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財經資訊
周期股短暫“狂歡”:賣方現分歧 買方撤離“非理性區間”
這是一場短暫的狂歡嗎?
正如廣發基金劉明月2014年的一篇舊文所提到的那樣,周期股一旦起來,其魅力可秒殺一切防禦類型或者穩定增長類型的股票,其“彈性之大、速度之快”令穩定增長或消費類型股票顯得“醜陋無比”。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時間,A股便陷入這種“狂歡”當中,鋼鐵、有色等周期股輪番表演,牛股輩出,前有“市場靈魂”方大炭素(600516.SH)的狂飆突進,後有“五天四板”的安陽鋼鐵(600569.SH).
然而,周期股的魅力綻放之後,隨著估值非理性走高,監管開始加碼。8月11日晚間,上期所對螺紋鋼手續費、日內開倉額做出調整。上周末,各家券商也緊急開策略會,討論新周期概念的轉向,賣方機構對新周期的分歧已在不斷加大。
如果將時間線拉的更長一些,股市、期市的聯手上行,市場樂觀情緒隨之升溫,一邊是賣方積極推票,另一邊則是買方“若即若離”。
如今,肩扛“領漲”大旗的螺紋鋼,再次麵臨中鋼協、交易所出手調控。那麼,飆漲的鋼價能否止漲?環保壓力驟增的有色、化工行業又將如何運行?上周五“假摔”的周期股又將走向何處?機構或已做出選擇。
這從8月14日的市場表現或許可以找到答案,8月14日周期股炒作有所降溫,有色、鋼鐵等行業漲幅明顯落後於電子等小盤股。繼7月27日拉漲3.62%後,14日創業板指數再次上漲2.95%。
複盤:風格轉換遇周期低點
對於當前周期股、大宗商品的上漲,已經上升到了對宏觀經濟的討論,對此各家券商首席亦分別持有不同觀點。
作為“新周期”提出者的方正證券首席任澤平,認為中國經濟已告別過去長達6年的去產能、通縮和資產負債表調整,正站在“新周期”的起點上。九州證券首席鄧海清認為新周期已經持續得到驗證,並且早已開始,現在討論屬於後知後覺。
雖然上述討論難有定論,但是周期股的上漲已實在發生。
數據顯示,今年初至8月11日,申萬二級行業漲幅排名靠前的為有色金屬、鋼鐵、銀行、建材和電子,漲幅分別為22.53%、20.32%、12.79%、8.02%、6.63%,作為防守型行業的食品飲料、醫藥生物漲幅則為1.88%和-2.07%。
如果起點選擇從商品爆發的6月開始,強周期行業的漲幅還要高於上述水平,如鋼鐵行業6月至8月11日漲幅便達到24.94%,其間同屬“方大係”的方大特鋼(600507.SH)更是上漲了87.5%。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一季度時,麵對賣方機構的力薦,公募基金卻顯得“若即若離”,不僅未買入鋼鐵股,反而清倉了2隻鋼鐵股、13隻有色股,以及81隻化工股。
上述情況在二季度也未有所改觀。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基金持有的有色股為72隻、鋼鐵股為22隻、化工股為156隻,分別較一季度減少17隻、8隻和30隻。
以安陽鋼鐵為例,今年一季度,海富通基金、長城基金等5家公募合計持有公司2409萬股,到二季度末已減倉至431.64萬股。
雖然公募整體步驟並未一致,但更多的資金開始隨著市場變化而介入這一題材。今年6月,煤焦鋼產業鏈為首的大宗商品快速上漲引起廣泛關注,所吸引的資金亦如雪球般越滾越大。
“不管是公募,還是私募,上半年盈利情況都不樂觀,而公司又麵臨著業績壓力,一旦市場出現賺錢效應,資金便會迅速集聚”,橫跨股票、期貨兩個市場的私募人士蔣競鬆8月14日分析稱。
他指出,與白馬股相比,周期行業景氣度的回升,使得相關公司業績確定性十足,“產量、利潤有多少,今年能賺多少錢,都能算出個大概,況且產品價格還是不斷上漲,企業盈利能力相應也會提升”。
也正是因為習慣於從產業角度去尋找標的,最終他將目標鎖定在了方大特鋼。“選擇方大,就是看中他的螺紋鋼業務收入占比高、業務集中高,公司業績彈性也會很好”,蔣競鬆指出。
另一個重要原因便在於A股投資邏輯的改變。
今年上半年,以貴州茅台(600519.SH)、格力電器(000651.SZ)為代表的白馬股賺足了眼球,公司業績的穩定性和確定性成為了市場追捧的理由。
一家公募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便向記者連續提出兩個疑問,“不買漂亮50,現在還能去買什麼?畢竟公募都有最低倉位限製,賣出其他股票所空出來的倉位,怎麼辦?”
在存量博弈的時代,機構無疑更傾向於將資金押給具備業績增長更確定、避險屬性更強的品種。隻是,當白馬股也開始進入股價的“非理性區間”時,市場熱點又將轉向何處?
此時,周期股成為了最好的選擇。對比二者走勢也可看出,自6月下旬大宗商品出現加速反彈時,周期股也同步上漲,而白馬股則開始滯漲,美的集團(000333.SZ)等白馬股迎來階段性高點。
上遊:鋼鐵演繹周期“力量”
二級市場投資風格的改變是一方麵,另一個重要的因素來自於行業環境的巨大改變,尤其是以供給側改革影響最深遠的鋼鐵、煤炭行業。
回顧鋼價近年走勢可以看出,受益於“4萬億計劃”的投資拉動,2009年到2011年,鋼價曾震蕩走高,螺紋鋼價格一度漲破5000元/噸大關。
但是,從2011年2月開始,商品市場見頂,鋼價開始了5年的連續下跌。其中,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從5230元/噸最低跌至1618元/噸,行業哀嚎一片,彼時人們更是調侃鋼價跌破“白菜價”。
直至2016年,供給側改革使得鋼價迅速反彈,掙紮於“盈虧平衡點”的鋼企迎來了喘息機會。進入2017年後,由於鋼價處於高位,以及鐵礦、焦炭與鋼材的比價關係,鋼企盈利能力逐季度提升。
“今年,煉鋼成本的變化幅度很小,從4月中下旬開始,雖然成本出現一定抬升,但是漲幅要遠遠落後於鋼價漲幅。所以,鋼企的利潤基本與鋼價保持高度一致。”卓創資訊鋼鐵行業分析師張聰聰8月14日指出。
根據她的測算,今年一季度“噸鋼生產利潤”平均為480元,到二季度時已經上漲至780元,進入三季度後盈利能力繼續提升,7月至今平均生產利潤已達到940元/噸,“1月份,盈利開始往上走,2月下旬到4月初曾有過小幅降低,但是從4月份開始噸鋼利潤始終延續提升”。
截至8月13日,已披露中報的7家鋼企利潤平均增速為458%,鞍鋼股份(000898.SZ)則預計上半年淨利潤在18.23億左右,同比增幅達到507.7%。
周期性行業的產品價格上漲也會產生“杠杆”效應。如清理“地條鋼”,便直接引爆了螺紋鋼價格,進一步刺激石墨電極、釩鐵價格暴漲,上述兩個品種也成為了年內表現最好的兩個商品。
產品價格決定盈利空間,隻有價格漲上來,企業才有盈利提升的可能,這在石墨電極、TDI等行業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企業盈利的增長又進一步促使公司估值提升,這成為了今年周期股上行的主要邏輯。
比如方大炭素回複問詢函時便透露,今年7月份淨利潤預計在4.3億元左右,而上半年公司淨利潤尚不過3.9億元,這一成績創下了公司上市15年以來的最好水平。
周期的力量同樣不可忽視,當業績低基數遭遇產品漲價時,行業盈利普遍出現大幅回升。比如已發布業績預告的32隻有色股,中報利潤增幅下限平均達369.8%,同期發布中報的80家化工股,平均利潤增幅也達到了217%。
滄州大化(600230.SH)便是其中的佼佼者,1-6月,公司實現淨利潤6.56億元,上年同期則為虧損2262萬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業內了解到,TDI原料主要包括甲苯、煤炭,而上半年漲幅並不突出,此前每噸生產成本多維持在11000至12000間波動,即使目前成本上漲到了13000元/噸,對比8月初的31500元售價來看,毛利率也超過100%。
實際上,由於周期行業產品多為上遊原材料,成本端受到漲價的影響要遠小於中遊、下遊行業,一旦價格出現上漲,其盈利彈性會十分驚人。
“新”周期:去產能疊加環保風暴
綜上可以看出,本輪周期股躁動既有行業景氣度回升的“天時”因素,也有二級市場投資風格轉向“人和”利好。
隻是,與以往周期股行情相比,今年周期性行業供給端減弱的特征尤為明顯,同時供給側改革涉及的行業也在不斷擴圍。
8月14日消息,山東魏橋鋁電在深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唯一股東山東宏橋已申報及關停由山東宏橋及其附屬公司實際建設並於近期投產的5個電解鋁項目共涉及產能268萬噸。
相比之下,席卷全國的環保風暴,所涉及的行業要更為廣泛,二者共同作用下,使得多個行業供給端大幅減弱。
2月20日,環保部曾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要求實施電解鋁錯峰生產,北京周邊“2+26”城市在冬季采暖季,對電解鋁廠限產30%以上,氧化鋁企業限產50%左右。
有色金屬行業專家景川便預計,北京周邊“2+26”城市每年電解鋁實際產量為1200萬噸,占全球產量的21%。削減30%的運行產能意味著,2017年四省產量將減少360萬噸,也就是全球產能的6%。
“這28城幾乎包含了我國華北地區所有的鋼鐵生產重地,產業區域性十分集中。不過,對於如何執行目前尚無定論,還要等到9月30日各地的詳細錯峰生產計劃出爐。”蘭格鋼鐵研究員徐莉穎8月14日指出。
她表示,最嚴厲的結果是剛性的限產50%,如果是那樣其產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但從河北省的實施方案來看,強調嚴禁“一刀切”,政策要細化到企業,實現經濟和減排雙贏,出現這樣的限法可能性是很小的。
蘭格鋼鐵根據以往數據測算,預計對於11月15日到3月15日鋼產量的影響會達到2700萬噸左右,月均產量675萬噸,占全國月度產量的10%左右。
另一方麵,中央督察組今年還分四批進駐各省市。以四川攀枝花為例,當地金江園區的多數鈦精礦企業停產至今,周邊地區企業也處於限產狀態。
“與往年不同,今年環保因素對釩鈦行業的影響尤為明顯,並從去年底便開始對相關產品價格產生拉升作用。”生意社鈦白粉行業分析師楊遜近期告訴記者。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注意到,同樣受到環保因素影響的行業還包括水泥、造紙、平板玻璃等行業。
去產能、環保風暴雙重作用下,前述行業供給端被不同程度地削弱,而需求端又維持相對穩定,供需關係隨之發生逆轉,進而導致產品價格上漲。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上遊行業喜氣洋洋,但是下遊行業卻麵臨著成本上升的困境,尤其是一些競爭激烈、議價能力較弱的行業,成本在向終端傳導時並不順暢,經營壓力隨之提升。
海螺型材(000619.SZ)便預計,今年上半年,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80%至100%,“公司產品主要原材料PVC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同時,受市場競爭影響,產品銷售價格未能實現同步漲幅,銷量亦有所下滑。”
趨勢:資金離開“非理性”區間
雖然大宗商品市場上漲,使得周期性行業盈利能力大幅攀升,進而帶動其估值修複,但是麵對漲幅過高、上漲速率較快的品種,行業協會和交易所也已開始出手調控。
8月10日,中鋼協表示,“一部分機構對去產能、清除‘地條鋼’和環保督查以及2+26城市大氣汙染防治計劃進行了過度解讀,甚至是誤讀”;8月11日,上期所對螺紋鋼的交易手續費,以及內開倉交易的最大數量做出調整。
周期股上漲的核心在於商品價格的反彈,那麼在加強商品市場調控力度的背景下,周期股還能否延續漲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比曆史走勢發現,當調控措施出台後,短期內不一定會對價格產生太大影響,但如果價格繼續大幅拉漲,交易所層麵也會相應加碼,從交易成本、開平倉等角度做出限製。
以2016年11月15為例,上期所曾對螺紋鋼1701合約、1705合約日內平倉交易手續費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五;11月22日,上期所再次將螺紋鋼、銅、鋁等多個品種的保證金上調至9%。
不過,上述調控並未能扭轉上漲趨勢,直至當年12月中旬,螺紋鋼方才衝高回落。
實際上,市場所關注的大宗商品市場焦點還在於黑色係,因為同期國際定價的有色金屬、化工品漲幅、農產品漲幅要明顯落後。
“黑色係上漲主要依靠政策引導,從而迎來結構性的牛市”,中信期貨投資谘詢部副總經理劉賓8月11日表示,但是整個市場的牛市,來自於供應、需求的同步增長,而目前需求還未看到明確的增長,主要是供應端有所減弱,所以隻能將其定義為“結構式”牛市。
對於二級市場而言,經過近兩個月的連續上漲,股價也已觸及估值修複的上限。以滄州大化為例,按照全年11.28億元淨利潤、15倍估值計算,對應的股價為57.45元,公司股價近期在觸及57.86元後便開始連續調整。
這個情況早前也出現在了“白馬股”身上,當股價逐步脫離“理性區間”後,往往便意味著新一輪下跌的開始。
商品價格的波動同樣不可忽視,目前文華商品指數已逼近2016年12月的高點,一旦出現回落,對應的周期性行業利潤能否如期兌現亦不確定。
隻是,除了調整充分,並具備一定業績支撐的中小盤個股外,資金還沒有找到更好的選擇,這在8月14日的盤麵上已經有所體現。
(原標題:周期股短暫“狂歡”:賣方現分歧 買方撤離“非理性區間”)
最後更新:2017-08-15 06: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