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66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新三板一周七宗“最”:未按時發年報 18家公司被強製摘牌

本周全國股轉公司修訂發布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細則無疑是市場關注的焦點,發布之後也迅速在坊間引發熱烈討論。此外盡管仍有不少公司尚未披露2016年年報,但2017年半年報披露工作卻即將拉開帷幕。今天,中國網新三板的小編為大家梳理一下本周(6.26-6.30)新三板市場的7宗“最”。

最重要:股轉修訂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細則明確500萬金融資產門檻

6月28日晚間,全國股轉公司對《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係統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細則(試行)》(以下簡稱《管理細則》)進行了修訂並予以發布。

對於參與掛牌公司股票公開轉讓的自然人投資者,《管理細則》指出,需滿足:(一)在簽署協議之日前,投資者本人名下最近10個轉讓日的日均金融資產500萬元人民幣以上。金融資產是指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基金份額、資產管理計劃、銀行理財產品、信托計劃、保險產品、期貨及其他衍生產品等。(二)具有2年以上證券、基金、期貨投資經曆,或者具有2年以上金融產品設計、投資、風險管理及相關工作經曆。

最關注:未按時披露2016年年度報告 18家新三板公司將被強製摘牌

6月30日晚間,全國股轉公司發布公告稱,截至今日,共有108家公司未能按照規定時間披露2016年年度報告。其中對於6月30日前已提交了終止掛牌申請的公司,全國股轉公司將繼續履行主動終止掛牌的審查程序,並將在完成審查後發布終止掛牌公告。此外,有18家公司被全國股轉公司強製摘牌。

最支持:劉紀鵬建言三板打破深滬交易所壟斷實現北上深三足鼎立

近日,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教授劉紀鵬聯合多位教授發布了“新三板市場發展中麵臨的問題、挑戰及對策建議”,該建議認為,無論是從拓寬中國企業的融資渠道、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資產品出發,還是從打破深滬交易所的壟斷,實現北上深交易所三足鼎立的局麵來看,新三板不能也不應僅僅“俯身做小”,做主板市場的資源傳輸渠道,而是應該爭做中國的納斯達克,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北交所”。

最焦急:“三類股東”懸而未決新三板擬轉板企業如鯁在喉

有媒體了解到,“三類股東”的問題必須能穿透還原到出資的自然人,否則前途依然多舛。另有證監會發審委內部人士透露,證監會正針對新三板掛牌公司中存在的三類股東的IPO審核問題,研究製定審核政策,監管層對“三類股東”未持排斥態度。

最反轉:咖啡之翼掛牌新三板後業績變臉 2016年淨利潤虧損547萬元

咖啡之翼28日晚間發布其2016年年報,這也是其掛牌新三板以來的首份年報,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連續盈利的咖啡之翼,在掛牌新三板後業績突然變臉,首份年報即虧損500餘萬元。

對於業績的大幅度變臉,咖啡之翼表示,一方麵品牌加盟授權由之前的以商務大店為主轉為較經濟的高能、輕奢店型為主,導致加盟收入有所減少,二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外賣及團購等原因造成毛利率下降;三是新業務的開發及業務升級的基礎建設造成成本及費用增加。

最震驚:新三板現史上最大規模處罰 480家新三板公司麵臨“摘牌”風險

近日,新三板出現史上最大規模處罰——多達480家企業在同一天收到來自全國股轉係統的監管函,原因有的是因為提前使用募集資金、IPO進展;有的是涉及重大信息披露不及時;更多的則是因為相關公司未能按時披露2016年年報。

有業內人士表示,6月30日是新三板企業公布2016年報的最後“大限”,屆時還不披露年報的企業將被強製摘牌。

最有壓力:大股東解禁基金產品到期新三板遭遇流動性“篩子”

今年以來,新三板市場持續遭受大股東解禁和機構產品到期的壓力,且下半年有愈演愈烈之勢。巨量“籌碼”湧向市場,對於流動性不足的新三板市場衝擊巨大。有投資機構人士表示,流動性“篩子”將在新三板市場大浪淘沙,“馬太效應”將顯現。優質公司借助籌碼流動繼續體現價值,部分公司將麵臨流動性的巨大壓力。

(原標題:新三板一周七宗“最”:未按時發年報 18家公司被強製摘牌)

最後更新:2017-07-02 11:28:29

  上一篇:go 雙一科技多項財務數據偏差 社保繳納表述“欲蓋彌彰”
  下一篇:go 共享單車中場戰事:“政府軍”進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