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39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商務部:保護知識產權需各國聯手 從未強製外資轉讓技術

9月29日,商務部召開《中國知識產權保護與營商環境新進展報告》專題發布會,發布會上,商務部條法司副司長陳福利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新的互聯網技術影響下,知識產權的保護是個全球問題,中國的知識產權的保護和法治建設始終與國際通行做法相互銜接與促進,中國已先後與美國、歐盟、日本、巴西、俄羅斯、瑞士等不同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雙邊和多邊的知識產權跨部門合作,共同打擊知識產權違法行為,維護法治化的營商環境。

知識產權保護是全球性問題

9月28日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中國知識產權保護與營商環境新進展報告》,9月29日的發布會介紹了這一報告的主要內容。

陳福利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隨著新技術的不斷出現,特別是互聯網技術以及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包括全球價值鏈的深入發展,知識產權保護越來越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這種挑戰也是全球共同麵臨的挑戰。

對此中國近幾年在國內開展了各種知識產權的專門治理,比如每年都在推動“劍網行動”,推動解決互聯網領域的打假和盜版問題。

“我們發現在一些互聯網環境下的盜版問題出現了多國因素,比如我們查到了網上有售假或者是有販賣盜版,服務器在國外。再比如國際貿易當中,從貨物的買賣到整個流轉環節,都有跨境的有組織犯罪的蹤跡可尋。這些問題都在唿籲我們要加強知識產權的國際合作,來共同應對知識產權給全球或者給全人類帶來的挑戰。” 陳福利說。

陳福利表示,中國的知識產權的保護和法治建設的發展始終與國際通行做法相銜接:中國的知識產權立法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1982年出台的《商標法》是新中國第一次專門的知識產權立法,而在該法出台之前的兩年中國加入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中國1984年出台了《專利法》,1990年頒布了第一部《著作權法》,與此同時,中國在1985年加入了《巴黎公約》,在1989年加入了《馬德裏條約》。

“在中國的立法進程不斷完善過程中,我們是和國際上的一些公約、通行做法是互動的。”

沒有任何一部法律強製外國投資者轉讓技術

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柴海濤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對內外資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沒有任何一部法律強製外國投資者轉讓技術。外資企業分享了中國經濟發展成果,也為中國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柴海濤介紹說,在對外開放度方麵,近3年2次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將限製性措施由180條減少到63條。大幅度放寬外資準入領域或取消外資準入限製,外商投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同等適用“中國製造2025”戰略政策措施。推進新能源汽車製造、船舶設計、支線和通用飛機維修、演出經紀、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等領域對外開放,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中國對內外資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沒有任何一部法律強製外國投資者轉讓技術。外資企業分享了中國經濟發展成果,也為中國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柴海濤指出,中國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後,對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作了全麵係統的修訂,建立了符合國際通行規則和中國國情的知識產權法律體係。在知識產權保護實踐中,中國始終保持與國際通行做法相一致,對內對外一視同仁,全麵履行中國的承諾和國際義務。近年來,中國製定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將知識產權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普遍增強,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

最後更新:2017-09-29 14:33:31

  上一篇:go 我國將禁售燃油車?啟動研究不代表將禁售
  下一篇:go 央行:反洗錢跨境資金監控不影響合法跨境資金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