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3
財經資訊
虛擬貨幣能否最終取代傳統貨幣
不能很快取代對方,隻能在長期的“共存並行”中,相互取長補短 .
A 虛擬貨幣主要類型.
虛擬貨幣近年來受到日益廣泛的關注和追捧,其“鼻祖”比特幣更是一路水漲船高。過去兩年間,比特幣價格增長了逾6倍。此外,萊特幣、以太坊等漲幅也超過預期。漲幅最大達40倍的以太坊,近一年來價格逼近400美元。2011年發行的瑞波幣11周內瘋漲近350倍。可見虛擬貨幣的發展似乎是勢不可擋。

圖為比特幣兌換美元兩年上漲645%

圖為瑞波幣兌換美元11個月上漲3500%

表為8種主要虛擬貨幣的基本情況
B 異想天開的“發行”與“支付”
古往今來,紙幣的廣泛流通應用大大促進了商品生產與交換。截然不同的是,虛擬貨幣的發行並非通過金融機構,而是依據其特定的算法,通過大量計算產生,並且運用整個P2P網絡中的眾多節點構成分布數據,以此記錄和確認所有交易行為。以比特幣為例:
首先,獲取比特幣,必須配有專業的“挖礦”工具和運算程序,注冊與比特幣有合作的相關網站,把注冊用戶名和密碼填入計算程序中,再點擊運算,開始“挖礦”。而當在線多人同時“挖礦”時,隨機自動產生的加密數字係統就會相應調節難度,用以維持平均十分鍾出塊一次,也就是“發行”一枚比特幣。為預防濫發貨幣通貨膨脹,比特幣的數量被永久限定為2100萬枚。在比特幣產生的頭4年,設定其總額為1050萬枚。該數據每隔4年自動減半,即比特幣產生的第5年到第8年隻允許產生525萬枚,以此類推。除“挖礦”方式外,不具備“挖礦”能力的非專業人員隻能通過相關網站用現有紙幣“換匯”比特幣,這些網站提供類似於虛擬貨幣的二級市場交易。
其次,虛擬貨幣並非實物紙幣,其保管截然不同於銀行存款。普通貨幣用戶可持有現金或在銀行開戶存儲,但比特幣的核心在於區塊鏈。區塊鏈的特點是運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儲去中心化,利用一定的數據結構對虛擬貨幣進行存儲和驗證,並依靠特定的算法進行數據的運算和更新。用戶按規定程序完成注冊之後,可獲得一個相應的專門用於存儲比特幣的地址。在安裝好比特幣客戶端後,它將會分配一個私有密鑰和一個公開密鑰。需要備份含有私有密鑰的錢包數據,以保障虛擬幣不會丟失。與此同時,區塊鏈還運用密碼學的原理來保障數據的安全,使之比現有紙幣被盜用的難度大大提高。
最後,當用戶用比特幣進行支付時,隻要獲得對方的比特幣存儲地址,便可在線點擊支付。在此特別要警惕的嚴重風險是——電腦的硬盤不能進行完全格式化。一旦不小心完全格式化,則個人所持有的比特幣財富將灰飛煙滅。
C 虛擬貨幣的應用:從遊戲、購物到理財
虛擬貨幣問世之初,並未被廣泛運用到商品支付領域。例如比特幣初創階段,其價值根本不被世人認可。最有代表性的“喜劇+悲劇”事件是2010年5月22日,一位男士用1萬比特幣買了兩份比薩餅。眾所周知這一萬比特幣如果用在7年後的今天,其價值超過1.7億人民幣,可一舉買下一大批比薩餅連鎖店。可見虛擬貨幣從“無人問津”到“萬眾矚目”也經曆了十分艱難曲折的過程。但比較傳統的紙幣,該過程短暫得多。比特幣僅用了短短7年,不僅價格翻了無數倍,而且應用領域也有了驚人的突破。
除了在線打遊戲普遍用虛擬貨幣支付獎金外,西方國家很多消費領域已陸續開始支持比特幣支付。據國外相關調研機構統計,全球已有超過3.5萬戶商家支持比特幣支付。以前靠虛擬貨幣來集聚財富完全是天方夜譚,而現今通過“虛擬理財”產生的“比特幣巨富”“瑞波幣土豪”等早已藏龍臥虎於世界各地。
娛樂
虛擬數字貨幣最早產生於遊戲娛樂領域,商家為吸引客戶使用其開發的電子產品,或參與到商家推出的電子遊戲中,發明和競相引進了虛擬貨幣。不僅作為支付手段,同時作為遊戲娛樂的特色元素之一,推動行業發展。虛擬貨幣已成為遊戲娛樂領域的一種時尚。
旅遊
如全球最大的在線旅遊公司Expedia,其業務涉及全球各大主要旅遊城市。目前Expedia接受以比特幣支付旅遊項目消費,包括酒店、機票預訂和汽車租賃等。再如英國最大的私有企業、旗下逾300家公司涉足遍及航空航天、餐飲娛樂、鐵路、金融、快速消費品、零售、出版和旅遊等的維珍集團,其創始人布蘭森2013年宣布包括太空旅行等服務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
購物
比特幣暫不能直接支付購物,但可以通過購買比特幣購物卡,憑卡在指定的購物網站和實體店麵消費。目前允許使用比特幣購物卡的領域,涉及國外超大型電子商務網站亞馬遜、連鎖漢堡餐飲店和商品雜貨店等。近期,美國不少大型零售商也紛紛對比特幣敞開懷抱。如著名的批發網站Overstock已成為首家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大型零售商。截至今年5月該公司統計數據顯示,顧客使用比特幣交易累計金額已達160萬美元。
科技
全美規模最大的IT數碼3C類(計算機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消費電子產品Consumer Electronics)網上零售商新蛋網(Newegg Inc.),其銷售商品門類高達43,000種,日均訂單超過4萬個,注冊用戶超過1200萬,不久前新蛋網也宣布接受比特幣支付。新蛋網顧客還可以用比特幣購買零部件,來組裝比特幣“挖礦機”。
奢侈品
在奢侈品領域獲得擁躉,使比特幣第一次與有形的社會財富掛鉤。由於比特幣價值不斷高漲,也為其遊走於奢侈品領域提供了便利。用比特幣不僅可以進行鑽石、遊艇等的支付,還可以購買別墅等不動產。這也意味著比特幣對於社會生活的影響日益廣泛。
媒體
在媒體領域引入比特幣支付,可大大增加公眾對新聞媒體的關注度。由於比特幣擁有特定範圍高漲的人氣和代表先進數字技術的存在方式,吸引西方各大媒體競相引入。這不僅象征著媒體的與時俱進和創新發展,同時也受到比特幣愛好者的廣泛追捧,收到“一箭雙雕”的公眾效應。
D 特色優勢與天生缺陷
虛擬貨幣誕生之初,人們對其產生的機理與合法性、可靠性充滿了疑問。而時至今日,公眾對其價格關注已遠超過原始的好奇心。虛擬貨幣也是一種商品,同時具有商品的兩麵性。相較於傳統貨幣既有其優勢和其創新之處,也難免存在與生俱來的缺陷和隱含的風險。如比特幣已在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征途上初露鋒芒,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
一是沒有通貨膨脹壓力。生產什麼都比不上生產鈔票來得容易,麵對經濟蕭條和財政赤字,立竿見影的最簡單辦法就是印鈔票。而比特幣的發行數量被特定的算法和規則凍結鎖定為2100萬枚,不可能大量生產,從而有效避免了實物貨幣因“量化寬鬆”、超發濫發而引起的貨幣貶值。
二是有效規避了政府信用違約的風險。現行流通貨幣是以國家信譽為基礎,國家製定相關的法律政策約定其為全民認可的法定貨幣。一旦政府或國家出現信用危機,則法定貨幣便立即失去其一般等價物職能,變得一文不值。近年來麵臨經濟崩潰的希臘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而比特幣因其基於公眾認可而不依賴政府發行,故無需擔憂政府信譽風險。
三是虛擬貨幣本身具有便捷、高效的支付途徑和安全的支付、存儲方式。現金紙幣因為不記名和票麵金額限製,使用和保管存在諸多不便。而虛擬貨幣則徹底顛覆了傳統的貨幣形態,推動貨幣本身進入前所未有的科技新時代。
與此同時,虛擬貨幣也存在嚴重的弊端。
首先,虛擬貨幣體現著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比特幣的生產雖不由政府控製的印鈔機掌握,但卻取決於一群“發燒友”進行“挖礦”和交易的專家級技術水平。這種專業“挖礦”和賭博型交易與實體經濟無關,也與正常的社會分配、福利、保障製度無關。這種“挖礦”和交易並不創造社會財富,故絕大多數的公眾對虛擬貨幣可望而不可即。如今有限的虛擬貨幣中,類似比特幣等其漲幅已遠超人們的預期,社會不可能允許捷足先登積攢了大量虛擬貨幣的人群通過交易和兌換取代原有的社會分配機製,一躍成為社會新貴。因此,現有的政府、公眾和傳統形成的社會階層與“虛擬新貴”之間,實際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幾乎無法協調和統一。
其次,傳統貨幣的發行機構中央銀行,依據GDP即社會生產總值的增長而印發鈔票,並根據國家和政府的發展規劃發行債券,不斷調節貨幣數量和流動性,以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這些職能本身是正常和必須的。但虛擬貨幣總量一開始就被人為限定,發行數量和節奏完全取決於“挖礦”和交易,與社會生產絲毫無關。誰也無法通過貨幣數量調節和流動性管理來體現生產力發展、社會財富增長,同時維護金融穩定。
最後,虛擬貨幣的安全性還有待長期的檢驗和完善。作為一項極具創新性的技術,虛擬貨幣的發展時間和運用領域尚非常有限。貨幣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工具,必須能為國家和民眾充分信賴和接受。在多種虛擬貨幣相互競爭、防止人工智能等顛覆性新技術衝擊、防範黑客入侵以及應對自然災害、戰爭、交易價格非正常劇烈波動等突發事件方麵,都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E 監管不斷升級背景下的生存空間
當今世界各國,很少見對虛擬貨幣簡單粗暴一概禁止的態度。很多國家在虛擬貨幣的相關領域製定了監管措施和行業規範,這意味著虛擬貨幣正在以一種合法有序的方式持續推進。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已給予比特幣合法的地位,紐約州金融服務部(NYDFS)也發布了關於企業購買及出售虛擬貨幣的規則。不少國家政府先後就比特幣相關議題發表了聲明,不僅代表了各國政府對比特幣的立場,也進一步支持了公眾對虛擬貨幣的認同。如阿根廷政府表示:比特幣非法定貨幣但可以發揮金錢的效用。澳大利亞政府聲明:不會采取法律措施來禁止比特幣,但鼓勵在貨幣領域的競爭態勢。克羅地亞等國還專門成立了比特幣研究小組。目前就比特幣發表聲明的國家中,大多數都支持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在有管控的條件下合法運行。
虛擬貨幣最大的風險並非緣於政府監管,而是深藏於其自身。虛擬貨幣價格波動的經常性和劇烈程度不亞於其他任何資產。如今年7月上中旬,因其兩種幣型的改進提議和兩個軟件版本“硬分叉”引發的爭鬥,比特幣價格3日內在Coinbase國際平台下跌至2250美元,跌幅近10%。暴跌同期導致聚幣網近60種虛擬貨幣、Coingecko排名前100的虛擬貨幣集體“閃崩”,部分品種跌幅高達30%,最厲害的火幣網以太坊7月12日較月初高點下跌38%。
業內普遍認為,虛擬貨幣集體“閃崩”,主要是因為投資者對火爆過頭的虛擬貨幣融資(ICO)產生擔憂,紛紛急於快速套現所致。而極不穩定的市場情緒,則是虛擬貨幣與生俱來的“生理缺陷”。
F 發展前景
虛擬貨幣能否最終取代傳統貨幣?其背後命題實質是貨幣的發展前景,即人類社會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貨幣,理想中的最佳貨幣,至少應具備以下功能特征:
一是高度的統一性。由中央權威機構負責統一發行、統一監管,並負責確保不發生係統性風險。針對突發事件能立即采取有效的應變措施,以化險為夷。
二是市場化約束機製。權威機構對貨幣發行、投放、回收、管理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暗箱操作。必須受到合法有效的監管,形成科學合理的市場化長效機製,切實按照真實可靠的GDP增長和市場導向數據來實施。
三是使用安全和便捷。虛擬貨幣的儲存、支付、流通雖然比較安全和便捷,但目前僅囿於非常有限的領域內,其外延拓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綜上所述,電子化、網絡化的虛擬貨幣,是貨幣領域跨國界、跨時代的開拓創新,集中體現了公眾改革現行貨幣的真實需求,代表著一種不可逆轉的未來貨幣形態,它絕不可能取代中央銀行對貨幣的發行、投放、回收、管理。因為依靠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產生的虛擬貨幣,雖然鎖定了貨幣發行總量的泡沫之門,但同時又打開了貨幣發行種類的泡沫之窗。短短六七年間,虛擬貨幣已逾800種,遠超世界各國現行紙幣種類之和,並不斷與日俱增。正由於權威性缺失,沒有統一的監管調節機製,虛擬貨幣隻能弱化價值交換的貨幣功能,以“投機暴富”替代“方便快捷”,作為吸引用戶的核心亮點。加之“硬分叉”等“生理缺陷”,實際無法避免周期性、突發性恐慌擠兌傳統貨幣的係統風險。
展望未來,虛擬貨幣與傳統紙幣誰也不能很快取代對方,隻能在長期的“共存並行”中,相互取長補短,最終演變形成人類社會相對理想的最佳貨幣。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7-26 08:51:14