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60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私募要更多投資有可持續發展價值的公司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贏得未來的基礎。”

6月24日上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在出席第三屆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會時這樣說道。

洪磊指出,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必須承擔起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責任,這在微觀層麵上體現為兩個方麵。

一是,資產組合要更多地投資於有可持續發展價值的投資標的,讓更多的資本流向實體經濟有價值的地方。

二是,投資策略要給予投資標的可持續發展價值,推動投資標的實現合理定價。

所謂投資標的可持續發展價值,洪磊認為,有不同衡量的維度和相應的指標。例如,戰略管理績效維度,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維度,核心要體現綠色發展,價值分享和穩健成長,綠色發展是價值創造的前提,也是社會民生的基礎,在投資中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既是對投資者普遍回報,也是獲取長期絕對收益的必要條件。

洪磊在講話中特別提到了分紅機製。

他說:“價值分享是價值創造的目的,當前市場環境下首先體現為價值創造者對投資者的利益分享,也就是分紅機製。分紅多少與公司成長性有關,高速成長有強烈的再投資需求,可以少分紅甚至不分紅,但是在成熟時期,邊際收益投資下降時,必須限製盲目投資,擴大分紅,始終保護對投資人的回報率。投資基金就是要更多投資於有價值創造能力,從而對基金持有人擔負起社會責任。”

此外,洪磊還強調了信用體係對於私募基金行業的重要性,指出金融業是一個“因信而生”的行業。

他透露,基金業協會正在積極研究私募證券類會員機構經營的穩定性、專業性、合規性、信披度等四類設定指標,探索私募機構會員機構信用的標準,全麵落實信用檔案與信用管理,未來私募機構將越來越多受益於自身信用的改善和行業公信力的提高,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隻要誠實守信做得好就能獲得最低的發展成本。

基金業協會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5月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1.91萬家,已備案私募基金5.45萬隻,認繳規模12.79萬億元,實繳規模9.22萬億元。證券類私募也在蓬勃發展,據洪磊在講話中介紹,截至2017年6月11日,在協會登記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數量達到6875家,已備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2.6萬隻,實繳規模1.68萬億元。與備案之初的2014年底相比,證券類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數量、備案基金數量和實繳規模分別增長了378%、589%和263%。

洪磊介紹,基金業協會未來的工作布局將從兩個方麵出發。

第一,推動私募基金“7+2”自律規則體係建設,完善信用管理和監督機製。“7+2”自律體係包括登記備案管理辦法,私募管理辦法,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托管業務管理辦法,從業人員管理辦法,合同指引和內控指引等方麵。基金業協會將依托這一自律體係,落實行業信用約束,建設行業信用文化。

第二,推動私募自律三重博弈,建設市場化信用約束機製。

他說:“在登記環節引用法律意見書製度,與中介機構相互博弈,加強行業合規意識和合規文化建設,在基金募集環節以基金合同為載體,推動管理者與投資者相互博弈,在投資運作環節以信息披露為抓手,約束管理人言行一致,推動資本市場賣方買方相互博弈,敦促資金管理者從投資利益出發做出正確投資決策,通過透明的注冊標準,明確的行為準則和有效事中事後的處罰,讓市場主體真正回歸市場,讓私募管理人關注的焦點從監管部門回到自身信用,客戶利益和實體經濟的需求。”

附: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講話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

時隔兩年,再次來到“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會”,我感到非常高興!2015年的西湖峰會,恰值私募基金登記備案一周年之餘,《基金法》賦予私募基金獨立法律地位和不設行政許可的行業監管製度大大激發了私募基金的發展活力,機構登記熱情高漲。與此同時,市場也存在一種認識誤區,認為登記備案是獲得某種金融牌照的機會,且成本低廉,因此大量背景各異、沒有明確展業目標的機構和個人紛紛申請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在展業機構中,大量私募機構主業模煳,資產管理業務與非標債權、P2P、小貸等非資產管理業務混雜,甚至故意將登記結果誤導為金融許可和政府背書,為自己非法增信。為此,我在2015年的西湖峰會上,提出了“專業開創未來”的觀點,唿籲私募基金行業追求專業主義精神,像“希波克拉底誓言”要求醫生對待生命一樣對待受托資產,認清資產管理本質,認真履行對投資人的信托義務。

兩年後的今天,我們很高興地看到,私募基金的專業性正在穩步提升,發展路徑更加清晰,行業自律初見成效,社會形象明顯改善,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截至2017年6月11日,在協會登記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6875家,已備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25957隻,實繳規模1.68萬億元。與備案之初的2014年底相比,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數量、備案基金數量和實繳規模分別增長了378%、589%和263%。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實際管理規模已相當於同類型公募基金規模的三分之一,而在2014年底,這一比例僅為五分之一。截至2016年底,私募基金持有A股總市值僅次於公募基金、基金專戶和保險,超過全國社保基金,躋身於資本市場最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之一,有力推動了經濟轉型和創新發展。除了規模增長,私募基金專業能力也有較好體現。清華大學《2017年中國私募基金研究報告》顯示,股票型私募基金年化收益率明顯高於全市場指數的年化收益率,能夠為投資者獲取超額回報。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是股票型私募基金的收益波動率更低,尤其是對下行風險控製能力十分出色。

兩年來,市場形勢發生顯著變化,經濟增長步入新常態,資本市場劇烈波動,降杠杆、防風險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加強資本市場基礎製度建設,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至關重要的任務。2016年以來,中國證監會堅定推進資本市場基礎性製度改革,優化並購重組,規範再融資,推進新三板分層,開通“深港通”,出台減持新規,堅持IPO常態化不動搖;堅持依法全麵從嚴監管,規範高杠杆配資、“忽悠式”重組,遏製投機性定增、炒殼,嚴厲打擊欺詐發行、虛假信息披露、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上取得重要突破。在資產管理領域,伴隨市場環境的改變和製度的完善,結構化產品、定增基金、定製基金等短期資金驅動型產品得到約束,“通道”業務、“資金池”等違背資管本質的產品得到抑製,在資產管理不同市場之間、一二級市場之間利用監管漏洞進行套利,甚至通過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非法手段在二級市場攫取暴利的活動逐漸失去生存空間。

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作為資本市場日益重要的買方力量,必須克服短視和投機,在秉持專業主義的基礎上,更多地承擔起對投資者、對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責任,主動把握行業的未來和發展方向。

首先,要對投資人負起信托責任。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的是別人的錢,投資者將身家財產的處置權托付於管理人,這是一種高度的信任。管理人應當將投資者的利益置於自身利益之上,從投資者利益出發,勤勉盡責地履行好募投管退各項責任。一是守住合格投資者底線,不能將高風險產品賣給缺少風險認知和風險承擔能力的投資人;二是切實做到“賣者盡責”,從投資者的風險收益目標出發做好組合投資,按照風險投資原則管好風險敞口,讓投資人承擔應該承擔的風險,獲取應該獲取的收益。

其次,要對資本市場負起價值回歸責任。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擁有專業的價值判斷和價格發現能力,能夠通過靈活的投資交易策略,抓住價格偏離價值的機會,在價格偏離與回歸中獲取收益,推動資本市場自我糾錯,穩定市場價值中樞,提高市場定價效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與資本市場之間的這種積極關係如同啄木鳥與森林,二者共榮共生。相反,如果助推價格泡沫,放任道德風險,甚至借助非法手段,試圖謀取暴利,隻會惡化市場關係,損害市場基礎與行業未來。

第三,要對實體經濟負起可持續發展責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贏得未來的基礎,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必須承擔起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責任。在微觀層麵上體現為兩個方麵,一是資產組合要更多地投資於有可持續發展價值的投資標的,讓更多資本流向實體經濟有價值的地方;二是投資策略要基於投資標的的可持續發展價值,推動投資標的實現合理定價。投資標的可持續發展價值有不同衡量維度和相應的指標,例如戰略-管理-績效維度,以及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維度,核心要體現綠色發展、價值分享和穩健成長。綠色發展是價值創造的前提,也是社會民生的基礎,在投資中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既是對投資人的普遍回報,也是獲取長期絕對收益的必要條件。價值分享是價值創造的目的,當前市場環境下,首要體現為價值創造者對投資者的利益分享,也就是分紅機製。分紅多少與公司成長性有關,高速成長時有強烈的再投資需求,可以少分紅甚至不分紅,但是在成熟時期邊際投資收益下降時必須限製盲目投資,擴大分紅,始終保護對投資人的回報率。投資基金就是要更多地投資於有價值創造能力且有合理分紅回報機製的公司,從而對基金持有人負起社會責任。穩健成長是價值創造的保證,主要依托於良好的公司治理,包括合理的治理結構、有效的公司戰略以及真實的戰略績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必須充分關注所投標的在戰略-管理-績效以及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方麵的表現,挖掘所投標的的真實價值。完成這一過程需要兩方麵工作,一是上市公司要對戰略-管理-績效以及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信息進行充分披露,二是投資基金要將戰略-管理-績效以及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評價嵌入投資決策流程。在私募基金自身層麵,還要充分發揮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治理優勢,履行好對投資人負有的基金治理責任。

金融是一個因信用而生的行業。長期以來,我國金融市場缺乏自主性信用構建機製,金融信用主要依靠高門檻的行政許可和國有股東的政府信用背書來維持。一旦失去行政許可的牌照保護和政府信用背書支持,又沒有市場化信用機製來調節、約束市場行為,必然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麵依法治國總體框架,落實到私募基金行業,就是要在不設行政許可、沒有政府信用背書的條件下建立行業自治,核心就是行業機構和人員的信用建設。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作為《基金法》授權的法定自律組織,將按照現代行業協會的要求,堅持“法定授權必須為,章程授權積極為”的精神,厘清行政許可和行業自律的邊界,積極推動行業以信用立身,實現信用自治,這也是行業協會的社會責任。

一是推動私募基金7+2自律規則體係建設,完善信用管理、監督機製。7+2自律規則體係包括登記備案管理辦法、募集管理辦法、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投資顧問管理辦法、托管業務管理辦法、服務業務管理辦法、從業人員管理辦法、合同指引與內控指引。依托7+2自律規則體係,協會將全力推進行業機構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與信用公示製度建設,強化自律檢查,依法開展紀律處分和調解工作,落實行業信用約束,建設行業信用文化。

二是推動私募自律三重博弈,建設市場化信用約束機製。在登記備案環節,引入法律意見書製度,推動私募基金管理人與中介機構相互博弈,借助市場化信用製衡機製,加強行業合規意識和合規文化建設;在基金募集環節,以基金合同為載體,推動管理人與投資者相互博弈,保護投資者合法知情權、受益權;在投資運作環節,以信息披露為抓手,約束管理人言行一致,推動資本市場買方賣方相互博弈,敦促基金管理人從投資者利益出發做出正確投資決策。通過透明的注冊標準、明確的行為準則和有效的事中事後監測處罰,保障市場主體之間的博弈秩序和博弈環境,讓市場主體行為真正回歸市場,讓私募基金管理人關注的焦點從監管部門回到自身信用聲譽、客戶利益和實體經濟需求。

近期,協會正在積極研究私募證券類會員機構經營的穩定性、專業性、合規性、信披度等4類12項指標,探索私募會員機構積累個體信用的標準,全麵落實信用檔案與信用管理。未來,私募機構將越來越多地受益於自身信用的改善和行業公信力的提高,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隻要誠實守信做得好,就能獲得最低的發展成本。

我們希望,私募基金行業能夠以責任引領發展,以專業創造未來。隻要各方秉持正確理念和專業精神,胸懷社會發展責任,努力建設行業信用,就一定能夠打破“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走出一條符合行業共同利益的現代化治理之路,為社會發展進步創造更多價值!

最後,預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原標題: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私募要更多投資有可持續發展價值的公司)

最後更新:2017-06-24 14:33:40

  上一篇:go 7月起股票投資者分為普通專業兩類 炒股需37分以上
  下一篇:go 住房公積金打通異地壁壘 4.5萬億繳存結餘望盤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