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95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監管最新動向曝光:打擊繞道借殼 從嚴監管輕資產跨界並購

7月27-28日保薦代表人培訓在鄭州舉行,以“並購”作為本次培訓主題,監管層在談及近期對並購重組監管情況,再度強調對“繞道借殼”、“輕資產跨界並購”從嚴監管的態度,鼓勵上市公司進行產業並購。

根據與會保代透露,兩天培訓內容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並購市場監管動態介紹及常見違法行為案例分析;第二介紹跨境並購融資架構、法律及稅收籌劃。

據與會人士介紹,監管層打擊“繞道借殼”,對於有意打散標的資產股權,把大量表決權委托他人從而規避實際控製人變更認定的行為,證監會仍然將此認定為借殼上市。

在談到輕資產並購重組時,監管層表示對於遊戲、VR、影視、互聯網金融等輕資產類行業審核從嚴,主要考慮到這類跨界並購可能會麵臨商譽大幅減值的風險。該監管人士稱,在去年被否的24起重大並購重組中,就有11起為軟件與信息行業、文化娛樂行業,占比接近一半。

監管層再度強調,鼓勵上市公司進行行業整合或產業升級,遏製忽悠式、跟風式和盲目跨界重組;同時還要進一步遏製借助並購重組、非公開發行進行的套利行為。

此外,對於並購重組的業績承諾問題,監管層表示不可變更業績承諾,不允許股東大會對已完成的並購重組約定的業績承諾進行調整。

【延伸閱讀】

殼股貶值殼主欲打折“促銷” 囤殼大戶競相出清

近日多家公司實控人紛紛賣殼,包括獅頭股份、江泉實業、東方銀星等公司的買家均變現離場。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成功易主案例仍為少數,資本係尚有多個殼公司在手,正欲打折“促銷”。

分析人士指出,從目前成功易主的案例來看,控製權轉讓平均溢價為市值50%左右,去年底殼股遭爆炒時平均溢價為市值的一至兩倍。加上今年以來中小創市值一再縮水,控製權轉讓溢價大幅收窄。

業內人士認為,金融去杠杆下,銀行、信托等機構資金成本不斷抬升,同時重組時間成本也在轉化為杠杆的資金成本,殼主回籠意願強烈。此外,隨著新股發行常態化,殼資源估值處於下降通道,迫使收購方重新評估殼資源價值並根據自身運作能力做出處置。

囤殼大戶競相出清

斯太爾25日公告,公司股東長沙澤洺、寧波貝鑫、珠海潤霖、寧波理瑞正與上海圖賽接觸並商議股權轉讓事項。謀求出清的四家PE機構於2013年作為資金募集方進入上市公司,持股合計約為30%,超過控股股東英達鋼構14.91%的持股比例。股權轉讓一旦塵埃落定,將涉及公司控製權變更。

美爾雅日前公告,美爾雅集團股東中紡絲路擬將其持有的美爾雅集團100%股權對外轉讓,將涉及上市公司的實際控製權變更。

江泉實業披露,控股股東順辰投資擬將所持的13.37%股權轉讓給深圳市大生農業集團有限公司。

一位資深投行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成功易主的案例仍為少數,資本係尚有多個殼公司在手,正謀劃打折出讓。

伴隨上半年來市場政策和風向變遷,殼市場熱度大不如前,殼價連連下挫。分析人士告訴記者,較2016年殼市場光景最好的時候,部分殼主的心裏價位已經下調超過四成,未來仍有下行趨勢。

記者注意到,有中介機構甩出了“7折甩賣控製權”的信息。該中介出示的信息顯示,該上市公司總市值約為90億,大股東持有25%的股份,擬以13億對價七折出售上市公司控製權。

溢價大幅收窄

上述投行人士指出,從目前成功易主的案例來看,控製權轉讓平均溢價為市值50%左右,而去年年底殼股遭爆炒的時候,平均溢價為市值的一至兩倍。“加上今年以來中小創指數不斷下行,上市公司市值一再縮水,溢價部分已大幅收窄。”

目前來看,成功易主案例仍為少數,大部分殼股尚未成功倒手,且受市場波動影響,不少收購方已經陷入浮虧。

“一方麵二級市場股價不斷下挫陷入浮虧,另一方麵並購重組審核趨嚴下,買方入主後主導的重組方案多次流產,均加大了收購方的資金壓力,”一位私募機構負責人指出,“杠杆買殼的收購方情況更為嚴峻,金融去杠杆下,銀行、信托等機構資金成本不斷抬升,同時重組時間成本也在轉化為杠杆的資金成本。如果資金鏈緊張,賣殼回籠資金的意願肯定會很強烈。”

上述投行人士指出,隨著新股發行常態化,殼資源估值處於下降通道,收購方需要重新評估殼資源價值和自身運作能力。“一方麵,殼股市值已經下降至20億左右,這種下降趨勢還在繼續;另一方麵,重組、再融資及減持新規等監管政策出台,資本係將旗下資產裝入上市公司的算盤打不響了,這都會加速資本係大佬清殼的步伐。”

“現在賣殼意願相對強烈,但市場上願意接受的買家並不多,首先是IPO加快降低了借殼意願,其次並購新規後對借殼的判定越來越嚴,也導致觀望情緒濃厚。”新富資本投資總監陳諍告訴記者,“仍會有公司選擇借殼,如現金較多的公司,或受行業或自身因素製約,擔心IPO排隊時間較長而錯過上市時機。”

“殼交易再度活躍可能性不大,畢竟借殼上市難度與IPO趨同,隻有少數特殊需求的資產會選擇借殼。”上述投行人士告訴記者。

民享投資合夥人龐博指出,此後殼主將會更關注借殼資產的質量,因為在目前偏重價值投資的環境下,如果借殼後公司沒有實際利潤支撐隻靠炒概念,市場很難認同。(來源:中國證券報)

最後更新:2017-07-28 12:11:56

  上一篇:go 網信辦等多部將評審微信、淘寶、微博等隱私條款
  下一篇:go 人社部:企業退休人員今年按平均5.5%水平繼續上調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