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54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央行旗下媒體:中國經濟或將進入中高速增長新平台

日前,我國宏觀經濟數據相繼公布,經濟年中答卷可謂十分搶眼。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GDP增速繼續保持在6.9%,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近日在2017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上表示,在總量、基數不斷增大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增速已經連續8個季度保持在6.7%至6.9%區間,開始轉入中高速增長新平台。

王一鳴表示,如果把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的周期變化分為上下兩個半程的話,上半程的主要特征是,經濟增速持續回落和舊動力減弱以及傳統產業部門盈利能力的大幅下降。

“但2016年下半年以來,工業生產趨穩,價格回升,企業盈利水平明顯改善,預示著中國經濟周期變化正進入下半程。下半程的基本特點就是經濟增速逐步趨於穩定,波動幅度比上半程明顯減小。如果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速在6.7%左右,就可以基本判斷中國經濟開始轉入到中高速增長的新平台。”王一鳴表示。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表示,中國經濟在發展曆程中也會有一些周期性波動。未來,中國經濟將進入一個中速穩定增長的新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將來也會有一些周期性波動,預計會表現為一個大的“L”形底邊加小的“W”形波動。

積極探索未來經濟增長新動力

中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平台,意味著經濟增長進入到相對穩定的區間。談到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的新動力時,王一鳴表示,未來經濟的新動力將主要來自五個方麵。

首先是消費升級和大消費產業。近期以來的數據顯示,居民收入的增長高於GDP的增長,這為消費的持續擴張創造了條件。未來,居民消費將繼續呈現高端化、多樣化、個性化的特征,服務消費的比重也會越來越大。

其次,新興產業的帶動。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費誌榮日前表示,未來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從蓄勢待發到群體迸發的關鍵時期,創新驅動的新興產業將逐漸成為推動全球經濟複蘇和增長的主要動力。此前,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此外,傳統產業升級、城市群和大型都市圈建設、開放的潛力包括特許服務業的開放及“走出去”等,都將成為未來經濟的強大推動力。

網易傳媒CEO李黎在論壇上表示,隨著人工智能和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興起,消費升級帶動供給側改革,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正在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帶動的經濟發展新動能也將進一步顯現。

著力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日前表示,中國經濟正開啟轉型升級的下半程,國內外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多,要解決經濟運行麵臨的突出問題,夯實經濟企穩向好的基礎。

具體來說,一是要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一方麵,要提振消費者對國貨的信心;另一方麵,要著力提高企業生產質量和創新能力。要引導和促進金融對實體經濟發展有效支持,實施好“中國製造2025”。

二是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重要位置。要密切監測“去杠杆”、清理“僵屍企業”和“處置一批風險點”過程中可能暴露的金融風險。此外,需高度關注“穩增長”過程中不當加杠杆的風險,同時積極應對外部風險衝擊。

三是高度重視防範和化解房地產風險。綜合運用調控政策,穩定房地產市場,遏製房地產泡沫膨脹積蓄風險。長期來看,關鍵是建立起長效機製。房地產政策要堅持房屋居住的根本屬性,以居住需求為出發點,建立市場化的調節機製,為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製度基礎。

“我國經濟的上行動力與下行壓力仍處於一個弱平衡狀態,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多,但經濟運行企穩的基礎正在增強。未來一個時期,隻要繼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經濟就會逐步從‘降速’階段進入‘提質’階段。”李偉表示。

(原標題:專家:中國經濟或將進入中高速增長新平台)

最後更新:2017-08-12 10:24:44

  上一篇:go 新規實施近半年 上市公司定增規模大幅縮減
  下一篇:go 青海華鼎MBO落下帷幕 實控人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