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4
財經資訊
寧海幫:一個靠“空殼”平台行走網貸江湖的神秘商幫
寧海縣,隸屬於浙江省寧波市,2017年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第59名。而正是在這個山清水秀、經濟實力強勁的縣城走出了一個讓網貸江湖聞風喪膽的“寧海幫”。
他們在平台體量、科技金融等領域並沒有做出讓業界眼前一亮的成績,卻因“涉嫌惡意詐騙”、“惡意跑路”等負麵信息被不少投資者和“羊毛黨”所熟知。
如今,“寧海幫”慣用的借“空殼”平台斂財的套路還在繼續,並且玩得越來越熘。
一位來自寧海的羊毛黨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聽過圈內“寧海幫”的傳說,雖然我來自寧海,但我也不敢投。
一年爆雷18家
“寧海幫”有多厲害?看看他們的“爆雷”記錄便能體會一二。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2014年,與“寧海幫”相關的“爆雷”平台至少有18家。
它們分別是:華東財富、佳聯財富、甬佳貸、康意和、鼎融資本、京浙貸、聯創財富、百聚財富、中山投資、融豐創投、譯匯財富、甬利財富、振源財富、喬贏財富、慶協投資、昊華財富、保全財富、來鑫財富。
這些平台的公司注冊地址遍布大江南北,但主要集中在江浙滬地區。
他們有一個共同特征:法人代表的身份證簽發機關均是寧海縣公安局。
回憶起當年的“瘋狂”,“寧海幫”成員費波感觸頗深。
時間回撥至2014年,彼時“互聯網金融平台”借著“互聯網+”的大浪潮,在融資、廣告投放上出盡了風頭。
但從運營角度來說,沒有風投機構加持、沒有國資背景、沒有明星創始人搭夥;從資產端角度來說,缺少大量高質量的資產;從資金端角度來說,沒有上述兩項就吸引不到投資者。這些對“寧海幫”而言都是進入行業的壁壘。
但這些壁壘未能阻擋“寧海幫”賺錢的心。費波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他們可以把理財平台變成一筆一本萬利的好生意.
當然,這裏所謂的理財平台僅僅是個“空殼”。
費波核算發現,這筆生意所需投入的成本包括構建一個理財平台的開發成本和平台運營期間的運營成本,而盈利就是投資人的投資金額減去成本的差價,此外沒有任何支出。
“一般此類平台的運營時間不會超過一個月,全國這麼大,在高額利息的誘惑下,網上總有貪心的人會上鉤。每個平台每個月少則賺幾十萬元,多則賺幾百萬元。”費波稱。
重出江湖再玩老套路
2014年後,“寧海幫”沉寂了一段時間。今年初又開始蠢蠢欲動。
在羊毛圈,對“寧海幫”的最新“畫像”是這樣的:
這批詐騙團夥主要遊走於江浙滬流動作案,在2017年4月到5月又紮堆上線多個擁有同樣係統模板的網貸平台。他們沒有放貸經驗,也沒有真實業務,卻一直在炫耀其實體產業的蓬勃發展。他們運營的空殼平台狂發秒標、天標,甚至連過節都持續發標。平台上線壽命短則一周,長則一月,跑路時間全看緣分。
據投資人爆料,浙亞財富就是“寧海幫”的平台之一,浙亞財富也完全符合羊毛圈內對“寧海幫”平台的肖像刻畫。
據投資者消息,這家平台在試運營日期截止前就已經“失聯”了。
8月15日和16日,《國際金融報》記者也嚐試多次撥打谘詢客服熱線,始終無法接通。
隨後,記者以浙亞財富投資人身份,撥打其在工商信息上預留的聯係方式,對方強調,我們和浙亞財富並無關係,是代理工商注冊信息的公司。如果有任何問題與其法人聯係,並提供了其法人張亞芬的聯係方式。
但記者多次撥打該人士提供的電話,均無人接聽。
根據浙亞財富網頁顯示,其目前累計待收總額(待還給投資人的錢)為117萬餘元。
事實上,記者梳理發現,除了浙亞財富外,具有典型“寧海幫”痕跡的金庫貸、裴迪易貸也已跑路;昆爵金融、旭泓財富雖仍在發標,但記者多次致電均無人接聽。其中,旭泓財富實時待收金額為3800萬元,昆爵金融實時待收金額為5072萬元。
為浙亞財富開發技術係統的是一家名為貸齊樂的公司。
《國際金融報》記者以新建理財平台意向客戶的身份谘詢了這家“寧海幫”的指定技術供應商——寧波貸齊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業務員張群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他們成立至今已開發過1000多個網貸平台。一般在不改變底層邏輯構架和功能板塊的前提下,最低的基礎報價是19.8萬元。效果類似於浙亞財富官網(如下圖),但浙亞的網頁是他們稍早前的產品版本,現在新版本有些許不同。
上海某第三方網貸平台開發高管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貸齊樂的報價並不算低,成本基本還可以再低幾萬元。一般如果開發平台數量越多,報價可以越低,成本大約在17萬元。
也就是說,如果是標準流程化生產,一般一個“空殼”平台的製造成本、運營成本不會超過25萬元。
技術開發商無罪?
有意思的是,《國際金融報》記者還發現,在貸齊樂官網展示的177家網貸平台的合作案例中,1/3以上的平台都已處於“非正常運營狀態”。
在這些“非正常運營的平台”中,問題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部分網站網頁顯示出現問題,比如裴迪易貸的網頁上,因為缺少維護,不少banner部分的圖片已經缺失;
第二類,平台網站依舊存在,但是通過客服電話已經無法聯係上,包括中金通、東融金融等;
第三類,平台官網已經無法打開,比如晶晶理財、均金貸、清融網、聯合眾創、江泰投資、紫金貸、錢窩窩等。這是情節最惡劣,案例最多的類型。
對此,張群對記者表示,目前運營平台成本大,一些平台在發生持續虧損之後選擇退出。
那麼,這些平台中是否存在惡意詐騙的行為呢?
張群說:“我們公司隻負責係統開發,如果在體量較小的情況下,會有平台選擇我們進行技術托管。”
上述高管對記者透露,對第三方平台開發公司而言,確實沒有義務做盡職調查,這就是生意。但是在和一些平台高管接觸的過程中,第三方平台開發公司完全可以分辨出哪些是相對靠譜的平台,哪些存在隱患。
“目前網貸行業正處於整改期,不合規的新進小平台很難再獲得投資者流量。為了吸引投資者,經常會在平台開業之初提高回報率,這時候很多羊毛黨也會來擼平台。對一個惡意欺詐的平台而言,誰被誰擼真的還不好說,羊毛黨隻能吃悶虧。所以一開始端正態度,正確看待風險資產投資回報的投資者不會上當,一般這個階段詐騙平台隻能騙到貪心的投資者。”該高管稱。
(以上內容部分由爆料人、投資者口述,記者整理;為保護其隱私,以上人物均為化名。)
(原標題:寧海幫,一個靠“空殼”平台行走網貸江湖的神秘商幫……)
最後更新:2017-08-17 00: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