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財經資訊
接棒“漂亮50” “創藍籌”準備好了?
上半年A股的焦點是“漂亮50”,但7月下旬以來“漂亮50”出現分化和整理,反而使“創藍籌”從超跌的創業板中異軍突起,大有接棒“漂亮50”之勢。所謂“創藍籌”,指的是創業板中具有藍籌股潛質的個股。和傳統印象中創業板大多熱衷“講故事”和熱門炒作題材沾邊不同,“創藍籌”業績較好、估值較低、市值較大,同時也有一些題材和成長性的支持。在“創藍籌”崛起的支持下,8月份創業板指數漲幅高達6.51%,一掃上半年領跌A股的陰霾,在主要指數中排名第一。
“創藍籌”7月下旬以來的崛起,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此前股價的嚴重超跌。2016年創業板指數下跌27.71%,2017年上半年又出現進一步下滑,到7月18日,年內低點又比上一年下跌超過16%。如果以2015年最高點4037.96點計算,兩年內創業板指數最大跌幅接近60%,無論是在A股主要指數還是全球範圍內,都屬於嚴重超跌。雖然說A股市場今年以來漸漸有朝向“估值優先”的風格轉變,但過去20多年的投機炒作印記一時還無法完全褪去,在超跌之後必然有部分資金偏向於做超跌反彈行情。而“創藍籌”股價超跌,在創業板當中具有一定的估值優勢,展開一波上攻行情也算師出有名。
股價超跌為“創藍籌”的反彈創造了條件,但把條件變成現實還需要真實資金的支持。支持“創藍籌”展開上攻行情的資金,除了部分來自“深港通”開通的外資之外,扮演中流砥柱角色的則是“國家隊”的代表證金公司。中報顯示,在二季度創業板還在震蕩下跌的過程中,證金公司已經悄然出手,躋身多家創業板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東,展現逢低布局的決心(見附表)。此外,剛試水A股的養老金也在正海磁材等創業板股票上積極買入。這些“國家隊”代表抄底創業板,大大激發了市場資金對“創藍籌”的興趣。
在“國家隊”抄底創業板的同時,二季度公募基金對創業板的持倉比例卻來到了曆史低位。據相關數據統計,公募基金對於創業板的配置連續4個季度下降,倉位比例降至14.83%,回到2014年年底的水平。2015年牛市高峰時,公募基金在創業板上的倉位接近30%。從曆史上來看,公募基金屬於典型的“追隨型資金”,其對某一板塊持續低配往往對應著重要低點的產生。而7月以來創業板的反彈,公募基金追隨“國家隊”腳步為“創藍籌”抬轎的可能性較大,這點或將從10月公布的三季報數據中得到佐證。
此外,“創藍籌”的走強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承接“漂亮50”資金溢出的結果。從中報數據來看,多隻在年內大幅炒高的藍籌股二季度出現股東戶數激增的情況,顯示已經有部分機構逢高獲利了結。而這些從白馬股撤離的資金需要尋找新的出路,兼具股價超跌、估值較低、成長性較佳的“創藍籌”因此成為買入對象。
在多種因素的合力支持下,催生了“創藍籌”在三季度的走強。但“創藍籌”要完全接棒“漂亮50”的難度仍然很大,最主要原因還在於估值的天花板。盡管“創藍籌”在創業板中屬於估值較低的群體,但和“漂亮50”相比卻毫無優勢可言。以上證50指數和創業板50指數的成分股相比,截至9月8日(周五)收盤,上證50指數成分股市盈率的中位數是16.83倍,而創業板50指數則是50.34倍,二者的差距十分明顯,估值的天花板在很大程度上製約了“創藍籌”的大幅走高。
另一方麵值得關注的是,在“創藍籌”經過一波炒作,股價大幅超過“國家隊”持倉成本之後,是否會成為新一輪的減持對象?從最近一年的操作來看,證金公司在二級市場上有濃厚的“波段操作”的性質,一旦股價被過分炒高,反手做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創業板權重股樂視網中報業績變臉出現虧損,債務纏身,該股複牌之後勢必對創業板造成直接衝擊,這也會給炒作“創藍籌”的資金賣出離場帶來借口。相比主板藍籌股大量籌碼被國有大股東鎖定,“創藍籌”大多屬於民企,大股東減持的衝動遠比主板要強,這也是主力資金大舉做多的又一個天花板。
以筆者的觀點看,“創藍籌”無法完全取代“漂亮50”,但在三季度剩下的時間裏,有可能和“漂亮50”、周期股形成三足鼎立,出現輪番上攻的走勢,散戶投資者最重要的還是把握好節奏,低買高賣。7月下旬以來創業板指數出現明顯的上升通道,投資者可以此作為倉位調節、低吸高拋的技術依據之一(見附圖).
具體到操作品種,投資者可重點關注近期底部明顯放量、估值較低或國有股鎖定較多、同時基本麵有亮點的品種。如機器人、華策影視、捷成股份、陽穀華泰、邁克生物、恒順眾升、東軟載波等。
(文中涉及股票,隻做舉例,不做買入推薦。且作者承諾未持有文中提及股票)
(原標題:接棒“漂亮50”,“創藍籌”準備好了?)
最後更新:2017-09-10 09: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