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91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證監會:繼續推進資管業務“去通道”“降杠杆”

9月29日,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證券基金行業總體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在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財富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

據介紹,下一步,將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做好四方麵工作:一是督促行業機構全麵落實合規風控要求,完善自我約束機製,著力防控風險,練好內功,夯實持續健康發展基礎。二是以規範投行業務為抓手,全麵落實承銷保薦責任,做優做強投行主業,為實體企業融資、並購重組和產業轉型升級提高高質量金融服務。三是大力發展長期機構投資者,繼續推進資產管理業務“去通道”“降杠杆”,解決脫實向虛問題。四是著力打造國際一流投資銀行。

【相關報道】

監管趨嚴:券商資管持續調整 不到半年縮水1.1萬億元

截至9月10日,券商資管規模三季度再次下滑,從二季度的18.1萬億降至17.67萬億,規模減少4300億,比一季末縮水1.1萬億元。

券商資管規模繼續縮水,在今年二季度首次出現下降之後,截至9月10日,券商資管規模三季度再次下滑,從二季度的18.1萬億降至17.67萬億,規模減少4300億。

不到三個月

再“蒸發”4300億

隨著相關監管趨嚴,通道業務自去年以來不斷遭到擠壓。而從中國基金業協會披露的數據來看,今年去通道成效明顯,業務增速有所下降,券商資管告別高歌勐進的日子,漸漸迎來主動管理的回歸。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近日出席“私募資產管理百人論壇”時表示,截至9月10日,券商資管規模17.67萬億相較今年6月底下降了0.43%,規模減少4300億。

事實上,今年下滑趨勢明顯。今年二季度,券商資管總規模已從18.77萬億下降到18.1萬億,減少了6700億。這也是券商資管規模首次出現實質性縮水,其中,集合資管計劃規模2.2萬億元,環比下滑3%;以通道業務為主的定向資管計劃的資產規模為15.44萬億元,環比降幅為3.86%;專項資管計劃規模921億元,環比下滑逾7%。

同時,從券商公布的8月份業績可以發現,部分券商資管子公司業績出現下滑。數據顯示,8月券商整體業績分化較為明顯,相比去年同期,券商整體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滑接近兩成,而從券商資管子公司業績來看,部分公司業績出現下滑,如海通資管8月份實現營業收入0.31億元,環比下滑43.47%;實現淨利潤0.18億元,環比下滑10.44%。

主動管理能力才是核心競爭力

今年對大多數券商資管子公司來說,注定是適應變化的一年,如何平穩地去通道,如何結合自身資源和稟賦發力主動管理,更多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當然,除了一些本身就一直定位主動管理業務的券商資管公司。

“規模下降是必然,也是符合監管要求的。”滬上一券商非銀分析師告訴記者,在監管“去通道、降杠杆、防風險”的背景下,很多一開始有大量通道業務的資管公司都開始響應號召,而隨著各家券商資管業務模式的逐步轉型,規模已經不再作為衡量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稱,通道業務附加值較低,無法構成券商資管的核心競爭力。券商還是要發揮其自身在資本市場的優勢,比如將投資重點從非標轉向股權投資、定增、並購等資本業務,提升主動管理能力。

齊魯資管董事長章飆認為,通道業務不具備性價比,公司剛組好團隊的時候接手的存量業務,主動管理占比較低,當時公司就明確現有存量通道業務到期後終止,絕不新增通道業務的穩妥調整原則。2015年,公司通道業務規模比2014年壓縮了33%;2016年公司通道業務規模已壓縮至2014年底的一半。現在,主動管理業務占比已經高達三分之二。

然而提升主動管理能力也並非朝夕可促之事。根據監管要求,目前按照攤餘成本法估值的產品備案已經不予通過,而貨幣類產品基本都采用攤餘成本法,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券商資管公司去轉型。而按照監管部門提倡的市價法來看,淨值型產品將是券商資管公司發展的方向。(來源:中國基金報)

最後更新:2017-09-29 15:33:19

  上一篇:go 人民幣中間價“五連跌” 創逾一個月來新低
  下一篇:go 中國外管局:6月末中國全口徑外債餘額為10587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