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
財經資訊
A股上市銀行頻頻“補血” 今年已募資超3500億
近日,多家上市銀行資本補充計劃取得新進展:江陰銀行20億元可轉債發行計劃獲江蘇銀監局核準,貴陽銀行50億元優先股發行計劃獲證監會受理,民生銀行去年披露的300億元二級資本債獲銀監會批準發行。
事實上,今年以來已有15家A股上市銀行陸續披露定增、非公開發行優先股、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補血”方案,合計募資逾3500億元。其中,僅建設銀行披露的二級資本債發行計劃規模就達960億元。
多類工具輪番上陣
與此前數年上市銀行外源式資本補充集中於某一類“補血”工具不同,今年以來各類資本補充工具被采用的規模、數量相對均衡。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5家A股上市銀行披露900億元優先股發行計劃,另有5家銀行計劃發行不超過1605億元二級資本債、3家銀行披露合計規模達650億元的定增計劃。
今年披露的可轉債擬發行規模也達580億元。在光大銀行300億元可轉債破冰後,民生銀行、江陰銀行等數家銀行跟進。如果加上寧波銀行、中信銀行去年公布的可轉債發行計劃,上市銀行在途的可轉債計劃發行規模達1080億元。
華創證券固收研究團隊認為,隨著業務快速發展及壞賬的增加,銀行核心資本不斷被消耗,加上MPA(宏觀審慎評估體係)考核帶來的持續資本補充壓力,轉股後可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可轉債也隨之受到關注。
除了可轉債,2014年開閘的優先股和2013年開始發行的減記型二級資本債仍備受青睞。截至目前,已有13家A股上市銀行成功發行逾4200億元優先股以補充其他一級資本,有近十家銀行公告優先股預案,擬發行約2000億元優先股,這尚未包括在港上市中資銀行陸續披露的近千億元境外優先股發行計劃。
二級資本債方麵,今年已有約50家銀行成功發行二級資本債,累計發行規模達1620.73億元,同比增長68.48%。
部分銀行資本承壓
今年以來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的發行態勢,與過去兩年發行規模的連續下滑對比鮮明。
數據顯示,從2014年開始,雖然二級資本債發行隻數以每年50%的速度上升,但總發行金額卻先增後減,2014年~2016年發行總額分別為3448.5億元、2698.64億元和2273.5億元。
有股份行資產負債部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今年銀行二級資本債的放量,除了較為普遍的原因外,也與不合格二級資本債逐年扣除帶來的資本缺口填補有關。
根據2013年初《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規定,2013年前發行的不含減記或轉股條款的次級債需要按年遞減10%,而2012年集中發行的老式次級債也較多地到了發行人可行使贖回權的年份,商業銀行有動力發行新的減記型二級資本債替代成本相對較高的老式次級債。
不過整體而言,商業銀行輪番上陣各類資本補充工具的背後,更大的壓力還是來自於利潤下滑、壞賬暴露的壓力,以及愈加嚴格的MPA考核帶來的壓力。
華創證券固收研究團隊認為,資本充足率是決定一家銀行MPA能否達標的重中之重,而資本充足率的考核又直接與廣義信貸增速掛鉤。從一季度情況看,雖然單純看廣義信貸增速達標壓力並不大,但考慮到廣義信貸增速對資本充足率的約束後,除五大行外的至少半數商業銀行可能麵臨資本充足率難以達標、最終導致MPA考核不達標的問題。
“MPA考核擴及表外理財,加上表外業務及資管統一監管等政策的預期出台,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會生成持續的資本補充壓力,如果有合適的資本補充窗口,有必要先做好準備。”一位城商行計財人士對記者表示。
(原標題:A股上市銀行頻頻“補血” 今年已募資超3500億)
最後更新:2017-06-18 00: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