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
財經資訊
“雙一流”還比到股市來了 11家名校27家上市公司雲集A股(附表)
看到昨天三部委確定的42所“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小e發現,目前A股37家科研院所背景的上市公司中絕大多數來自這些一流大學,除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各自投資的領域獨領風騷外,9家上市公司來自中國科學院及其下屬的中國科技大學。
比如終止並購近千億市值的血液製品生產企業上海萊士(002252),但放風將“不排除繼續推動重組”的北大係上市公司同方股份(600100);二級市場正連續掃貨中發科技(600520)的清華係紫光集團,都是活躍在資本市場的勁旅。
再比如,三季度以來漲幅領先的人工智能概念股,中科信息(300678)實際控製人是中國科學院控股公司,科大訊飛(002230)實際控製人則是中科大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和以中科大畢業生為主的劉慶峰團隊。
在科技股當紅的今天,依托於這些一流高校的研發實力,做“一流校企”的投資!小e是不是就可以升職加薪,出任投資總監,當上總經理,迎娶高帥富,走上人生巔峰呢?
激動歸激動,投資“名校”時依然要擦亮眼睛——比如說,最近中南大學控製的博雲新材(002297),和武漢元豐重組不成之外,還深陷股權爭端漩渦。
巔峰對決:北大方正PK 清華三係
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榜單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不出意料進入前三。而在資本市場運作上,這兩大高校派係也有相當成熟的體係和手法。
根據北大醫藥(000788)的2016年年報披露,公司實際控製人為北京大學,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公司依托北京大學、北大醫學部和北大醫療的資源優勢,加強內部管理和整合,推進醫療健康產業戰略布局。
北大醫藥和方正集團同屬北京大學實際控製,目前方正集團還控股或參股7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其中3家上交所上市公司,1家深交所上市,同時北京大學還通過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有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40%的股權,後者持有未名醫藥(002581)(002581)26.38%的股份。
清華係的資本圖譜,也是近幾年的市場熱點。目前,清華係已形成旗下三大資本運作平台——同方係、紫光係、啟迪係,在大健康、集成電路、環保等多個領域攻城略地。
清華大學目前通過其校辦企業管理平台清華控股直接持有同方股份(600100)25.42%的股權、紫光股份(000938)(000938)1.29%的股權、啟迪桑德(000826) 5.94%的股權、誠誌股份(000990)(000826)11.76%的股權,其通過清控創業投資控股的辰安科技(300523)去年7月登陸創業板。去年1月,紫光卓遠還通過股權受讓成為紫光學大的控股股東,如今*ST紫學正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出售其持有的房地產開發公司股權。
最近紫光係引發市場關注的大手筆運作還包括:同方股份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上海萊士(002252)股東持有的不超過29.9%股份,以上海萊士停牌前1007億元市值計算,29.9%的股權對應市值超過300億元。
不過,北大係上市公司的勁敵並非可能清華,由於方正係與政泉的糾葛,相關公司依然受到波及。因北大醫藥未及時履行政泉控股、北大資源控股簽訂股權代持協議事項的信息披露義務,北大醫藥去年底受到證監會定格罰款60萬元並給予警告的行政處罰,同時,因未按照規定披露關聯關係及關聯交易,證監會今年對方正集團、方正科技(600601)等也做出相關行政處罰。
11家名校旗下27家上市公司
最新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無疑囊括了目前國內學術和研發的頂尖力量。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盤點發現,目前華中科技大學僅次於北大清華,旗下擁有3家上市公司,浙江大學控製浙大網新(600797),並通過浙大網新控股眾合科技(000925)。
剩下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石油(601857)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旗下各控製一家上市公司。
但從今年半年報的情況看,連同北大、清華旗下企業在內的高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並不算突出。27家高校控製的上市公司中,僅有*ST紫學今年上半年每股收益達到了1元以上。上半年方正科技、同方股份、眾合科技、博雲新材都出現虧損。
有意思的是,27家上市公司中“危”、“機”並存,多家存在對公司有影響的重大事項。除了前文提到的方正係部分上市公司受到處罰和清華係A股市場“掃殼”舉牌中發科技(600520)等,目前博雲新材大股東中南大學粉冶中心鬥爭激烈,且在近期終止了重組武漢元豐的計劃。複旦複華(600624)9月19日宣告與信達資產的訴訟仍未落定,目前已合計計提預計負債 4075 萬元。
浙大網新5月則與螞蟻金服簽合作協議,並在近期以發行股份+現金支付的方式完成收購華通雲數據。由於參股公司入圍雄安規劃設計機構名單,同濟科技(600846)被市場聯想成“雄安概念股”,股價跌宕起伏。此外,華工科技(000988)近期的非公開發行股票獲中國證監會核準批複。
“高校科技概念股”很搶眼
實際上,從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開始改革推動我國大學產業從“校辦”轉向“校有”,近年新增的由最高學府實際控製的上市公司並不多,辰安科技IPO外, 更多的是由高校資產經營有限公司這條資本紐帶,來控股學校的所有經營性資產或參股的公司。
比如說南京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參股持有南大光電(300346)12.50%的股份,但上市公司的實際控製人為複旦大學“最富教授”史正富旗下的同華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學持有川大智勝(002253)6.97%的股權,但公司實際控製人是在川大學習和工作多年的遊誌勝。
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還包括今年在資本市場表現突出的“中科大係”三駕馬車(科大訊飛、科大國創和科大智能(300222)。
中科大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01%、3.36%和1.90%,其中隻有在科大訊飛因和管理團隊結成一致行動人而成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製人。由於曆史原因,中科大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還持有時代出版(600551)5.32%的股權,但不參與公司的管理。
這三家“科大係”上市公司中,除了借力語音識別和“超腦計劃”走上AI峰頂的科大訊飛外,科大智能9月21日宣布擬通過定增配套募資引入戰略投資者京東錦泉,而京東錦泉的背後老板正是劉強東。主營業務為行業應用軟件研發、IT解決方案及信息技術服務。近期受智能芯片和5G推廣影響,從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係走出來的上市公司科大國創,2017年8月28日開盤至2017年9月14日收盤,公司股價累計漲幅已達92.60%, 遠高於創業板綜合指數4.88%的期間漲幅。
附錄: A類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為: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複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原標題:“雙一流”高校比排名比學術,還比到股市來了!11家名校27家上市公司雲集A股(附表))
最後更新:2017-09-23 09: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