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財經資訊
做空機構如雙刃劍 香櫞也曾兵敗香港
港股市場本周增長放緩,恒生指數五日下跌1.55%,報收於25626點;國企指數報收10385點,五日跌1.96%;紅籌指數報收3987點,五日跌1.94%。行業方麵,消費者服務業漲0.43%領跑市場,地產建築業則表現稍遜,五日跌3.13%。
本周內地投資者恐慌情緒仍未消除,南向資金延續上周低迷,五日日均流出2.58億港元。其中港股通(滬)日均流出5.21億港元;港股通(深)日均流入2.63億港元。個股方麵,較為穩妥的紅籌股和汽車股得人心。港股通(滬)十大流通榜中,長城、吉利和騰訊分別上榜5次;港股通(深)十大流通榜中,騰訊、長城、恒大和IGG各上榜5次。
本周港股未出現重大的做空事件,被渾水做空的敏華控股也穩住了盤麵,反而發生了內地資金在長城汽車擠爆空頭的大戲。多空博弈、群雄逐鹿仍將是今年港股的主旋律。
最近我們和投資者聊到港股做空時,常有人質疑:這些“程咬金式”的做空機構在金融市場究竟合法嗎?我們在深度了解渾水、香椽、哥譚等做空機構背景和相關法律後,得出的答案是:在不涉嫌欺詐和偽造的情況下,出於言論自由、監督市場等目的,做空機構的報告是被港股、美股市場默許的,歐洲、中國A股除外。
投研分析師常分為三類:賣方、買方和第三方機構。賣方分析師為券商和投行工作,買方分析師為基金公司(共同基金、對衝基金等)工作,第三方機構則較為獨立。買方分析師一般不能發布報告或僅供內部使用。因為投資需要,買方分析師的報告越精確客觀,對投資越有利,所以缺乏製作不合規報告的動機,並受到較少的監管。目前大多數法規主要針對賣方分析師,例如在美國紐交所(NYSE)和金融業監管機構(FINRA)都明確對賣方分析師提出SRO(自律組織)規則,用於減少自身業務的利益衝突。第三方研究機構目的常在於維護投資者權益(所謂的“打假”),因此這種機構報告一般向公眾免費開放,且十分容易獲得。
必須要了解,這些做空機構和可做空的對衝基金有著本質區別:對衝基金有合法的投資顧問牌照,受各地證監會嚴格監管,一般攻擊大盤股、指數、國債,且持倉較久,多是依據自身研究或投行報告,自身不能發布報告甚至很少評論個股;做空機構基本無投資顧問牌照,隻是網絡博客(香椽、哥譚),一部分甚至隻是在seekingalpha.com等網站注冊的用戶。這些機構一般發報告且公布倉位,之後快速平倉。
第三方的做空機構一直被市場喻為“雙刃劍”:一方麵,客觀和公正的報告可以有效地發現有問題的公司,清理市場;但另一方麵,由於做空的報告導致股價下跌,該公司從報告所涵蓋股票的空頭頭寸中獲得了可觀的利潤,因此報告的客觀性和可信度是存疑的。這中間的關鍵點,在於做空機構的報告中,是否存在對做空標的惡意誹謗、財務造假和偏激的觀點等。目前來看,監管機構對於做空機構采取默許但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態度,我們可以從香櫞2012年做空恒大的例子中窺見端倪。
香櫞在港股做空市場銷聲匿跡了很長時間,最近的做空報告多在美股(例如近期做空英偉達),這主要是與2012年香櫞做空恒大而惹出的“官司”相關。2012年6月21日,香櫞創始人Andrew Left針對恒大發布了68頁的“打假”報告,導致恒大在當天暴跌達17%。隨之恒大做出反擊,一紙訴狀將香櫞告上法庭,起訴Andrew Left報告存在財務造假、惡意中傷的嫌疑。之後在長達4年的辯論中,恒大經曆了香港法院的財務審查後,緊抓香櫞惡意篡改公開資料的意圖,最終贏得訴訟,結果Andrew Left賠償訴訟費並在5年內禁止進入香港市場。這也解釋了今年港股做空風生水起時卻不曾聽聞香櫞消息的原因。
在道德和利益的矛盾下,總有一些做空機構選擇鋌而走險。對於上市公司來講,如果真的是“真金不怕火煉”,可以積極與投資者溝通、減少停盤、采取回購,以正視聽。對於投資者來講,應積極和買方、賣方和第三方機構溝通,綜合判斷,獨立思考,這樣才能作為“理性人”在股市中生存。

(原標題:做空機構如雙刃劍 香櫞也曾兵敗香港)
最後更新:2017-06-18 0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