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59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互聯網保險增速放緩 短期健康險“百萬保額”多噱頭

互聯網保險前路坎坷。

日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互聯網人身險累計實現保費收入1010.5億元,同比下滑10.9%;互聯網財產險累計實現保費收入237.75億元,同比負增長20.01%。其中,互聯網人身險中以萬能險、投連險及分紅險為主的中短存續期理財型保險產品占比、增速下降明顯;互聯網財產險中的車險保費占比、增速持續下降,非車險持續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百萬保額短期醫療險產品走紅市場引人關注,但是其中噱頭、水分不少,存在投保頻次、續保、觀察期等一係列問題。

百萬醫療險的“如意算盤”

保險業回歸保障的趨勢越發明顯。今年上半年,以萬能險、投連險及分紅險為主的中短存續期理財型保險產品在互聯網人身險中“黯然失色”。截至上半年末,這些互聯網人身險中的理財型保險產品實現規模保費178.1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509.8億,降幅74.1%,占互聯網人身險總保費的17.6%,同比減少43.1%。

與此同時,互聯網年金險發展勢頭迅勐,實現規模保費366.9億元,同比增長近一倍,占互聯網人身險總保費的36.3%,同比增長20.1%。

“這是因為保險公司主打的長期儲蓄型保險產品多以分紅年金為主,客戶在享有保證利率的前提下,還能分享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果,參與分紅險的盈餘分配,所以對其認可程度較高。”某保險公司業務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稱。

不過,即將正式實施的《關於規範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要求,兩全、年金險產品,首次生存保險金給付應在保單生效滿5年之後,並且每年給付或部分領取比例不得超過已交保險費的20%。這將對一些保險公司在售的年金險產品產生衝擊。

除此之外,互聯網健康險規模保費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同期,互聯網健康險實現規模保費29.1億元,增幅102%,占互聯網人身保險總保費的2.9%;各家壽險公司通過自有平台共實現健康險規模保費12.4億元,同比增長222%,其中,防癌保險增長最為迅速,同比增加近10倍,護理保險和重大疾病保險增速緊隨其後,分別為874%和245%。

值得注意的是,百萬保額短期醫療險產品走紅市場,其用低端醫療險的價格撬動了中端醫療險的保障,保障範圍涵蓋特需門診以及醫保目錄外用藥,並且保額最高可達數百萬元。

某保險公司精算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短期健康險不能取代長期健康險,其存在投保頻次、續保、觀察期等問題。高保額的短期健康險產品雖然不錯,但是百萬保額多是噱頭。一般私立醫院和公立醫院中的特需不予報銷,實際醫保報銷後,個人自付部分即使有高端藥,能夠超過50萬元的少之又少;如果屬於大病,治療需要長期的過程,但是到了第二年該項病種成為既往症,保險公司對既往症一般不保,短期健康險便無法續保。”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短期醫療險產品至少有1萬元的免賠額,即除去社保報銷之後,個人支付金額在1萬元以內的部分,保險公司不予支持賠付,超過1萬元的部分,保險公司才予以賠付。

非車險持續快速增長

互聯網財產險的發展動態同樣值得關注。今年上半年,互聯網車險累計保費收入156.31億元,同比負增長38.82%;占互聯網財產險總保費的65.75%,同比下降20.22個百分點。

究其原因,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長期以來,互聯網設立“專有產品、專有價格”,為客戶帶來更多優惠,出現了線下簽單、線上出單,但是銷售環節並未發生在線上的現象。在商業車險費改後,互聯網具有的上述優勢減弱,業務員和客戶不再刻意追求線上出單,使得相應數據下降,價值差異驅動市場化選擇成為趨勢。

根據測算,在商業車險二次費改後,車險產品最低折扣率將進一步下調至0.3825,部分地區低至0.3375(即具有良好駕駛習慣的安全記錄車主在一家經營穩健的保險公司投保,保費可能下浮20%左右)。此外,賠付率可能提高3.6個百分點。

一位接近監管的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未來,車險市場將從三個方向變化,一是由規模增長向有效增長轉變,二是由單一市場價格競爭向價格與風險相匹配轉變,三是由示範條款向產品多元體係轉變。

同期,互聯網非車險累計保費收入81.44億元,同比增長95.19%,持續保持較高增長幅度;占互聯網財產險總保費的34.25%,同比上升20.22個百分點。其中,非車險以意外健康險、退貨運費險等為主。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表示,在服務於互聯網時代的大環境下,互聯網非車險產品不斷創新,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保障範圍不斷增加,其發展重要性不斷凸顯。

對此,複旦大學中國科技保險實驗室主任許閑表示認同。許閑認為,“目前,場景深化和技術創新不斷應用,尤其是旅遊類、交通類和消費類場景,這為非車險豐富的創新門類以及部分產品保費增長奠定了基礎。”

值得關注的是,泰康在線副總裁兼COO丁峻峰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以及可穿戴設備等技術力量,正在推動各行各業的變革,保險業也不例外。數據與技術將會催生出更多的保險服務和產品,與大數據、互聯網醫療服務、生物識別、基因工程等技術相關的創新保險,將會改變傳統的保險模式。

(原標題:互聯網保險增速放緩 短期健康險“百萬保額”多噱頭)

最後更新:2017-09-15 08:04:06

  上一篇:go 股權轉讓暗含四板交易所估值 兩類接替者搶奪區域證券牌照
  下一篇:go 前8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8% 製造業投資內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