他們基於對上市公司的長期看好,與其共同發展。而普通投資者可能不會再為了不到10%的折價去認購,並將資金鎖定兩年。”

未來價值投資的理念會慢慢被大多數人接受,所以定增市場的投資風格也會發生變化。曾晚晴表示,他們在投資策略方麵會更偏好具有良好內生成長性的中等市值上市公司,同時也更關注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的投資機會。

(原標題:收益下降幅度90%,百家私募撤離定增市場)

最後更新:2017-08-20 22:33:11

  上一篇:go 至少25個養老金組合參與新股和可轉債網下配售
  下一篇:go 第三批央企混改試點即將啟動 國企改革板塊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