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05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從半年報管窺中國經濟 穩中向好態勢得到夯實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回暖,國內外研究機構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當然,觀察中國經濟不能隻盯著宏觀數據,更要將宏觀、微觀數據作交叉印證,而上市公司財報就是從微觀角度觀察中國經濟的最佳窗口。

上半年中國經濟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層麵表現都較為一致,那就是穩中向好。從宏觀層麵看,上半年經濟增速達到6.9%,交出了一份超各方預期的答卷;從微觀層麵看,上市公司業績回暖變化也比較明顯。

企業是經濟的基本細胞,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能夠直觀地體現著中國經濟的形勢。上半年,A股市場逾九成上市公司實現盈利,業績指標方麵,營收和利潤的兩位數增長是近年來罕見的好成績。傳統行業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顯著增長。企業盈利能力明顯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上半年國內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得到夯實。

服務業上市公司的大放異彩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也可以相互印證:服務業增長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9.1%,以共享經濟、旅遊、智能產品等為代表的消費服務業快速發展成為結構性亮點,尤其是健康、旅遊、體育、文化、養老板塊的中小創上市公司業績表現突出。

此外,新興產業上市公司業績表現靚麗,中國經濟增長的新舊動能正在加速轉換。尤其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製造、信息技術、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表現突出。從業績看,按市場的歸類統計數據,28家涉及人工智能業務的上市公司中,上半年有14家企業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長超過30%。

可以說,通過上市公司的業績變化可以看到經濟明顯企穩,結構有所優化。不僅傳統行業明顯複蘇,新經濟蓬勃發展,服務業也繼續發揮著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中國經濟增長正在向依靠新經濟板塊與消費共同驅動的模式轉變,而這得力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中國方案”。在生產率提升、穩定就業、增加收入和“放管服”等方麵的改革效果顯著,為微觀層麵上市公司業績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撐。

不過,在靚麗數據的背後,也暗藏著一些隱憂。比如一些行業上市公司在去產能過程中雖然利潤暴增,但同時也出現了結構性產能過剩,還麵臨著日趨沉重的環保壓力;政府補貼依然成為許多國有企業的重要資金來源;新興產業雖然前景廣闊,但體量依然較小。可以說,經濟持續回升的動力並不充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需深化。

經濟轉型並非一蹴而就。在結構升級過程中,有些陣痛不可避免。雖然目前新經濟增長的動力尚不充足,對經濟的影響程度也還不夠大,但都已經在積極發揮作用,並終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

(原標題:從半年報管窺中國經濟 穩中向好態勢得到夯實)

最後更新:2017-09-07 05:47:28

  上一篇:go 國資運營公司頻頻出手 山西國企改革進入“施工期”
  下一篇:go 巴西央行下調基準貸款利率100個基點 至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