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
財經資訊
外匯儲備連續5個月回升 人民幣貶值預期扭轉
摘要
隨著人民幣企穩,外匯儲備連續5個月站穩3萬億美元上方。
隨著人民幣企穩,外匯儲備連續5個月站穩3萬億美元上方。
7月7日,央行公布最新的外匯儲備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中國外匯儲備達到30567.9億美元,較5月環比上升32億美元,盡管這個數值低於市場預期30610億美元,卻創下2014年6月以來的最長儲備上漲周期。
在業內人士看來,外匯儲備連續5個月站穩3萬億美元,標誌著看跌人民幣的市場預期基本被扭轉。
“尤其在6月美聯儲采取加息措施,外匯儲備依然能不為所動持續反彈,表明美元利差優勢不再是影響人民幣匯率下跌的重要因素。”多位國有銀行外匯交易員認為。
在他們看來,盡管外匯儲備持續反彈有助於削減人民幣匯率下跌壓力,若金融市場一味將外匯儲備視為人民幣匯率能否企穩的“晴雨表”,無疑對中國外匯儲備構成較大壓力。畢竟,隨著中國逐步成為對外投資大國,外匯儲備有序減少將是大概率事件,容易被國際投機資本利用而沽空人民幣。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撰文指出,在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經濟金融環境下,外匯儲備需逐步回歸維持國際收支平衡的基本功能。
潘功勝強調,未來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將在波動中逐步趨於穩定,預計跨境資本流動將進一步向均衡收斂。當前無論采用何種標準來衡量,中國外匯儲備都是相當充裕的,能滿足國家經濟金融發展的需求。
“其實,隨著美元指數持續疲軟、人民幣匯率引入逆周期調整因子正發揮作用以及中國經濟持續好轉,人民幣匯率看跌預期已徹底扭轉,未來人民幣匯率很可能將在雙向波動過程穩步上漲。”多位外匯交易員指出。
人民幣貶值預期扭轉
在多位金融業內人士看來,6月外匯儲備之所以小幅增長32億美元,多重因素交織所致。
整個6月,美元指數從97.2跌至95.6,令歐元、日元、英鎊兌美元匯率平均漲幅不到1.3%,考慮到中國外匯儲備約1/3資產投向非美貨幣資產,這些非美資產估值提升,給外匯儲備帶來約130億美元的增加值。
加之6月外匯儲備資產裏的黃金儲備735億美元,較5月底減少了15億美元,某種程度也抵消了非美貨幣估值提升所衍生的外匯儲備增加值。
此外,多位國有銀行外匯交易員認為,6月外匯儲備小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主要是臨近6月底,不少外資企業需對外匯回利潤、以及部分貿易企業結清商品進口付款,令當月外匯付款有所增加,導致外匯儲備增速放緩。
“這屬於正常的經濟活動,不是資本流出壓力增加的新跡象。”他們強調說。一季度以來,中國跨境資本流動逐步趨於均衡,其中一個重要跡象,就是一季度由於交易性原因而減少的外匯儲備僅有26億美元,表明金融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恐慌情緒大幅緩解。
在他們看來,這種資本跨境流動均衡趨勢在二季度更加明顯。究其原因,二季度人民幣匯率持續上漲,令外匯市場出清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近期‘債券通’落地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也將吸引更多外資進入中國金融市場,成為未來外匯儲備穩步增長的新動力。”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高級外匯策略師Jane Foley向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外匯儲備連續站穩3萬億美元整數關口,投資銀行紛紛加入看漲人民幣的陣營。
7月3日,巴克萊銀行(Barclays)發布最新報告,推薦買漲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CNHUSD),原因是持續反彈的外匯儲備、以及良好的宏觀經濟數據都會支持人民幣匯率上漲,尤其在央行對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製引入逆周期調整因子後,12個月離岸人民幣遠期隱含收益率徘徊在3.93%附近,對人民幣反彈構成利好。
外匯儲備回歸維持國際收支平衡職能
在業內人士看來,盡管外匯儲備連續5個月回升有助於人民幣匯率反彈,但這也會帶來“幸福的煩惱”——若金融市場一味將外匯儲備視為人民幣匯率能否穩定的晴雨表,無形間給外匯儲備構成較大挑戰。
“如今金融市場普遍存在一個觀點,中國外匯儲備增長趨勢與人民幣匯率企穩反彈呈現正相關關係,即外匯儲備增加,人民幣匯率上漲;反之匯率可能下跌。”Jane Foley透露,這令中國外匯儲備容易陷入“隻能漲不能跌”的壓力。
在多位經濟學家看來,隨著中國逐步成為對外投資大國,未來外匯儲備有序回落將是大概率事件。
“更重要的是,中國外匯儲備要持續增加,不得不付出較高代價。”一家銀行經濟學家向記者指出。原因是中國借助較高投資收益預期,吸引外資進入中國投資,這些外資一旦被吸收納入外匯儲備,被安排投向美國國債等低息資產,令中國外匯儲備存在收益倒掛現象。舉例而言,由於中國債券利率較美國高出140個基點,等於中國要吸引外資納入中國儲備,需要付出約140個基點利息補貼。
如何有效轉變外匯儲備與匯率穩定關聯性的預期,正引起金融監管部門的關注。
潘功勝近日撰文指出,在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經濟金融環境下,外匯儲備需逐步回歸維持國際收支平衡的基本功能。這是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保障宏觀經濟穩健運行的必然要求。當前無論采用何種標準來衡量,中國外匯儲備都是相當充裕的,能滿足國家經濟金融發展的需求。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意味著外匯儲備職能在轉向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同時,中國相關部門留有充足外匯儲備,應對複雜的國際金融環境,引導人民幣匯率穩定。
“其實,將外匯儲備與匯率企穩綁定,屬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產物。”多位經濟學家告訴記者。當時東南亞新興市場國家不得不囤積大量外匯儲備,防範國際投機資本沽空本國貨幣套利。
隨著全球金融環境的改變,如今這個策略能否奏效,儼然存在較大變數。比如2014年俄羅斯盧布沽空潮起,原因是國際投機資本迫使俄羅斯央行持續消耗外匯儲備幹預匯市,導致外匯儲備不足以應對國家正常收支平衡,最終觸發盧布更大幅度下跌。
“因此,金融市場對外匯儲備與匯率穩定的關聯性,有了新的解讀——隻要外匯儲備能保障國家收支平衡,貨幣匯率穩定就能獲得根本的支撐,各國央行未必需要囤積外匯儲備構建防火牆,它反而對外匯儲備投資回報構成較高壓力。”一家股份製銀行經濟學家分析說。
他指出,盡管金融市場投資情緒波動在短期令貨幣匯率大幅波動,就中長期而言,貨幣匯率能否穩步上漲,取決於這個國家經濟增長基本麵是否良好,以及資金跨境流動是否均衡。
Jane Foley向記者指出,隨著美元指數持續下跌,加之中國經濟數據持續好轉,相關部門匯率管理政策日見成效,人民幣趨勢性貶值已告結束,資本跨境流動方向正隨之改變,不大會出現資本持續流出跡象。
(原標題:外匯儲備連續5個月回升 人民幣貶值預期扭轉)
(責任編輯:DF319)
最後更新:2017-07-08 10: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