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9
財經資訊
楊國英:ofo摩拜合並或致三輸 資本切忌機收割心態
這年頭,不具有娛樂精神的投資人,好像很難成為優秀的投資人———3個多月前還煞有其事“一年後看”的朱嘯虎(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卻在前幾天(9月底)釋放出與摩拜握手言和的意圖,“目前共享單車整個行業的格局已定,摩拜和ofo兩家公司占據了整個市場95%的份額,但每個月仍然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運營。唯有兩家合並才有可能盈利。”
雖然之後不久,朱嘯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改變了口風,“關於摩拜和ofo是否會合並,需過6—12個月後再看。”而ofo和摩拜也分別作出了“不知情,我們也是通過網絡才看到這個消息的”、“我們遙遙領先,不考慮合並”的回應。
是資本的一廂情願,還是合並前的輿情引導套路?是ofo合並摩拜,還是被摩拜所合並?對此,我們暫且不做先驗斷定,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倘若ofo摩拜合並的傳言成真,其結果或將導致企業、用戶和社會三方共輸的局麵。
不可否認,基於互聯網的產業特性和資本的套利特征,近年來,類似的合並案例數不勝數,趕集網與58同城合並、滴滴和U ber中國合並……但是,嚴格推敲的話,共享單車領域的兩大巨頭ofo和摩拜合並,與其他互聯網領域的合並截然不同,其引起的負麵作用也更為顯著。
其一,共享單車的產業興起,其時間雖然較短,但是在資本的加持之下,其行業的集中度已經相當高,如朱嘯虎所言,當下摩拜和ofo兩家公司已經占據了整個市場95%的份額。較短的產業興起期與超高的市場集中度之間,存在著天然的不可協調的矛盾,產業興起期較短,本身就意味著共享單車領域在運營、技術等方麵還處於摸索階段,而超高的市場集中度又給予了資本盡快收割的衝動。在這種情況之下,一旦資本力量最終主導了合並,那麼,摩拜和ofo之間,無論是誰合並了誰,均會弱化合並後絕對壟斷主體的內在創新動力。
其二,與其他互聯網領域不同,共享單車領域具有很強的不可替代性。58同城和趕集網雖然合並並形成了分類信息領域的絕對壟斷主體,但即便如此,行業類和地方性信息網站對其還是具有較強的替代性。此外,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內容分發平台未來如果想發展衍生業務,也完全可以快速切入到分類信息領域。再論滴滴和U ber中國的合並,雖然由此誕生了移動出行領域的絕對壟斷主體,但是,相較於共享單車領域,移動出行領域的可替代性較為明顯,用戶一旦發現移動出行的成本高於傳統出租車,那麼移動出行的市場就會弱化。而新興的共享單車領域,其竭力解決的是“最後一公裏出行”的痛點,因其具有超強的針對性,自這個新興行業誕生之後,迄今還沒有什麼商業性的可替代性方案。因此,一旦共享單車領域的兩大巨頭摩拜和ofo合並,那麼,絕大多數用戶將因缺乏可替代性的選擇,而不得不被動承受合並後絕對壟斷主體的可能性大幅提價。
其三,共享單車行業之所以能夠迅速興起,除了商業模式的創新和資本的加持外,社會利益(“公地利益”)對其的極大包容也是關健。這是因為,共享單車停放和占用的人行道、公園門口、小區停車場等,嚴格意義上講,均屬於大範圍或小範圍的社會利益,但是,這部分社會利益對共享單車企業直接或間接的利益讓渡,本質上是建立在共享單車企業對用戶讓利的前提之下。而未來一旦摩拜和ofo合並,其所形成的絕對壟斷話語權,如果其大幅提價衝擊到廣大用戶的利益,那麼,此前默許的社會利益(“公地利益”)對共享單車企業直接或間接的利益讓渡,則明顯缺乏必要的合理性。
之於當下而言,新興的共享單車行業,整體還處發育階段,還需要持續的創新、摸索和政策規範,資本還應該抱以冷靜的投資心態、而不是急切的投機收割心態,否則,其結局隻會是一地雞毛的共輸局麵。
(作者楊國英係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
(原標題:ofo摩拜合並或導致三輸局麵)
最後更新:2017-10-06 17: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