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62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綠色金融或重塑金融業發展格局

綠色金融已上升為我國的國家戰略,在國際層麵也成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在各方共同推動下,綠色金融在多個領域實現了創新和突破。專家表示,綠色金融未來必然會成為一種金融常態,目前麵臨的挑戰是怎樣加快綠色金融發展的速度和規模。與此同時,開展金融業環境壓力測試工作有利於推動我國綠色金融體係的構建,但目前金融機構環境壓力測試仍處在起步階段,資產管理和市場風險的環境壓力測試還處於空白中。

綠色金融推動可持續發展

“從國內和國際兩個層麵看,發展綠色金融在政策層麵的共識已經基本形成。”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表示,尤其在國內,2015年國務院明確提出要構建我國綠色金融體係,去年七部委也發布了構建綠色金融體係的指導意見,共有35條具體內容。這些都標誌著綠色金融已經形成國家戰略,並且有較具體的部署。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理事會理事長史建平表示,綠色金融已經上升為我國國家戰略,並已成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回顧過去一年,在中國乃至全球,綠色金融都取得了突破性發展。

史建平指出,去年9月在中國的推動下,綠色金融首次寫入G20公報。同時,中國首家以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為目標的開放型國際化研究院,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在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捐贈下建立。今年全國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陸續公布了改革方案和綠色清單,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以及加快建設多層次綠色金融體係成為各地方下一步的重點任務。

在全球層麵,綠色金融也已成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聯合國副秘書長高級金融顧問、聯合國環境規劃署Inquiry聯合主席Simon Zadek表示,去年1月有三分之一的G20成員國開啟了綠色金融進程。而兩個月前的漢堡G20峰會上,G20所有的成員國都在圍繞綠色金融出台相關政策和建議。

加強綠色金融各層次能力建設

事實上,發展綠色金融已成全球共識。在具體做法方麵,英格蘭銀行高級顧問、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學術委員會聯合主席Michael Sheren分享了英格蘭銀行的經驗。他尤其強調數據收集在綠色金融中的重要性:“數據質量和收集源非常重要。收集數據後,還需要將其放到正確的模型中進行建模,並使用不同的量化工具做相應分析。”

Simon Zadek認為,綠色金融未來必然會成為一種金融常態,目前麵臨的挑戰是怎樣加快綠色金融發展的速度和規模。除了數據收集以外,還需要提高基礎設施建設上綠色投資融資的比重。按照整體金融規模來說,目前保險公司、養老金投資公司的綠色投資比重仍然很小。

“綠色金融在政策層麵達成共識,並不保證它一定能順利落地,更艱巨的工作是各個層次的能力建設。”為此,馬駿提出,能力建設需從三方麵入手:一是方法和工具建設,比如推廣環境風險分析,使用壓力測試、情景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研究金融機構如何更多地避免高碳風險和再汙染性資產;二是產品開發能力建設,這涉及銀行、保險和證券資產管理公司所推出的綠色金融產品,這些產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資者對新能源項目和綠色建築的投資信心;三是綠色金融人才培養,目前大量綠色金融產品仍在一些較大金融機構的總部開發和推廣,在地方的推廣和應用較為有限,因此需要大量人才。

規模化環境壓力測試

“環境風險評估和環境壓力測試非常重要”。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助理院長、能源金融研究室負責人徐洪峰表示,未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希望能看到更多環境壓力測試,同時將其規模化。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金融機構環境壓力測試仍處在起步階段,且主要集中於銀行業以及信用風險,資產管理和市場風險的環境壓力測試仍處於空白。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助理院長、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實驗室負責人施懿宸表示,碳價上市、環保處罰量上升、用水量上升都會導致股票收益率下降。

施懿宸表示,首先是完善上市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建議修訂《環境保護法》、《證券法》、《公司法》、《會計法》等法律的相關規定,以法律的形式明確確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製度,同時盡快組織製定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二是健全環保與證券部門的合作機製。上市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監管具有跨部門性,無論是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還是監管工作的具體執行都需要環保與證券等相關部門的相互合作。三是督促資產管理業進行環境風險壓力測試。隨著環境風險不斷嚴重,保險業和資產管理應具備評估及管理新出現的與不可預見的環境風險方麵的意識,並通過環境壓力測試的結果調整投資組合。

從經營主體來看,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理事會執行理事長王琳晶表示,綠色金融毫無疑問應該讓企業經營者獲益,企業也比較關心發行綠色金融產品能帶來哪些好處。目前盡管各個監管機構推出了很多措施來提升發行綠色產品的積極性,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綠色產品的標準甚至要高於非綠色的普通產品。因此,應以市場化的方式來提升綠色產品的吸引力和流動性。

(原標題:綠色金融或重塑金融業發展格局)

最後更新:2017-09-05 03:32:27

  上一篇:go 物聯網憧憬萬億級產業空間 傳感器將成“支點”
  下一篇:go 倫敦基本金屬多數上漲 期銅收漲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