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5
財經資訊
超級重磅炸彈來了!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將取締!
上證報記者日前從接近監管層人士處核實,監管層將取締境內的虛擬貨幣交易場所,並已約談相關平台。截至記者12日20時發稿,國內三大比特幣交易平台仍在正常交易。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盛鬆成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能夠實現點對點匿名轉賬,對於中國資本項目管理和洗錢監管是一大挑戰。監管層應該根據有關的法律規定,針對利用虛擬貨幣從事違法行為的人進行更加嚴厲的監管。
確實,近年來,比特幣不僅僅是作為虛擬商品來炒作,具有二級市場的交易風險,而且其已經成為地下經濟、非法經濟的重要支付工具,用於走私、販毒、洗錢等用途,這也是監管更大的擔憂所在。
“任何虛擬貨幣本質上都不是法定貨幣,技術的進步確實會促進人類社會進步、製度改革,但技術不能替代國家的經濟政策。”盛鬆成表示。
他進一步解釋,任何虛擬貨幣都不可能取代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因為貨幣政策是現代國家調控經濟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所以必須由中央銀行壟斷貨幣的發行權。未來,即使是推出所謂的數字貨幣,抑或是“無現金社會”,也應該由央行主導,這一標準放之四海皆準,因為涉及貨幣傳導、利率調控、貨幣流通等,否則會擾亂貨幣政策,危及整個經濟。
從世界範圍看,目前支持無現金社會的個別國家,也是由央行推動,且這些國家共同的特點是人口少、素質高、GDP高。
本月4號,七部門聯合發文,指出首次代幣發行(ICO)融資本質是非法公開融資,要求立即停止,同時清退存量。區塊鏈、比特幣、ICO經常被同時提起,但是梳理這三者概念後可以發現,三者絕非同一件事。區塊鏈是一種分布式記賬的技術,在包括金融的眾多領域有廣泛的應用;比特幣作為一種加密數字貨幣,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ICO僅僅是通過發行新的加密數字貨幣的方式進行融資的行為。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近日接受央行旗下《金融時報》采訪時指出,當前叫停ICO是十分必要和及時的,但是這並不妨礙相關的金融科技公司、行業機構、技術公司去繼續研究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本身是好技術,並不是隻有通過ICO才能進行區塊鏈技術研究,還可以通過各種技術進行研究,不應當將區塊鏈和ICO畫等號,需要進一步拓寬研究和發展區塊鏈技術的視野。
盛鬆成也表示,盡管ICO被叫停、虛擬貨幣交易有待規範,但區塊鏈技術本身仍然值得鼓勵。該技術已經被各界廣泛確認為一種非常重要的革新性技術。世界經濟論壇甚至預測,到2027年,全球GDP大約有10%將會存儲在區塊鏈上。通過這種分布式賬本技術實現經濟社會運行的不斷去中心化,可以達到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原標題:超級重磅炸彈來了!境內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將取締!)
最後更新:2017-09-13 06: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