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
財經資訊
煤炭、電力企業上半年“成績單”此消彼長
隨著2017年半年報陸續披露完畢,煤炭、電力企業“此消彼長”的狀況再次浮現,並且這種態勢還會延續至下一季度。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相關數據梳理,上半年,34家煤炭上市公司九成業績表現良好,平均淨利潤為15.6億元。中國神華以243.2億元的淨利潤位列第一,隨後則是陝西煤業與兗州煤業,2017年上半年淨利潤分別為54.73億元與31.89億元。
在淨利潤增長率方麵,多數公司表現亮眼,近八成上市煤企淨利潤增長率同比超過100%,其中冀中能源、潞安環能、陝西煤業淨利潤同比增長6128.65%、2118.85%與2083.49%。而在34家上市煤企中僅有3家虧損,分別為安源煤業、安泰集團與雲煤能源。
從營業收入角度看,上述企業上半年營收均值為129億元,營業收入增長率平均為76.01%。中國神華、兗州煤業與中煤能源位列行業前三,2017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205億元、806.2億元與371億元。營業收入增長率最高的三家公司為兗州煤業、安泰集團與美錦能源,分別為227.27% 、169.39%、155.14%。
多家煤炭企業上市公司在半年報中均指出,煤炭價格上漲是導致業績變動的原因之一。陝西煤業在其半年報中表示,2017年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效果愈發明顯,煤炭價格較去年同期漲幅明顯,上半年環渤海動力煤平均價格指數為590.29元/噸。兗州煤業也指出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去產能政策持續影響,全球煤炭供需關係呈現基本平衡態勢,煤價處於高位震蕩狀態。
也正因為煤價高企,相比煤炭上市企業的業績飄紅,電力企業2017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則不甚樂觀。其中,火電企業作為用煤大戶隨著燃料成本上升,淨利下滑情況尤甚。
據梳理,68家電力上述企業中,有12家淨利為負,平均淨利潤為5.017億元。其中,約六成公司淨利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水,平均淨利潤率同比下滑31.35%。
除了燃煤成本的提升,煤電產能過剩、電力體製改革推進等因素也會為電力企業帶來更多挑戰。
華電國際在半年報中指出,預計 2017 年全國新增裝機將高於電量需求增速,產能過剩問題將更加突出。隨著電力體製改革的推進, 市場交易規模進一步擴大,交易方式更加豐富,市場競爭有更趨激烈的風險。因此華電國際表示將積極參與電力體製改革、超前研究電力市場供需、加強市場營銷管理,通過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唿籲進一步完善煤電聯動機製,多措並舉,全力控製電力市場風險。
“縱觀近二十年煤電上市公司業績,可以看出二者是零和博弈,一定是此消彼漲,究其原因,是因為二者互為最大用戶,電煤占煤炭消費50%以上,電煤成本占火電成本70%以上,這樣,煤的主要利潤來源價格上漲,火電的利潤取決於煤價,就造成了今天的局麵。”中央財經大學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邢雷看來,盡管雙方的“矛盾”依然存在,但也可通過進一步的改革進行解決。邢雷告訴第一財經:“發改委近日出台了煤炭庫存等政策,通過這些,應該會保證三季度煤價相對穩定。另外,國資委力推大型能源企業合並,如神華與國電,煤電企業的整合,這將是今後改革的主要方向,可以逐步改變這一形勢。”
最後更新:2017-09-05 16: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