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7
財經資訊
“江陰板塊”20年:44家上市公司市值超3000億元
江陰地處江尾海頭、長江咽喉,民營經濟發達,以本土鄉鎮企業起家,聲名遠揚的華西村就出自江陰,被譽為“中國製造業第一縣”和“中國資本第一縣”。
從1997年第一隻股票“興澄股份”登陸深交所至今,江陰共有上市公司44家,其中境內A股上市29家,境外上市15家。截至2016年,上市(掛牌)企業累計直接融資702.8億元,市值超過3000億。
在“江陰板塊”的陣容裏,有9家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是“中國500強企業”、12家是“中國500強民營企業”、13家是“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
二十年間,“江陰板塊”在資本經營中,借資本市場的“輸血功能”培植企業的“造血功能”,通過投資、兼並、控股等方式,做大做強主業,提升產業層次,實現了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
7月31日,在江陰首隻股票上市20年座談會上,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陳金虎表示,企業上市絕不僅僅是有效解決企業迅速擴張的資金難題,更能為企業發展帶來裂變擴張的紅利、規範管理的紅利、人才集聚的紅利和品牌提升的紅利等,助推企業加快向現代化、高端化、國際化企業轉型升級。
陳金虎提出,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破除小成即滿、小富即安、怕付成本、怕受監督的消極思想,把上市作為聚要素、優治理、塑品牌的重要途徑,通過上市為企業鑄造一顆永遠年輕的強大心髒,為企業成就百年基業、實現永續發展注入永不枯竭的澎湃動力。
在此次座談會上,江陰市上市公司協會(下稱“協會”)成立,華西村黨委書記、華西集團董事長吳協恩擔任會長。協會的成立宗旨是不僅能強化行業自律,規範治理,健康發展,還能統籌“江陰板塊”各項資源,更好地推動我市更多的企業走向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江陰經濟轉型發展。
“沒上市的公司怎麼向上市做好準備工作,擬上市的公司怎麼向上市公司去學習,公司上市之後怎麼辦。這我們協會要著手去服務江陰企業的幾個方麵。”吳協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協會最關鍵的功能是為江陰這些企業提供好各種服務,做好“店小二”,另一方麵江陰有這麼多企業,雖然大家都在江陰,但有的企業別人可能不太了解,通過協會這個平台可以起到整合資源的作用,大家能增進了解,優勢互補,強強聯手,從而謀求新的發展。
吳協恩也對記者談到,他希望江陰的上市公司要把上市公司的功能要用好用足,但不要觸碰法律底線的。“江陰目前的這些上市公司上市都比較早,趕上了國家改革開發大發展時期,但是上市不等於你就是一個好的公共公司或者服務企業了,關鍵還要靠經營,靠腳踏實地把企業自身做好。上市公司要做誠信、做品牌,上市其實是一把雙刃劍,你做不好影響也大,做好了影響也大。”
在談到實業與資本的關係時,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董事長任元林認為,實業是基礎,是1,資本是助推,是0,實業和資本是1加0的關係,沒有1再多的0也沒有用,資本脫離實業,就斷了源頭活水。
任元林提出,企業上市後要讓融資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人才引進、優化供應、拓展銷售等實業發展的各個要素中發揮作用,而不是一心想著自己掙快錢掙大錢,在虛擬概念和編講故事上動腦筋,在市值、股價和套現上瞎折騰,甚至惡意做假,放大上市公司信用,使上市公司成為個人惡意謀利套現的工具,這樣不僅最終毀了企業也毀了自己。
目前,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是全國前三強、世界前十強造船集團,去年實現利潤總額35億元,占全國船舶企業利潤總額的四分之一,經濟效益連續6年位居全國造船企業首位。
上交所發行上市中心副總監宮萬炎認為,經過20年發展,江陰板塊不僅企業上市多、盈利能力強,還具有很好的規範意識、發展意識、分紅意識、轉型意識,同時,江陰板塊對對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關係有著充分認識,發展境界高。
最後更新:2017-08-01 14: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