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財經資訊
大股東不配合發布減持公告 機構強行平倉遇阻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有機構想按合同約定強行平倉止損,卻遭遇上市公司大股東不配合發布減持公告,導致機構陷入想平不能平的困境,並且這種情況已不是孤例。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爆發平倉危機的更多是個股案例,未來機構進行股權質押業務或更加謹慎,如質押率進一步下調等。而隨著機構進一步加嚴對質押標的風險把控,市場整體的股權質押平倉風險有望進一步降低。
想平不能平的尷尬
近期,不少個股遭遇“爆倉”危機,或補充質押,或停牌自救。如7月17日當天,就有包括歡瑞世紀、銀河生物、科林環保等公司因為控股股東質押股票觸及平倉線而申請停牌。另據記者粗略統計,僅7月以來,就有不下60家上市公司發布股東補充質押的公告,其中更有多家公司股東數次補充質押。
近日補充質押的部分公司名單
股權質押爆倉風險暗潮湧動之下,有機構正遭遇想平不能平的尷尬。華中某券商人士朱華(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有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去年在我們這裏質押一大筆股權,如今已經跌破平倉線,眼看公司股價有可能進一步下跌,我們想按合同約定及時平倉止損,卻遭遇進退兩難。”要求追加擔保,大股東已無股可押;想平倉止損,大股東又不配合發布減持公告。“屢屢拖延之下,質押的股票市值仍在縮水,嚴重影響客戶的資金安全。”
“按照行業慣例,金融機構通常會和股東溝通協商,要求補充質押或提前贖回,甚至采取停牌自救。”華南某股份製銀行人士介紹,股東一般不想輕易喪失股權,機構也輕易不會采取強行平倉,“但如果股東不采取挽救措施,金融機構在嚴格的風控要求下隻能強平。”
類似朱華這樣的情況最近並不是孤例,據他介紹,已有好幾個同行遭遇想平不能平的尷尬境況,“有的是公司控股股東,有的是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東,不配合發布減持公告的話機構短期內也拿他們沒辦法。”
根據減持新規,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計劃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應當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向交易所報告並預先披露減持計劃,由證券交易所予以備案。
“新規明確:因執行股權質押協議導致上市公司大股東股份被出售的,應當執行本規定。”朱華解釋,這也是公司顧慮之處,“沒有大股東的減持公告,我們不敢強行平倉。”
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宋一欣律師:
“機構平倉會導致大股東股份發生變動,因此也要遵循減持新規,需大股東配合發布減持公告,”質押的股份也不能規避減持新規。
強行平倉案例浮現
在減持新規的影響下,目前,市場上已出現“強平被動減持”的案例。7月24日晚,洲際油氣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廣西正和擬在15個交易日後的未來6個月內減持8680萬股,“本次減持屬於平安銀行的強製平倉行為,不是廣西正和的主動行為。”
2017年一季報披露的數據顯示,廣西正和共持有洲際油氣6.65億股,持股比例29.38%,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截至7月24日,僅餘64864股未質押,質押比例高達99.99%。洲際油氣在公告中透露,2016年8月4日,廣西正和將其持有的公司8680萬股質押給長江證券。近日,該筆質押的資金提供方平安銀行已書麵通知鵬華資產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要求其按照協議約定,告知長江資產、長江證券書麵通知廣西正和強製平倉的決定。
“繼洲際油氣之後,預計還會有公司發布類似的公告。”前述銀行人士表示。目前有部分上市公司股東已無股可以補充質押,後續如果不能及時籌措資金,不排除也會麵臨被強平的情況。
以歡瑞世紀為例,其控股股東總計持有2.84億股,已質押股票總計2.79億股,占比高達98.19%。同一天停牌的銀河生物和科林環保,其控股股東的質押比例也均接近100%。這意味著股東後續幾乎沒有補充質押股份的能力。不過,三家公司均表示,控股股東正在積極采取措施,擬采取追加保證金或者追加質押物等有效措施來防範風險。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兩市共有3253隻個股涉及股權質押,其中有114隻個股的質押比例超過50%,42隻個股的質押比例超過60%,還有11隻個股的質押比例超過70%。總體質押率最高的藏格控股累計質押了16.87億股,占其總股本81.4%。
整體質押率超過70%的公司
“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股權質押被強行平倉的案例非常少見。”深圳一名資深私募人士介紹,質押人一般會想盡辦法“自救”,上市公司被平倉可能性並不是很大。
洲際油氣也表示,現在廣西正和正在加大籌資力度,若在公告後15日內,廣西正和籌資到位,公司則有可能與平安銀行達成債務和解、中止本次減持。
質押規則恐再生變
作為常規融資手段,股權質押被上市公司大股東頻繁使用。一般情況下,根據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規則,大股東可獲得所質押股份市值約30%-50%的融資,具體比例會根據公司業績、市盈率和市值等進行相應調整。在風險防範上,質押機構設立的警戒線一般為150%至170%,平倉線為130%至150%。
記者了解到,自5月27日減持新規發布以來,一些券商就對股權質押業務進行了調整,以進一步防範質押風險。如下調質押率,以往部分中小盤股質押率可達到四成,而現在質押率大約為三成;同時上調質押利率,股權質押業務的年化基準利率會根據項目差異進行不同程度的上浮。
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隔離了部分質押風險,但並不能完全避免股權質押的爆倉風險。當股價一步步下滑時,強行平倉就有可能出現。在減持新規下,機構該如何應對想平不能平的情況?
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王富聰律師指出,實踐中,股票質押合同中都會規定股東配合減持公告的義務。從民事法律關係講,股東不配合辦理減持公告屬於違約行為,機構可以追究股東的違約責任。從證券監管角度講,即使大股東不辦理減持公告,機構仍可進行平倉,屆時違反減持新規受罰的主體將是上市公司。
“在減持新規出爐後,由於減持的規模和頻率受限,意味著股票流動性降低,因此股權質押率被下調理所當然。”華南某券商兩融業務人士坦言,如果想平不能平的情況繼續出現,未來機構進行股權質押業務或更加謹慎,質押率不排除進一步下調,“以往都是三到四折,未來有可能下調到一到兩折。”
“目前來看,爆發股權質押平倉風險的更多是個別案例。”該人士指出,“隨著機構進一步加嚴對質押標的風險把控,市場整體的股權質押平倉風險有望進一步降低。”
最後更新:2017-07-26 08: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