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24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證券時報:金融工作會議為IPO正名 或將持之以恒向前推進

摘要:具體到資本市場領域,會議對直接融資的提法為IPO正名,要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製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必然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這也就意味著IPO常態化發行或將持之以恒向前推進,這是對過往資本市場“父愛”式監管的重大修正,資本市場的核心功能是融資,股指穩定與融資力度不存在對立關係,以往多次暫停IPO並未起到力挽市場下行趨勢的效果,IPO節奏與股指漲跌不再捆綁,資本市場回歸到發揮市場配置作用的本源,應當是緩解我國經濟直接融資比重過低的局麵,應當是促進上市公司治理完善,應當是服務實體經濟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市場矚目的第五次金融工作會議定調了未來五年金融業的發展方向,無疑對整個金融體係和資本市場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

回顧過往,曆次金融工作會議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問題導向、需求導向之下出台的重大改革措施為金融業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背景下,發行特別國債注資四大行,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到2002年在國有銀行商業化進程背景下,加快推進四大行改革上市,成立銀監會;從2007年在外匯儲備不斷增加背景下,設立中國版“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到2012年在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迅速擴張背景下,放寬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

一場場改革攻堅戰步步為營,一係列改革組合拳頻頻發力,五年一度的金融工作會議已成為中國金融業改革和發展的風向標。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

過去的這五年,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出現了新特點,也暴露出了新問題,資金脫實向虛的傾向與實體經濟嚴重缺血的現實並存,金融混業趨勢刺激了套利行為,分業監管的現狀出現監管盲區,難以盡快消除市場亂象。特別是資管市場規模急速膨脹,資金在金融體係空轉的現象更加嚴重,一些產品層層嵌套無法實現穿透監管,跨市場的風險聯動成為可能。從2015年的股市異常波動,到2016年的債市風波,再到前不久方才落幕的寶萬之爭,暴露出改革金融業發展格局的迫切需求。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第五次金融工作會議麵對金融發展的困局,抓方拿藥,不僅提出金融的天職是為實體經濟服務,推動經濟去杠杆,還提出了要把主動防範化解係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製。同時,在備受關注的金融監管領域,設立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改變當前“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監管格局,這對於正在擠泡沫、降杠杆的金融業來說,既能有效消除 “監管真空”“監管套利”問題,還可以避免出現競爭性監管甚至出現“處置風險的風險”。

具體到資本市場領域,會議對直接融資的提法為IPO正名,要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製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必然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這也就意味著IPO常態化發行或將持之以恒向前推進,這是對過往資本市場“父愛”式監管的重大修正,資本市場的核心功能是融資,股指穩定與融資力度不存在對立關係,以往多次暫停IPO並未起到力挽市場下行趨勢的效果,IPO節奏與股指漲跌不再捆綁,資本市場回歸到發揮市場配置作用的本源,應當是緩解我國經濟直接融資比重過低的局麵,應當是促進上市公司治理完善,應當是服務實體經濟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證監會,作為資本市場的服務者和監管者,該是設定規則嚴肅市場紀律,維護市場秩序,近來,規範並購重組、完善再融資規則、約束大股東減持、嚴格稽查執法,一係列依法全麵從嚴監管的舉措在資本市場次第而出,已形成強大聲勢,可以預期,這將成為資本市場市場化改革、法治化進程的常態,雙擎驅動推進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中國金融未來五年的故事值得期待。當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確定的金融改革大計,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跟進解決,一個節點一個節點紮實推進,一個方案一個方案有序推出,世界金融強國的畫卷將絢爛展開。

(原標題:評論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資本市場承擔重要職責)

最後更新:2017-07-17 07:15:29

  上一篇:go 四大報解讀全國金融工作會議:A股“將價值進行到底”
  下一篇:go 兩融餘額四連升逼近8900億元 融資客踏準節奏“周期+成長”兩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