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2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如何治妖?美股的做法值得A股借鑒

  近日,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概股公司受到國內市場的極大關注。

  受關注的原因,不是這家公司的上市,也不是這家公司曾有4500%的漲幅,而是這家公司的退市。

  最近納斯達克計劃讓這家名叫“穩盛金融”的中國貸款擔保公司摘牌退市。

  其實,在美國股市,上市公司退市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在有的年份裏,退市的上市公司數量甚至比上市的上市公司數量還要多。

  所以,上市公司在美國退市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而“穩盛金融”在美國的退市之所以受到國內股市的關注,實在是因為“穩盛金融”退市的理由在A股市場聞所未聞,讓國內投資者“開了眼”。

  根據相關報道,納斯達克計劃讓穩盛金融摘牌退市的理由是穩盛金融違反了幾條上市法規。

  

  穩盛金融曾一度跳漲4,500%,而該公司還無法解釋背後原因。

  換一個說法,穩盛金融退市的原因是因為該公司股票是一隻妖股,而公司方麵卻不能解釋穩盛金融成為妖股的原因。

  稱穩盛金融為“妖股”是名符其實的。該股2015年10月起在納斯達克上市,2016年上半年的股價,一直在略超10美元附近,6月底開始明顯上漲,在2017年2月一度漲至465美元,股價飆漲4555%。

  之後穩勝金融開始轉為跌勢,至5月底股價已跌至20美元附近。6月初穩勝金融再次開啟暴漲模式,6月5日大漲46%,6月6日暴漲107%,6月7日勐漲153%報收205.01美元。

  隨後該股被納斯達克實施停牌至今,近日,又有了退市通知的出台。

  因為是妖股,所以被勒令退市,美國股市退市製度的嚴厲,由此可見一斑。

  這對於A股市場無疑是具有借鑒意義的。

  畢竟退市製度問題,也是A股市場近幾年來非常敏感的一個問題,如果A股市場向美國股市取經,也讓妖股退市,這足以震懾A股市場的各種妖魔鬼怪。

  當然,A股敢不敢讓“妖股”退市,也是一個需要正視的現實問題。

  A股市場一直被認為是一個“隻吃不拉”、“隻進不出”的市場。A股退市製度一直飽受各界的詬病。

  而之所以如此,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A股市場的退市製度過於寬鬆。

  比如,A股上市公司常見的一個退市標準是三年虧損退市,這個條件無疑是很寬鬆的了。

  問題是即便三年虧損,也不直接退市(創業板除外),還要“以觀後效”一年。如果上市公司扭虧了,就不用退市了。

  而且為了規避三年虧損,上市公司通常還會通過做賬的方式來調節盈虧,即虧兩年賺一年。

  此外,各地政府還不斷地向上市公司提供各種補貼,力助上市公司保殼。

  如此一來,因為三年虧損而退市的公司就寥寥無幾。

  又比如,強製退市製度,這是最近兩年股市推出的一項強化退市工作的新製度,但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仍然存在“放水”現象,雖然出現了欣泰電氣這樣的強製退市公司,但也有的公司並沒有被強製退市。

  如此一來,A股市場自然是“隻吃不拉”、“隻進不出”了。

  因此,與美國股市相比,A股市場的退市製度基本上是形同虛設。

  實際上,如果A股市場讓妖股也退市,那麼,一些上市公司的股票也就不敢妖也不能妖了。

  而且從上市公司層麵來說,首先就會“降妖”、“鎮妖”,不會對股價的妖孽走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至於配合機構興風作浪的事情也就更加不可能發生了。

  可見沒有嚴厲的退市製度,也是對市場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的一種縱容。

  當然,A股退市製度之所以過於寬鬆也有一定的客觀原則。

  比如,在退市過程中對投資者保護不力,以至每一家公司的退市都在一定程度上構成對投資者的傷害。這個問題確實是需要予以重視並加以解決的。

  所以對於退市製度,一方麵要向美國股市學習,執行嚴格的退市標準,但另一方麵也要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在這個問題上,美國股市現成的經驗也是可供A股市場借鑒的。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8-15 15:03:11

  上一篇:go 西太平洋銀行:淨多頭觸及四年新高 澳元漲勢難續
  下一篇:go 最具影響力的美聯儲官員:預計美聯儲今年將再次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