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47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武漢啟動“重振漢派服裝行動” 力爭五年內產值破2000億元

創造2000億元產值,培育三家上市公司,催開“五朵金花”。9月4日上午,武漢市啟動“重振漢派服裝行動”,從資本驅動、校企聯合、渠道整合、科技創新等方麵發力,推出十大舉措,助力漢派服裝產業轉型升級。

從風靡全國到銷往四線城市

武漢一直是中國重要的輕工業生產基地和集散中心。“漢派服裝”上世紀90年代崛起,尤其是1995~1997年間,武漢的服裝企業達到2000多戶,當時中國10大女裝著名品牌中有6個為漢派服裝品牌,多家男裝企業曾名列全國同行業前列,武漢一度成為中國服裝產業重鎮,引領國內服裝產業發展。

一直到本世紀初,漢派服裝仍能與海派、粵派、浙派平起平坐。在中國服裝協會評選的全國女裝60強中,武漢占據9席。

真正的轉折發生在5年前:因銷售業績不敵外地品牌,難以完成1年300萬元的銷售目標,約10個漢派服裝品牌被武漢廣場清退。

在大量國際、國內品牌的不斷擠壓下,漢派服裝在本地市場的份額迅速下降,年銷量僅5%,更多的是銷往武漢周邊地區以及全國三四線城市。

是何原因造成漢派服裝滑鐵盧般的衰落?武漢市經信委走訪調查發現,在武漢1600多家服裝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僅50家,而杭州、青島、寧波的規模以上企業數分別是1250家、748家、437家。

單個企業規模來看,武漢僅愛帝內衣一家的年產值超過10億元,而寧波雅戈爾產值已突破40億元,青島即發的產值更是突破了100億元。

產值差距的背後實際上是研發投入和產業配套的差距。

長期以來,武漢服裝產業主要以生產代工為主,沒有向創造型、創意型產業轉變,一直處於價值鏈低端。以品牌數量為例,深圳服裝擁有國內知名品牌100多個,寧波服裝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1個(武漢僅5個)、中國名牌產品11個(武漢僅3個).

由於缺乏創意設計環境,本地培養的專業人才80%以上都離開了武漢。一位畢業於武漢紡織大學服裝設計專業的深圳服裝設計師直言,在武漢,80%以上的高端麵料、輔料及飾品都需要外購,但在深圳就沒這個煩惱,設計師能夠專注於設計和品質。

此外,眼下,服裝業積極擁抱互聯網已是大勢所趨。但目前湖北服裝企業從事電商的不足50%,也遠遠落後廣東、福建、浙江等服裝大省。

重振漢派服裝培育5大全國名牌

為推進漢派服裝產業轉型升級,重振漢派服裝曆史輝煌,武漢啟動“重振漢派服裝行動”,力爭5年內全市服裝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

設立漢派服裝品牌發展基金,規模為10億元,打破資金瓶頸,培植漢派服裝龍頭品牌發展,培育5家全國乃至全球暢銷品牌,推動3家企業掛牌上市。

擬與武漢紡織大學合作,建立漢派服裝設計研發中心,提供高端時裝設計、設計管理與谘詢等服務,設立漢派服裝新技術應用實驗室。與江漢大學合作設立漢派服裝學院,培養及培訓營銷管理、服裝設計、品牌電商等專業人才。力爭每年吸納服裝相關大學生近2萬名就業創業,成為多所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基地。

建立產銷一體化模式,支持市內服裝工業園發展智能化供應鏈管理,使漢派服裝成為全國服裝產業成本窪地,提升產業競爭力。

立足漢口北打造漢派服裝營銷總部,在主流電商品台開設漢派服裝網上專賣店、旗艦店,建立並激活線上銷售渠道,打通線上線下的營銷渠道。並且發揮漢口北開展國際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優勢,邀請國際買家駐點采購,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漢派服裝展銷中心。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專家表示,與國內活躍的區域服裝流派相比,當前漢派服裝企業普遍存在資本乏力、設計平平、人才匱乏、渠道狹窄等發展瓶頸,新的行動方案把脈精準,瞄準漢派服裝產業最薄弱的領域,整合了產業、智力、金融等資源,將全麵激活漢派服裝企業活力,打造全國一流的時尚產業集群,重塑漢派服裝新的時代輝煌。

最後更新:2017-09-04 11:47:31

  上一篇:go 尼泊爾政府與中企簽署協議保障投資
  下一篇:go 隔夜shibor報2.7500% 下跌6.30個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