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08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國金證券:市場反轉的基礎並不存在 提防“漲上來的風險”

前言:隨著美國開始縮表的臨近(九月),全球市場風險偏好似乎不以為然,繼續“自彈自唱”;國內新股發行節奏維持較快的增速,創業板中報確定將連續5個季度持續的下滑,另外經濟去杠杆總的方向並未改變,國內經濟在“躁動”之後將重回平淡。由此,站在3250點及以上的附近,我們傾向於市場整體偏防禦的基調並未改變,仍給予“大金融(首推銀行)、泛消費(首推白酒)”估值溢價,我們繼續不看好估值相對較高,且業績持續下滑的創業板指數。

主要觀點

一、美國7月非農數據超預期,提升美國9月啟動“縮表”的預期;美元指數“先抑後揚”,非美貨幣中除“英鎊”回落外,其他貨幣小幅上行;大宗商品震蕩徘徊,原油價格相對強勢

剛剛過去的一周,全球市場風險偏好整體穩定,恒生指數表現格外靚麗,其次是歐洲市場,美股高位震蕩。數據上來看,香港恒生指數、英國富時100指、德國DAX指數、納斯達克指周漲跌幅分別為:+2.16%、+1.95%、+1.11%、-0.36%。

本周末美國勞工部公布7月非農就業報告,數據超預期,失業率下降、勞動參與率上升。具體數據方麵,7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20.9萬(預期18萬,前值由22.2萬向上修正為23.1萬);失業率4.3%(預期4.3%,前值4.4%);平均每小時工資環比增長0.3%(預期0.3%,前值0.2%)。美國勞動力市場充分就業,提升了美聯儲9月份開啟縮表的預期,我們預計首輪縮表(9月)開始削減其規模達4.5萬億(兆)美元的美國公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持倉。數據公布後,美元指數掉頭上行,市場預期12月加息的概率由前期的43.3%回升至46.2%。

匯率方麵,人民幣、歐元、兌美元繼續上行,分別:+0.37%、+0.20%;而英鎊大幅回落,與英國近期宏觀經濟數據頻頻低於預期有關;大宗方麵,原油價格連續兩周上行,COMEX黃金連漲3周後回落,其他大宗震蕩徘徊。

二、國內經濟“沒有新周期,隻有老故事”,資源周期品僅限於“看短做短”

國內經濟的短期企穩,主要體現在“供給端收縮背景下的價格因素的上漲”,若剔除價格的因素我們單看需求端,那我們對經濟可能沒有那麼樂觀。7月官方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雙雙回落,其中7月製造業PMI51.4%(前值51.7%),非製造業PMI54.5%(前值54.9%)。分項來看,無論是外需的“新出口訂單指數”,還是反映內需的“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均回落。

國內經濟尚不存在“經濟新周期”的基礎。後續國內經濟回升的持續性受製於三大因素,一是經濟去杠杆繼續;另外:下遊需求端(如地產、汽車等)依舊疲弱;三是,下半年經濟麵臨去年高基數的效應。剛剛召開的全國金融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了要推動經濟去杠杆,將“穩健貨幣政策”與“經濟去杠杆”放在一塊去提到,表明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經濟去杠杆”繼續;另外,下遊需求端疲弱,特別是可選消費(如地產、汽車)銷量仍維持低位,地產調控政策維持高壓態勢,全國房價剛剛步入下跌階段。由此,上述因素且疊加下半年高基數的效應,我們預判國內經濟企穩回升的持續性相對較為有限。

國內經濟“隻有老故事”。對於A股市場“資源周期品”的股價表現,主要是政策因素所致,一是環保核查,二是供給側改革,都是在談“供給收縮”的邏輯,而非需求端的新周期啟動,由此我們歸結於“老故事”(2016年下半年周期股的表現,亦講的是“供給收縮”的邏輯)。如果資源周期品的行情是由“供給側收縮”導致的話,那其持續性並非太久。當前正值中報披露期,我們不可否認上半年盈利超預期的集中地在於“中上遊”資源品板塊,且短期環保政策驅動的因子還在,由此對於資源周期品,我們給予的建議是“看短做短”,更適合於波段操作,而非趨勢性行情。

三、監管層強調“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把直接融資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保持首次公開發行的常態化”

本周末(8月4日),年內第29批新股批文如期下發,發行7家新股,籌資額不超過28億元。由此,截至8月上旬,年內新股發行共268家,募資金額1385億,已經快接近了去年全年的發行家數、募集總額。無論是近期召開的全國金融經濟工作會議,還是全國證券期貨監管係統年中監管工作座談會,均強調了“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把直接融資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保持首次公開發行的常態化”。

新股的快速發行,將極大的降低A股“殼”公司的價值。目前中國A股“殼”公司價值大約在20億左右,而香港市場“殼”公司價值在5-10個億,兩地“殼”公司價值有望進一步接軌。

四、高壓監管環境依舊存在,風險偏好延續低位,市場給予“確定性,低估值”的板塊估值溢價,防禦中首推銀行板塊

周末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表示,業績承諾是並購重組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前的監管問答中已經明確了相關安排,重組方不適用業績承諾更改。將督促上市公司充分披露業績等,對業績承諾嚴格把關,同時對一些重組並購完成後質疑比較多、承諾未實現的上市公司,證監會將開展專項調查行動;另外,證監會通報專項執法行動第二批案件查辦進展揭露操縱市場案件三大特征,其中“次新股”板塊躺槍;上交所在近期發布會上表示,繼續借助“刨根問底”等信息披露監管手段,開展“實質性”監管,加大“看穿式”信披監管力度。

高壓監管環境依舊存在,“正本清源”,監管層近期表述依舊對兩塊領域不利於:1)不利於估值過高(PE30倍或以上)的板塊;2)不利於中小市值的個股。市場賺錢效應短期必然受到影響,風險偏好延續低位。從曆史行情來看,高壓監管環境,市場往往更多的給予“確定性,低估值”的板塊估值溢價。站在當前,銀行板塊PB(整體法)約在1.06,處於曆史估值中位數水平,相比其他行業估值存在相對優勢,且銀行股資產負債表已然發生修複,諸多銀行股中報超預期的可能性較大。

五、投資建議:

站在當前時點(3250點及以上),我們更多的是強調“漲上來的風險”。本輪市場的反彈更多的基礎在於“政策預期差的博弈”,市場反轉的基礎目前來看並不存在,中長期仍受製於“估值”與“盈利”的雙重約束。市場聚焦的一個核心矛盾點,將會是“供給側收縮、環保限產政策”與“金融監管、經濟去杠杆、貨幣中性、高基數來臨”之間的對抗。另外,《減持新規》出台一個半月後,“精準減持”與“違規減持”有所增加,A股二級市場有轉向“淨減持”傾向,挫傷市場情緒。我們對市場延續偏謹慎的投資建議。

板塊配置上,我們看好:1)經營基本麵穩健的大型銀行(工、農、建、中等);2)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到了“促進保險業發揮長期穩健風險管理和保障的功能”,利於業績結構合理且管理層優異的龍頭險企(新華、平安、人壽、太保等);3)依賴於內生增長,行業基本麵向好,後續仍有提價預期的高端白酒板塊等。

主題方麵,建議重點關注“tesla產業鏈(鋰、鈷、汽車零部件)、蘋果產業鏈、廈門本地股(金磚五國會議9月份召開)、央企第二批國改試點、租售同權”等。

風險因素:海外黑天鵝事件、流動性係統性風險

(原標題:【國金策略||周觀點】沒有新周期,隻有老故事)

最後更新:2017-08-06 17:54:08

  上一篇:go 九鼎投資在管基金參股公司IPO獲準
  下一篇:go 煤炭行業:關注國企改革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