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94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轉型不易 萊茵體育發力體育小鎮

日前,萊茵達體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萊茵體育”,000558.SZ)發布2017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營收為9.96億元,同比下降23.36%;淨利潤近1450萬元,同比下降37.18%。

業績雙降之下,萊茵體育的轉型方向——體育業務引人關注。在轉型布局體育近3年後,公司的體育運營收入上半年呈現較大幅度增長,但占比仍較小。報告期內,公司共實現體育運營收入2815.7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002.69%。不過,其占總體營業收入的比重不高,僅為2.83%。

萊茵體育前副總裁徐超此前曾表示,現在的體育產業正如20年前的房地產,這或許是萊茵體育近年來出售房產為體育業務輸血的原因。不過,萊茵體育所布局的體育業務中,體育小鎮堪稱“吞金獸”,僅依靠公司自身現金流恐難以為繼。資金難題亟待破解之外,擺在萊茵體育麵前的另一大難題就是如何盈利的問題。體育小鎮雖然是現階段的投資風口,但是目前我國的體育小鎮並沒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

就上述話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致函萊茵體育董秘辦,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已將采訪函轉發給專門處理媒體事宜的部門,公司近期比較忙,不太方便接受媒體采訪。

蓄力體育產業

時間回到2015年。在杭州確定要申辦2023年亞運會消息宣布的當晚,“萊茵置業”更名“萊茵體育”。這家杭州主營地產的本土上市公司,在準備了三年後,決定逐漸剝離房地產主業,進軍體育產業。

對於全麵轉型體育產業,萊茵體育在2015年年報中解釋稱,2015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50%,而作為我國第三產業發展重點的體育產業,在市場和政府雙輪驅動下正逐步邁入黃金發展期。

萊茵體育2015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堅定實施體育產業“416發展戰略”,即按照“市場化、國際化、網絡化、證券化”四化方針,通過切入“體育金融、體育賽事、體育地產、體育網絡、體育傳媒、體育教育”六大平台業務,積極推進並夯實萊茵體育產業生態圈布局。

在“416發展戰略”之後,萊茵體育又提出了“兩大核心體係”。記者注意到,在去年9月的一次活動中,徐超表示,“正是通過416戰略的實施,我們在實踐後逐漸發現有些東西不賺錢或者說需要未來三到五年的培育,那我們就要在推進策略上有所取舍,於是確定了未來重點打造的兩大體係:以場館為核心的‘社會公共體育服務體係’及以賽事為核心的‘優質IP賽事運營體係’”。

在此之後,萊茵體育的體育產業發展戰略進一步完善。今年6月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萊茵體育進一步介紹了其“空間+內容”的商業模式,包括“兩個空間體係+一個內容體係”。即在之前提出的重點打造兩大體係基礎上,將以場館為核心的“社會公共體育服務體係”進一步細化為體育特色小鎮係列和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係列。

為了轉型體育產業,萊茵體育不斷剝離部分住宅業務資產,為體育業務輸血。最近的一次是8月22日,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為了盤活閑置資產,回籠資金,提升運營效率,計劃以2.08億元出售閑置房產54套。

豪賭體育小鎮

記者梳理發現,萊茵體育今年以來在體育小鎮布局上動作頻頻,目前已有安徽黃山戶外運動基地、桐廬萊茵國際足球小鎮、蕭山浦陽江律動小鎮、葛仙山運動休閑旅遊小鎮等4個體育小鎮項目,投資規模超過140億元。

不過,相比萊茵體育在體育小鎮上的大手筆,公司自身的資金情況顯然難以“解渴”。截至9月6日收盤,萊茵體育總市值僅88.18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降幅均超過20%;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908.80萬元,去年同期則為1.62億元;公司流動資產中貨幣資金為1.92億元,也較上年同期減少1070.39萬元,財務狀況不容樂觀。

萊茵體育如何破解體育小鎮相應資金難題?CIC灼識谘詢執行董事趙曉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體育小鎮融資來自政府資金、政策性資金、社會資本、開發性融資、商業金融五種渠道——這種投資主體多元化,以政府為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融資模式,即PPP融資。“PPP融資模式能夠有效地綜合使用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彌補體育小鎮資金缺口,豐富資金來源。”

據趙曉馬介紹,PPP模式主要有三種形式,由政府主導的PPP產業基金、由金融機構主導的PPP產業基金以及由社會企業主導的PPP產業基金。在今年半年報中,萊茵體育也介紹稱,為推進公司體育“空間+內容”商業模式的推進落實,公司積極利用金融化方式與資本市場力量發展體育產業,充分發揮浙江省體育產業基金、橫琴萊茵達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產權交易中心、體育彩票等子平台的作用,利用政府資源、金融機構專業能力、上市公司資本平台等優勢,在做好內生性發展的同時,通過外延式並購方式投資於體育產業及其衍生行業的優質標的。

萊茵體育董秘李鋼孟此前在接受新華網體育采訪時將PPP模式進行了具體化的闡釋。據其介紹,體育小鎮投資協議中注明由萊茵體育自行投資及引進投資,不會是萊茵一家獨力承擔,其中所需資金很大的一塊是要與合作夥伴共同籌集完成。

不過,若考慮到對體育小鎮的主導因素,萊茵體育負責的部分資金仍不是小數。萊茵體育董事長高繼勝日前就對媒體表示,未來三年中總共會有三四百億元的投入,自己要解決1/4左右,資金缺口希望通過資本市場解決。資金籌集是否存在壓力,仍是未知之數。

盈利問題待解

巨額前期投入下,能否盈利、如何盈利、何時盈利,是包括萊茵體育在內的一眾布局體育小鎮企業必須去考慮的問題。在萊茵體育轉型後重點部署的六大平台中,徐超曾表示,體育培訓教育是其最為看好的變現通道之一。

與此同時,北京大學中國體育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何文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認為,體育教育、體育娛樂、體育健康領域涉及到的一係列商業模式,都是體育小鎮可供選擇的商業模式。“體育產業產值大小是由商業模式決定的,體育小鎮有足夠多的商業模式支撐其可持續性發展。”

何文義強調,體育小鎮首先要有規劃,不規劃好就會賠錢,就不可持續,“關鍵還是在於短中長期利益的統籌,弄清楚不同節點能夠產生哪些東西。”其舉例稱,體育小鎮前期可以用地產的錢來孵化,體育小鎮往往建好需要3~5年時間,這些商業模式成效也需要在3~5年之後才能凸顯出來,在此之前隻需要將商業地產產生的部分盈利分3~5年,每年用一兩個億的資金進行孵化,商業地產提供的資金“斷奶”時,商業模式產生的收益也自然而然地續上了。

趙曉馬則給出了體育小鎮相應的盈利時間表。在其看來,體育小鎮大約需要7~8年才可以實現盈利。

記者注意到,萊茵體育方麵曾表示,目前國內的體育小鎮類型很多,從公司實際情況和現有資源出發,可分為三種業態:冰雪小鎮,以冰雪為主題的特色小鎮,通過冰上運動、冰上娛樂、冰上項目培訓等內容來帶動人流,促進小鎮的體育服務業發展,推動當地第三產業的發展;足球小鎮,以足球為主題的特色小鎮,以足球培訓、足球賽事、足球娛樂為主要內容的生活方式;亞運/全運購物村(小鎮),依托亞運會、全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建設的特色小鎮,以體育旅遊、體育消費等為主要內容。

“體育小鎮係列和城市公共體育服務空間係列與優質IP體係是軀殼和靈魂的關係,優質IP就是兩者的靈魂,公司將著力打造萊茵體育自主的IP重心,尤其是足球、籃球、冰上運動。”萊茵體育表示。

不過,打造自主IP並不容易。萊茵體育今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目前擁有及運營的核心IP主要包括:萊茵女足、CBSA彭州美式9球國際公開賽、全國家庭健身挑戰賽、馬拉鬆賽以及浙江女子冰球隊、浙江女子冰壺隊等,並無十分優質的IP。有分析稱,這也是萊茵體育實控人高繼勝收購英超南安普頓隊的原因。

(原標題:轉型不易 萊茵體育發力體育小鎮)

最後更新:2017-09-10 04:02:28

  上一篇:go 共享單車押金難退頻現 專款專用實施不易
  下一篇:go 公募中報淨利潤相差懸殊 方正富邦、國金跌落榜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