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
財經資訊
突發!支付寶們被“收編”!馬雲囧了,銀聯哭了,央行笑了
8月4日,央行的一份文件,給“非銀行支付機構”的“網絡支付業務”帶來一場天翻地覆的巨震。
央行宣布:從2018年6月30日起,類似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都必須通過“網聯支付平台”處理。
這是幾個意思?四個!
第一,“央媽”給銀聯生了個小弟弟,名叫“網聯清算有限公司”。銀聯吃獨食的時代終結了。
也就是說,一直覬覦第三方支付的銀聯,徹底歇菜。以後第三方支付的事情,由網聯來負責(銀聯隻占網聯1.55%的股權)。而銀聯在其核心業務——銀行卡清算業務上,正麵臨著“國門全麵打開”,Visa、萬事達、美國運通的全麵殺入。
所以,銀聯有理由痛哭一場:昔日獨享蛋糕的時代終結了,洋鬼子來了,第三方支付也“侯門一入深似海”了。
第二,從業務管理的角度,央行把第三方支付“收編了”,支付寶和財付通的超級金融夢想,遭遇到了天花板。
下圖是即將成立的網聯公司的股東名單:
注:網聯的注冊資金是20億元,上述金額為首次出資金額,股權比例是最終股權比例。
可以看出,第一大股東就是央行;第二大股東(梧桐樹)是外管局的投資平台,常常在股市裏翻雨覆雨的國家隊成員,可以理解為央行的“孫公司”;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大股東,也都是“央行的人”。
對於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在“收編”的同時苦樂不均。財付通獲得了跟支付寶平起平坐的地位,而且友軍京東也躋身第五大股東。相比之下,馬雲會不會感到不爽?
第三,央行通過組建網聯,把對第三方支付的控製權牢牢抓在手中。
以前,由於第三方支付機構直接跟各銀行對接,就出現了客戶交易央行無法監管的情況。
這很好理解:比如你使用支付寶,從自己的建行賬戶向朋友的農行賬戶轉賬。如果是傳統的銀行卡匯款,這筆錢從建行出來,進入銀聯的清算係統,然後到達農行。
但在第三方支付出現之後,不是這樣完成的。你通過支付寶從建行轉出的錢,進入了支付寶建行賬戶;然後,支付寶從自己的農行賬戶,給你的朋友打了一筆相同金額的錢。這樣,除了支付寶,沒有一個中介機構、監管機構可以看到這筆交易。這是最令央行不安的,因為央行無法監管。
所以,網聯平台是央行強加給第三方支付的一個中介機構。有人說,網絡時代是“去中介化”的,但由於“去中介”的同時完成了“去監管”,所以政府不會答應。網聯就是這樣誕生的。
下圖,就是網絡、銀行、央行、第三方支付的關係圖:
來源:ETC車友會訂閱號
最後更新:2017-08-20 18: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