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69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中短存續期保險將全麵停售 工行通牒清理存量業務

在諸項保險監管政策的調整之下,銀保渠道的產品形態發生著變化,昔日火爆的中短存續期保險正成為曆史,與之合作的銀行亦對該類存量業務進行清理。

《財經》記者獲得的一份中國工商銀行(下稱“工行”,601398.SH,1398.HK)個人金融部近日發給其合作保險公司的《關於加強管理中短存續期存量保險產品的函》(下稱“文件”)顯示,隨著從去年開始的監管政策調整,中短存續期產品的銷售從今年二季度開始逐步成為曆史。2014年至今,工行代理銷售的五年期以內的保險產品(主要為中短存續期產品)達6600億元,目前尚有近40%的存量保單未按約定持有年期進行退保,將對其提出了兩種管理方案。

這份簽發自7月24日的“文件”稱,對於已到期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的處理,方案一是銀保雙方共同做好未按期退保客戶的後續服務工作,引導客戶長期持有產品,降低保險公司因退保產生的現金流壓力。由銀保雙方“分對分”機構簽訂產品補充協議,對從2017年1月1日起超過約定持有年期未退保的產品,按照存量保費餘額1%的標準逐年收取續收手續費。

方案二是如果銀保雙方未就續收手續費達成一致,工行將根據過往產品手續費定價依據,對未如期退保客戶推送信息,建議客戶及時退保,並輔以銀行理財產品進行承接。

對於為何出台該“文件”對中短存續期產品予以清理,工行對《財經》記者回應稱,在以往中短存續期產品的營銷中,與之合作的保險公司通常按照短期產品利益最大化原則,建議客戶持有1-3年來進行宣傳,並與客戶按照持有保險產品1-3年的時間進行銷售約定。因此,保險公司與銀行簽訂中短存續期產品手續費協議時,是按產品約定持有的1-3年期作為產品手續費的定價依據,而不是按照產品合同實際保障期間進行定價。

據了解,中短存續期產品達到建議持有年期後,客戶通常通過退保實現產品提前結算。工作介紹,從該行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大部分中短存續期客戶按照產品銷售約定進行了退保操作。

今年以來,隨著保險監管政策進一步調整,中短存續期產品已基本停售。工行表示,部分保險公司基於公司經營管理穩定和流動性需求,向其提出希望過往購買中短存續期保險產品的客戶可以延長產品持有時間。基於工行存量中短存續期產品從長期看在客戶收益和保障方麵尚有競爭力,在保護客戶利益不受損失的前提下,工行表示可以與合作公司一起對超期持有保單的客戶進行共同維護,同時對繼續持有的保單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工行對《財經》記者表示,該行與保險公司進行的約定完全處於公平合理的商業規則,不會對其個人客戶的中短存續期產品收益產生任何影響,客戶可以隨時基於流動性需求通過退保實現產品結算。

所謂中短存續期產品,是指前4個保單年度中任一保單年度末保單現金價值(賬戶價值)與累計生存保險金之和超過累計所繳保費,且預期該產品60%以上的保單存續時間不滿5年的人身保險產品(投資連結保險產品、變額年金保險產品除外).

招商銀行和貝恩公司聯合發布《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15年以來,以萬能險代表的投資型保險業務快速增長,同比增長高達95%。但與此同時,因寶萬之爭等險資舉牌風波,亦使作為舉牌資金主力來源的萬能險頗受市場質疑。

去年3月,保監會發布《關於規範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保險公司所銷售的預期60%以上的保單存續時間在1年以上(含1年)3年以下(不含3年)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年度保費收入,2016年應控製在總體限額的90%以內,2017年應控製在總體限額的70%以內,2018年及以後應控製在總體限額的50%以內。

在去年多項針對萬能險規定的基礎上,保監會進一步加強了對該類產品的監管。今年5月,保監會發布《中國保監會關於規範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要求保險公司限製快速返還型產品以及不得以附加險形式設計萬能型保險產品。7月28日,發布《關於征求對保險資產負債管理監管規則的意見及開展行業測試的通知》,在負債端強化對中短存續期產品的監管力度,將該業務規模與資本和淨資產掛鉤,同時加強對高預定利率產品的監管,將結算利率與投資收益率掛鉤。

在保監會諸多監管新政之下,昔日被保險公司特別是平台係保險公司作為衝規模利器的中短存續期產品正在成為“明日黃花”,銀保渠道正在全麵轉型期繳業務。據《財經》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工行的中短存續期產品已接近停售,銀保渠道的產品形態正在轉型,從主打萬能險轉向主打年金產品,一些銀行的銀保產品中的年金產品已占七八成。

招商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王菁此前對《財經》記者表示,從目前來看,銀保渠道萎縮的主要是中短存續期萬能險,保監會對這類產品的政策調整,不是為了讓市場萎縮,而是讓市場更加健康發展。

“從市場來看,監管層希望理財型保險產品朝著合理和理性的方向發展,未來保費增長預期可能會有下降。”貝恩公司全球副董事劉馨曾對《財經》記者表示。

一直以來,銀保產品的手續費收入是銀行的重要中間業務收入來源。工行2016年報顯示,其2016年實現非利息收入2040.45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30.2%。其中,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為1647.14億元,比上年增加30.44億元,增長1.1%。而在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中,個人理財及私人銀行業務收入為376.25億元,是銀行卡收入(376.7億元)之外的第二大收入來源。對於該項收入的增加,工行年報稱是“主要是代銷個人保險業務增加。”

萬能險大幅萎縮在一定程度影響銀行的手續費收入,一度引起銀行的擔心。不過,亦有銀行對代銷銀保產品持理性態度。青島農商銀行副行長李春雷此前向《財經》記者表示,代銷保險產品雖然獲得的手續費收入比銷售銀行理財或基金高,但銀保產品銷售火爆,一定程度上是因銀行為其提供了信用和聲譽背書。如果發生銷售誤導或出了問題,客戶還是會找銀行。所以代銷保險在短期是獲得了高收益,但是“一旦出現問題有可能會失去自己的客戶,有可能會出現長遠的負麵影響”。

王菁認為,理財產品的發展有一定的階段性,隨著監管政策調整,萬能險可能不會再出現以往的大幅增長。在“保險姓保”的監管基調下,保險產品應該突出其保障功能,把保障和投資的功能分開,消費者的投資需求可以通過其他金融工具來實現。

李春雷則認為,銀行代銷保險產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讓渡了自己的客戶,因此銀行還是應該發展自己的銀行理財業務。

在“文件”中,工行在方案二中亦建議客戶及時退保,輔以銀行理財產品進行承接。

對於另一個銀保大戶中國農業銀行如何處理其到期的中短存續期存量產品,一位農行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未聽說該行出台類似於工行的方案政策。

8月3日保監會發布的上半年保險業經營數據顯示,上半年人身保險業務穩中趨緩,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8287.71億元,同比增長26.03%。其中,萬能險占比降至17.4%,下降了19.45個百分點。

最後更新:2017-08-09 21:59:07

  上一篇:go 白馬股再受資金追捧 伊利股份創曆史新高
  下一篇:go 寧夏今年已發放3億元貸款支持創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