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2
財經資訊
中央環保督察力度逐批加大 倒逼地方產業轉型升級
據環保部18日通報,截至15日,第四批的8個中央環保督察組全部完成督察進駐工作,並由此完成了對全國31省(區、市)中央環保督察的兩年全覆蓋。
記者獲悉,中央環保督察將不會就此告終結。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下一步,中央環保督察很有可能將以“專項督察”的形式繼續。
督察處理力度逐批加大
自9月7日至15日,第四批中央環保督察組先後從四川、青海、山東、海南、吉林、浙江、新疆和西藏八省(區)撤出,結束了為期一個月的督察進駐。
8個督察組在督察進駐期間,一共收到近6萬件群眾舉報,最後受理的有效舉報為43015件,合並重複舉報之後,共計向地方轉辦了39586件舉報,占比約66%。
根據環保部提供的數據,對於督察組交辦的39586件舉報,截至9月15日,地方已辦結35039件,辦結率達88.5%。其中,責令整改32602家;立案處罰9181家,罰款逾4.6億(46583.84萬元);立案偵查297件,行政和刑事拘留364人;約談4210人,問責5763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進駐期間,8個督察組與396名領導幹部進行了個別談話,其中僅省級領導就達213人,部門和地市主要領導達183人。
上述數據表明,督察處理力度逐批加大。
第三批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期間,共受理群眾舉報35523個。其中,責令整改20359家,立案處罰7086家,共計罰款近3.4億萬元;立案偵查354件,行政和刑事拘留355人,約談6079人,問責4018人。
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進駐期間,共受理舉報26330件。其中,責令整改10512家,立案處罰5779家,罰款約2.4億元;立案偵查595件,拘留287人;約談4066人,問責2682人。
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共交辦群眾舉報13316件,責令整改9617件,立案處罰2659件,罰款1.98億元,約談和問責人員分別為2176人和3287人,拘留310人。
辦結率、罰款金額、約談和問責人數等幾項主要的數據都呈明顯上升態勢,顯示出督察力度逐批趨嚴。
建立長效機製助推轉型升級
在督察處理的同時,推動環保長效機製建設也是各地環保督察工作中的亮點之一。
中央環保督察期間,四川組織開展《四川省環境保護條例(修訂)》立法調研,本月將進行二審。條例提出,建立省環境保護督察製度。四川還印發了《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工作目標績效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實行“環境保護責任一體明確、指標一體下達、成效一體考評”。
西藏出台《關於組織工作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落實環境保護相關要求的實施辦法(試行)》。《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也已通過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一審,預計本月進行二審。
海南8月底印發《關於做好省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察工作的通知》規定,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力的,在推薦優秀幹部中實行“一票否決”。
浙江印發了《關於全麵建立生態環境狀況報告製度的意見》,到2020年,將實現省市縣鄉四級生態環境狀況報告製度的全覆蓋。
另外,以督察為契機,浙江多地還推動本地特色產業轉型升級。
浙江省衢州市上方鎮被稱為“中國碳酸鈣之鄉”,衢州市編製出台鈣產業轉型升級規劃,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實施兼並重組和資產整合;杭州市蕭山區出台了《蕭山區衛浴行業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對衛浴企業全麵排查,加強產業整合;溫州市推進鍛鑄造業轉型升級,通過督察整改,溫州樂清大荊鎮107家鑄造企業全部淘汰拆除,龍灣區優選31家鑄造企業整合為8家,並進駐鑄造園區實現規模生產。
最後更新:2017-09-19 09: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