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86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正本清源 嚴防煤價淡季攀高

本該是傳統消費淡季的9月,煤價卻一反常態持續上揚,近期更是創下年內新高,遠超發改委所定的每噸600元的“警戒線”,市場上有錢拿不到貨的情況比比皆是。這已是今年以來國內煤價第二次出現淡季走俏的局麵。

在八年3.1萬億元巨額投資和57億噸超級產能的重壓下,2012年下半年,中國煤炭行業結束“黃金十年”,逐步滑向“鐵鏽時代”,到2015年底煤價賤於土豆,坑口噸煤價甚至賣不過一方沙子,全行業近乎虧損。對此“病症”,2016年初國務院印發《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開出了去產能這劑勐藥。

時至今日,效果逐漸顯現。今年1至7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總額同比增13.7倍,達到近五年來最好盈利水平。與之相伴的是,一係列超出預期的市場挑戰也接踵而至,今後如何更加精準地引導市場預期,積極理順供求關係,合理巧用調控手段,將成為決定國內煤炭市場走向的“定盤星”。

實際上,今年3月煤價反常波動已敲響警鍾。彼時,隨著供暖需求旺季的結束,相關部門醞釀恢複276日限產措施,而煤礦安全生產檢查力度有所加大。在供給能力削弱的背景下,市場形成單邊預期,迅速升溫的“恐慌性”需求帶動煤價大漲,煤電矛盾再次爆發,期間寧夏七大火電廠曾聯名上書直陳要害。一係列行政手段隨後相繼落地,包括分組赴各地督導電煤中長期合同的簽訂和履約,要求加快釋放先進產能,督促龍頭煤企降價等,這才令國內煤炭市場降溫,煤價也逐漸向“合理區間”回落。

從趨勢上看,煤炭市場上產能釋放與需求增長步調不一致的痼疾尚未根除,成為煤價再次脫韁上行的主要推手。因政策協調尚不通暢,國內煤炭減量置換和先進產能釋放進度偏慢。8月原煤產量僅有2.91億噸,同比僅增長4.1%;進口方麵,8月外貿煤為2527萬噸,同比下降5%,補充置換作用有所減弱。9月以來,涉及減煤、環保、安監、汽運等方麵的政策陸續出台,令煤炭供應形勢更趨緊張。

從需求側看,當前雖是傳統淡季,但發電耗煤同比持續快速增長,電廠庫存需求偏低補庫需求較強,並且冬儲煤階段即將來臨,需要警惕隨之而來的持續單邊上揚的煤價走勢可能產生的衝擊。這種大起大落,對煤炭行業長期發展並無好處,對電力、鋼鐵、建材和化工等下遊行業甚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而言,也是不利的。

就在這兩天,有關部門再度出手保障供應。如何建立長效機製,既打好去產能的攻堅戰,又確保煤市穩定,已經成為中國經濟轉型中迫在眉睫的具體課題之一。簡而言之,要提前做好充分研究和預判,以間接調控為主,謹慎使用直接行政手段,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標準。用市場無形之手,讓僵屍企業難以為繼,讓落後產能無利可圖,最終實現新舊動能有序接替,是化解這一難題的最佳方式。隻有如此,才能確保我國的能源安全。

(原標題:正本清源嚴防煤價淡季攀高)

最後更新:2017-09-27 02:03:33

  上一篇:go 千億級消費貸流向樓市!已有六省市加入“圍剿”隊伍
  下一篇:go A股開啟過節模式:成交量連續下降 創兩個半月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