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
財經資訊
境外投資方向已明 助力企業有序健康“走出去”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交部《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指導意見》,提出鼓勵、限製、禁止三類境外投資活動以及實施分類指導、完善管理機製、提高服務水平、強化安全保障等四方麵的保障措施。筆者認為,意見的發布進一步明確了企業境外投資方向,為企業“走出去”劃清了“紅線”和“禁區”,將更有效地推動境外投資持續合理有序健康發展。
近年來,我國企業境外投資步伐明顯加快,規模和效益顯著提升,為帶動相關產品、技術、服務“走出去”,促進國內經濟轉型升級,深化與相關國家互利合作,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境外投資也引發擔憂:無論就交易量、成交價、購置資產類型還是海外擴張速度而言,一些投資者的舉動都過於強勢、激進,缺乏係統規劃和科學論證,盲目決策,後續經營困難,造成較大損失;一些企業將境外投資重點放在房地產等非實體經濟領域,不僅未能帶動國內經濟發展,反而導致資金跨境流出大幅增加,衝擊我國金融安全;一些企業忽視投資目的國環保、能耗、安全等標準和要求,引發矛盾和糾紛,既造成經濟損失,也損害我國對外形象。
因此,2016年底以來,商務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在推動對外投資便利化的同時,加強了對外投資的真實性、合規性審查,非理性的對外投資得到有效遏製,對外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涉及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的對外投資大幅下降。
今年上半年,我國針對非理性對外投資調控的效果也逐漸顯現,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對外投資額累計481.9億美元,同比下降45.8%。其中,房地產和文體娛樂行業的對外投資,在今年上半年銳減:房地產業對外投資同比下降82.1%,占同期對外投資總額2%;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對外投資同比下降82.5%,占同期對外投資總額1%。
此次發布的《指導意見》進一步細化了境外投資方向,並具體提出鼓勵、限製、禁止三類境外投資。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廣大發展中國家積極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和城市化,不少發達國家推動基礎設施改造升級,能源資源價格總體步入合理區間,一批擁有先進技術的國外企業期待深化對華合作。
因此,《指導意見》在基礎設施、產能和裝備、高新技術和先進製造、能源資源、農業、服務業等方麵提出六類鼓勵開展的境外投資,就是為了進一步支持國內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按照商業原則、國際慣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主動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為經濟全球化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而對於近年來頻頻出現非理性投資傾向的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指導意見》將此類境外投資納入限製類,並要求相關主管部門實行核準管理,就是為了強化政府的政策引導,提示企業審慎參與。此外,《指導意見》還提出禁止企業參與危害或可能危害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的五類境外投資活動。
筆者認為,《指導意見》是優化境外投資發展方向、完善境外投資管理和服務的重要文件。特別是在當前全球市場中複雜多變的發展環境,投資風險因素也明顯增多,在這個過程中對外投資必須要高度防範風險,規範發展,因此,及時地對境外投資進行宏觀指導,引導和規範境外投資方向非常必要,這也是推動境外投資持續合理有序健康發展的基石。
(原標題:境外投資方向已明 助力企業有序健康“走出去”)
最後更新:2017-08-19 03: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