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財經資訊
“去杠杆”央行劃紅線:房地產和過剩產能削減金融支持
平穩的物價水平正為下一步的“去杠杆”和防範係統性風險創造條件。
8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7月CPI同比上漲1.4%, 為3月以來首度放緩。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7月份的核心CPI從2.2%降至2.1%,而且近期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來自於去產能和供給出清,對核心CPI傳導有限。
受訪經濟學家預測全年通脹壓力不大,這意味為貨幣政策的靈活實施提供了騰挪的空間。央行近日發布《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7)》,報告提出“加強住房金融宏觀審慎管理,繼續做好房地產金融調控”以及“有效化解過剩產能行業金融風險”。
“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立場從去年年底開始轉向中性,其間通脹形勢並沒有發生趨勢性的變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於對國內金融加杠杆和資產價格泡沫的擔憂。”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目前幸運的是,年內通脹和經濟基本麵相對平穩,我們認為有利於央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推動金融去杠杆和防範係統性金融風險上來。”
通脹無憂
7月CPI環比上漲0.1%,同比上漲1.4%。考慮到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因素約為1.0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0.4個百分點。
“隨著中秋節、國慶節來臨,在需求拉動下,食品價格有望扭轉下跌走勢,CPI未來會有所回升。”在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看來,由於CPI中品價格和非食品價格走勢繼續分化,食品價格增速跌幅連續4個月收窄,雖然7月由6月的-1.2%升至-1.1%,食品價格增速跌幅連續收窄的原因更多是價格的修複,但不具備持續回升的基礎。
與CPI相比,7月PPI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5.5%。這也已經PPI連續三個月維持這一增速。如果從細分類目看,7月以來煤炭、鋼鐵等有色金屬價格環比6月均出現不同程度反彈,這在一定程度助推了7月PPI的增長。PPI環比增速在連續3個月負增長之後,在7月再次轉正,環比上漲0.2%,這與此前製造業PMI指數中的購進價格指數大幅反彈相印證。其中,上漲最為明顯的是鋼鐵和有色金屬,分別上漲2.7%和1.5%,合計影響PPI上漲約0.3個百分點,同期煤炭環比降幅也有所收窄。
7月國內鋼鐵行業PMI指數為54.9%,環比上漲0.8個百分點且連續3個月處在50%以上的擴張區間,創下2016年5月以來的新高,顯示鋼鐵行業景氣度處於高位。
溫彬認為,隨著去產能的深入推進,生產資料等上遊行業供需關係繼續改善,生產資料價格結束了連續3個月環比下降走勢,推動7月份PPI價格環比回升。
在章俊看來,PPI環比反彈,同比企穩。這主要源於:一方麵在需求麵平穩,二季度經濟超預期的背景下,市場樂觀情緒提升,補庫存周期拉長;另一方麵就是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停產限產導致供給相對需求偏緊。
不過,他認為,鑒於需求端在三季度會有所回落,加上中下遊行業消化成本上漲的能力有限,因此上遊原材料行業的價格上漲不可持續。
“如果不出現大的外部因素衝擊,下半年影響CPI同比漲幅走勢的將主要是翹尾因素,而6月翹尾因素達到年內最高點之後會逐步走低。”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
去杠杆、防風險有“底線”
傳統意義上,維持物價穩定央行重要的政策目標,但現實中,央行往往同時需要承擔穩定經濟增長的職責,以及防範金融風險的多重職責和目標。
在章俊看來,對於中國央行而言,年內通脹和經濟基本麵相對平穩,有利於央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推動金融去杠杆和防範係統性金融風險上來。
央行近日發布了《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7)》,其中明確為房地產和去產能劃出了清晰的金融政策底線:在房地產政策建議上,該報告提出,加強住房金融宏觀審慎管理,繼續做好房地產金融調控,在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購房同時,嚴格限製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而在去產能政策建議上,報告指出,有效化解過剩產能行業金融風險。進一步落實有保有壓的金融政策,對優勢企業實施兼並重組、升級改造和轉型發展項目給予積極支持,滿足合理資金需求,停止對落後產能的金融支持。
2016年四季度以後,房地產“因城施策”調控力度加大,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商的“五限”政策陸續出台,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引導市場預期。
2017年上半年房地產貸款增加3.04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的38.1%,比一季度占比低2.3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0.1萬億元,同比增長30.8%, 增速比上季末低4.9個百分點。
與之對應,截至8月份,針對以其他名義申請的貸款最終用於購房、違規發放個貸、資產質量真實性嚴重不實等行為,監管部門已經向各類銀行、信托、金融租賃公司開出了1097張罰單 .
在去杠杆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17年“去杠杆”的總體目標:在控製總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杆率作為重中之重。要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加強企業自身債務杠杆約束等,降低企業杠杆率。
在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也指出,積極穩妥推進去杠杆,深化國企改革,把降低國企杠杆率作為重中之重。
其中,債轉股被認為可能是國企去杠杆的主攻方向之一。
國家發改委指出,推動市場化債轉股進一步發揮綜合性作用,引導相關機構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方式篩選有發展前景的高負債企業實施債轉股, 並以債轉股為契機推動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製,促進企業實現股權多元化和治理結構的進一步完善。
就在8月8日,國家發改委消息稱,各類機構已與鋼鐵、煤炭、化工、裝備製造等行業中具有發展前景的70餘家高負債企業積極協商談判達成市場化債轉股協議,協議金額超過1萬億元。
在此一天前,銀監會也印發《商業銀行新設債轉股實施機構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對債轉股對象、項目實施、資金募集,以及退出機製都做了明確規定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今年以來債轉股簽約項目數量已達39個,而2016年全年簽約債轉股項目僅有26個。從金額上看,截止到目前今年已經實現債轉股簽約規模4465億元,較去年全年的3676.58億元,增長21.4%。
目前已經簽約的39個債轉股項目中,中國建材、冀中能源、中船防務、山東黃金等21家A股上市公司參與其中。
中信建投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今年是供給側改革的深化之年,債轉股是供給側改革的配套金融政策之一,預計下半年債轉股業務批量處置後, 轉股企業杠杆率下降將帶動銀行資產質量進一步改善。
而對於經營狀況更差的“僵屍企業”,下一步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實現“僵屍企業”“安樂死”,以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也成為政策選擇。
8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表示,對連年虧損、資不抵債,主要靠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維持經營的“僵屍企業”,要果斷通過破產清算,防止債務風險累積引發更多風險和危機。
截至7月31日,全國法院共受理公司強製清算類和破產類案件4700餘件,審結1923件。
“中國經濟風險比較小,去杠杆有一定時間窗口,在這個窗口內可以進行。”渣打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丁爽看來,去杠杆不意味著出現過度去杠杆或者無序去杠杆,即先把杠杆速度放下來,並不是把債務率馬上下降。比如,去年債務上升十幾個百分點,今年能控製到上升10%以內,這是可以期待的結果。
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數據,中國2016年末非金融企業杠杆率為166.3%,連續兩個季度環比下降或持平,這是中國非金融企業杠杆率連續19個季度上升後首次改變趨勢。
“新”增長在路上
“去杠杆對經濟與所有行業都有影響,但是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可能更明顯。”丁爽說。
在他看來,在開始去杠杆之後,因為整個經濟運轉方式還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如果現在貸款的額度比以前減少,它可能是在保證國有企業額度的情況下,減少其他方麵的貸款額度。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反而會造成中小企業暫時會出現資金難獲得的情況。
7月渣打中國中小企業信心指數顯示,銀行及非銀行融資成本指標由6月的45.8和47.9分別降至44.3和46.2.
在金融防風險,國企去杠杆的背景下,下半年貨幣政策可能易緊難鬆,我國經濟增長動能將會來自哪裏?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表示,“在經濟新周期,供給側改革去產能改善了供求關係;另一方麵,‘一帶一路’與PPP拉動了投資增長;同時,消費對GDP的拉動也在增加。”
楊德龍還指出,這一輪的經濟新周期和以往的舊周期有三個方麵的不同:第一,經濟增長的質量不同。在舊的經濟周期中,主要通過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出口代工等形成了比較快的經濟增速。而現在,經濟已經逐步轉型,經濟增速可能有所下降,但經濟增長質量卻出現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經濟所倚重的產業不同。在舊的經濟周期中主要依靠房地產投資、出口拉動等,也就是作為“世界的代工廠”來帶動經濟增長。在新的周期中則主要靠消費、科技、新興產業來拉動經濟增長。
第三,投資機會不同。此前投資機會主要是圍繞重工業產生的,比如有色、煤炭、鋼鐵、化工等重工業在2006~2007年的牛市中漲幅巨大,是名副其實的大行業。在新周期中,雖然像有色、煤炭等傳統的周期行業也出現了一波比較大的行情,但是這些投資更多是從其基本麵改善,而不是以往主導經濟的產業來進行投資。
(原標題:“去杠杆”央行劃紅線:房地產和過剩產能削減金融支持)
最後更新:2017-08-12 10: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