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62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澳新銀行將清倉亞洲股權

“由於澳新銀行在中國的零售業務份額較小,我們要聚焦全行資源在最擅長的機構金融領域,澳新銀行將逐漸出售在亞洲銀行的股權,以彌補資本充足率和聚焦本身業務。”澳新銀行總裁廖賢誌(Shayne Elliott)近日在媒體見麵會上表示,在出售所持上海農商行股份後,將計劃出售所持天津銀行股份。

今年1月,澳新銀行宣布出售其持有的上海農商行20%的股權,總交易價格約為91.9億元人民幣。而去年10月,澳新銀行宣布將中國地區以及亞洲地區的財富管理與零售銀行業務出售給新加坡星展銀行。

而出售亞洲股權後,澳新銀行依然看重大中華區。“大中華區是澳新銀行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之外最大的業務區,也是我們業務的最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將來還會變得更加重要。”廖賢誌稱。

或拋亞洲區銀行股權

自從1986年進入中國,澳新銀行迄今已在上海、北京、廣州、杭州、重慶、成都和青島設立七家分行,並分別於2005年和2007年先後參股天津銀行和上海農商行,分別持有後兩者12%股權和20%的股份。此外,澳新銀行在亞洲其他地區還持有印度尼西亞Panin銀行38%股權、馬來西亞AmBank23.6%的股權。

今年1月3日,澳新銀行發布有關出售其持有的上海農商行20%股權的公告,引起了市場對外資銀行撤離中國市場的熱議。

而在此之前澳新銀行的“瘦身”動作早已擴展到整個亞洲地區。去年10月,澳新銀行宣布將中國地區以及亞洲其他地區的財富管理與零售銀行業務出售給新加坡星展銀行,雙方預計於2018年全麵完成市場收購事項。

對此,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葛甘牛告訴記者:“星展銀行在亞洲地區有著豐富的並購整合零售和財富管理業務的經驗,其中2010年曾成功接手蘇格蘭皇家銀行在中國的零售和商業銀行業務,因此中國團隊在業務和客戶轉移方麵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星展在中國的個人業務專注服務高端客戶,相信此次並購將進一步強化星展中國在財富管理領域的優勢。”

對於未來是否繼續減持所參股的亞洲銀行股權,廖賢誌在6月9日媒體見麵會上表示,在亞洲所持有的上述4家銀行股權,未來將會逐漸進行部分出售,另外在出售所持上海農商行的股份後,將計劃出售所持天津銀行股份。

“獲取當地銀行的少數股權就能學習經驗,通過參股中國當地銀行,我們學習到了本地市場的技能。” 廖賢誌認為澳新銀行需要去衡量優勢和劣勢,出售所持亞洲銀行股權是為了確保最大化地利用自身資源。

隨著國內經濟下行,息差收窄,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幾年間外資行股東開始陸續減持中資銀行的股權。從大型銀行開始蔓延到股份製銀行,外資股東紛紛“清場”,包括瑞銀、蘇格蘭皇家銀行、美國銀行高盛、花旗、西班牙對外銀行以及德意誌銀行在內的外資股東,其中多為外資銀行,相繼減持所持中資行股份進行套現。

聚焦機構金融業務

“我們要將人員、資本、能力等資源聚焦起來,放在澳新銀行本身最擅長的領域。”廖賢誌認為應該把該行所有的資源聚焦在機構業務。

“我行的目標是成為客戶的專業銀行,包括成為這些企業在澳大利亞、新西蘭業務以及在澳新銀行專業核心業務領域,如能源和農業領域等的主導銀行。”澳新銀行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之所以聚焦機構金融業務與其本身戰略調整和政策背景關係密切。近日澳新銀行最新報告《大有可為,投資時代的來臨:深入解讀中澳自由貿易協定》報告顯示,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進口來源國,進口總額高達641億美元(2015年~2016年);同時,中國也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市場,出口總額達到了860億美元(2015年~2016年)。對於中國來說,澳大利亞是中國的第二大投資目的地,僅次於美國,投資總額超過110億美元。

作為一家地區性的亞洲銀行,澳新銀行中國行行長、首席執行官及大中華區總裁黃曉光則表示:“中國經濟在轉型過程當中,資本的輸出越來越多,開始走向亞太乃至世界,隨著中國企業資本輸出的貿易流,給澳新在亞太的網絡創造了很多機會。”

廖賢誌表示,澳新銀行利用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主場優勢幫助中資企業承銷債券、貸款,並提供先進管理、貿易以及如何融入當地市場文化等谘詢活動。

對於怎樣促進中國企業資本輸出,澳新銀行機構銀行國際業務總裁範爾翰(Farhan Faruqui)介紹了該行的並購業務。“萬達院線購買了澳大利亞第二大的電影院Hoyts Cinema,澳新銀行為其提供了4.5億澳元的貸款,此外,2016年某企業購買了一個澳大利亞風力發電站,涉及金額高達30億澳元。我們支持中國的客戶向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亞洲地區進行業務拓展。”

報告顯示,私人實體在中國的對外投資中變得越來越重要。2015年私人對外直接投資首次超過國有企業,占當年對外直接投資的60%。中國的私營企業正在超越國有企業,成為澳大利亞的主要投資者。

不過,上述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投資僅占澳大利亞所有外來投資的2.5%左右,投資規模較小。

“盡管協定尚處於起步階段,但現在看到的貿易和投資關係正趨於多樣化,不再局限於資源行業,而是拓展到農業、食品、建築業、商業地產、旅遊等新的增長領域。”廖賢誌表示。

最後更新:2017-06-18 00:56:52

  上一篇:go 開業一年入園人次超1100萬 迪士尼推動上海旅遊產業增速翻倍
  下一篇:go 蘋果從打賞中抽三成 專家建議工商啟動反壟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